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通臂拳

通臂拳,武术拳种之一,也称通背拳。是一种典型的长击类拳术。一些拳家以此系拳法多上肢动作,两臂宛如通臂猿(一名长臂猿)舒使猿臂,圆抡摔拍,直出穿点,而写作“通臂拳”。一些拳家以此系拳法强调以“通背”促成“通肩”“通臂”,使两臂串通如一,而写作“通背”。

传说通臂拳起源于战国,传者姓白,名土口,字衣三。而“士口衣三”四字恰是“猿”字的字谜。即通臂拳传自“白猿”。这种毫无依据的传说,只能说明通臂拳是模仿猿猴运臂的动作和特点,结合武术招法创编而成的。关于通臂拳的远源,目前缺乏史料。据说宋代少林寺就曾传习“韩通通臂”,但是,目前少林拳系中的“通臂拳”,并无区别于少林拳技法的通透特点。明代流传的内家拳“六路”歌诀首句云:“佑神通臂最为高”,然而,此式练法已无据可考。近现代传留的通臂拳,主要有“祁家通背”“白猿通背”“劈挂通臂”三种。

“祁家通背”是道光时浙江人祁信在河北固安、冀县、涿县一带传出。弟子中以其子太昌和涿州人陈庆为著。陈传王占春,王传张策等,称为“老祁派”。太昌传许天和,许传修剑痴,称“少祁派”,其拳技体系称为“五行通臂”。

“祁家通背”是道光时浙江人祁信在河北固安、冀县、涿县一带传出。弟子中以其子太昌和涿州人陈庆为著。陈传王占春,王传张策等,称为“老祁派”。太昌传许天和,许传修剑痴,称“少祁派”,其拳技体系称为“五行通臂”。

“五行通臂拳”由祁家通臂中“少祁派”拳技发展而成。此拳以摔掌、拍掌、穿掌、劈掌、攒掌(中拳)为基本手法,并以此配五行,以生克之理追求技法理论,称之为“五行掌”。据修剑痴撰《通臂掌·论五行相生相克》说:“攒掌属土”“摔掌属金”“穿掌属水”“拍掌属木”“劈掌属火”。五行中土能生万物,故该拳以中拳(攒掌)为万法之本,谱称“拳法不离正中平”,“万拳之法不如中”。与其他通臂支派相比,五行通臂拳的特点表现为全身各节曲扣以护各部,舒展各节以放长击远,动作开合幅度较大,在大开中求密合,在长击中藏短打。拳谱将此拳的劲法归纳为“缩小绵软巧,冷弹脆快硬”十字。五行通臂拳共有散招七十二手,每手是由三至九个攻防动作串成的小组合练习。按照动作难易程度分为前二十四手、中二十四手、后二十四手。五行通臂拳多用暗腿,以步藏腿,发腿不过膝。五行通臂拳的基本套路有十二连环掌、通臂六合拳、六路总手。

中华武术  太祖拳

中华武术  五祖拳

五祖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