修建铁路时发现的文物,在唐朝地位并不高,现在却是天价
1905年,清政府在修建陇海铁路时,在洛阳段发现了一些唐朝墓葬。这本来不奇怪,奇怪的是墓葬之中的陪葬品中,竟然有一些颜色靓丽的工艺品。它们被做成各种造型,形态优美,在史书上很少提及这种东西。送到北京由当时的著名学者王国维、罗振玉等人鉴定后,得到了高度的肯定,被命名为唐三彩。
相信现在的人,对于这个名字并不陌生,然而很多人一直纠结,唐三彩真的只有三种颜色吗?从目前发现的唐三彩来,明显不是的。它由黄、绿、白、褐、蓝、黑等多种颜色构成,但最主要的颜色,还是黄、绿、白三种,所以才称为唐三彩。
从它的质地上来说,唐三彩是一种低温彩釉陶器。之所以出现五颜六色,是在烘制之前,在陶坯上涂上彩釉,经过一定温度后发生化学反应,由于这些彩釉之中有氧化物,经过烧制后,便形成了各种各样的颜色,它们之间相互渗透,浓淡相间,颜色斑驳,花纹自然,就变成了一件件独特的工艺品。
在民国时的专业研究者的口中,称呼它最多的还是叫做“唐彩色釉陶”。这不仅是因为它有多种颜色,更重要的是它这个“彩”不是瓷器上的真彩,而本质上是釉。
那么,唐三彩在当时是名贵的陶瓷吗?首先要明确一点,唐三彩并非实用品,而是一种陪葬的冥器,作用和各种各样的陶俑是差不多的。只是因为在长安、洛阳等中原地区,唐时广泛采用了这个烧制技术,才让这种冥器如此绚烂夺目,光彩照人。
但是,归根结底,它还只是一种陶器,而且是没有实用的陶器。很多人将陶瓷混为一谈,其实陶是陶,瓷是瓷,两者截然不同。无论是在胎料、施釉、胎质还是烧制温度上,都有很大的区别。
唐三彩虽然做得比较漂亮,但还是和普通陶器一样,有胎质疏松、防水性能差的缺点。在唐朝的时候,青瓷和白瓷已经出现,技术上和实用上对各种陶器有压倒性优势,当然也包括唐三彩。因此,唐三彩在唐朝并不算是多么名贵的陶瓷。
其实,瓷器制作在唐朝已经与陶器制作分开,并且具有很高的水准。作为一项独立的手工制作部门,在唐朝已经逐渐形成了名窑,并且出现了青瓷和白瓷为代表的两大派系。青瓷以越窑为代表,白瓷以邢窑为代表,它们的名贵程度在唐朝远远要高于唐三彩。
但是在今天,唐三彩却以丰富多彩的颜色,生动逼真的造型以及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赢得了收藏爱好者的心。在民国时期,唐三彩就已经受到了北京等地的古董商人、学者以及金石研究者的重视和热捧。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唐三彩再一次迎来了热度,风行一时。恰好在此时,印度、日本、朝鲜、伊朗、伊拉克、埃及、意大利等多个国家又相继出土发现了唐三彩。一方面证实了唐朝贸易的发达,另一方面也在国际上点燃了一把唐三彩的热火。这个热情的背后,就是唐三彩的价格不断高升,最后到了普通老百姓难以问津的地步。只不过同时作假猖獗,也让热度有所降低。
唐三彩在盛唐时期达到顶峰,后来却因为安史之乱而衰退。特别是瓷器制造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手工艺人大量转行做瓷器,因此唐三彩虽然在辽、金墓葬也能看到,并被称为“辽三彩”、“金三彩”,但归根结底,已经没有了当年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