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武术 鹤拳

'
鹤拳是南拳的一种,原称“白鹤拳”。清康熙(1662-1722)年间,福建福宁(现霞浦县)方七娘创。方原籍浙江丽水人。其父方种精少林拳,方七娘自幼随父习武,尽得其技。据传,方成年后,见白鹤振翼有力、走跳轻盈,遂模仿白鹤“引啄衔毛、伸颈觅食、缠脖歇息”等形态,揉入少林拳法中,创编成白鹤拳。后与其徒曾四(永春人)结为夫妻,定居永春,广传其技。故后世亦称此拳为“永春白鹤拳”。
'
'
白鹤拳内重练意气,讲究以意行气,意到气到,以气催力,吐气生威;外重练灵巧,其手法短,变化多,讲究“运手柔、着手刚”,善发弹抖劲。其步法多闪展,讲究轻灵稳固。基本套路有三战、四门等。方七娘后,其弟子郑礼、林椎、姚虎等人在“白鹤拳”的基础上,创编出宿鹤拳(亦名宗鹤拳)、食鹤拳(亦称朝鹤拳或痹鹤拳)、飞鹤拳、鸣鹤拳四个支派。各拳基本技法皆以白鹤拳为准,但又各有特色。宿鹤拳擅长发抖、弹、撞等劲(合称宗劲),讲究五撞:即头撞、肩撞、肘撞、胯撞、膝撞。套路有五梅花拳、五步拳等。飞鹤拳以两臂喻鹤双翅,收两腿喻鹤爪,多模仿鹤振翅、行走动作。套路有八步连拳、二十八宿拳等。鸣鹤拳注重腹式呼吸,鼻吸口呼,发声如鹤鸣。多用掌。套路有上、中、下框拳,柔箭拳、七锦拳、柔鹤拳、花八步拳等。食鹤拳以勾手喻鹤嘴,多用勾啄、指戳、手脚兼施的动作。讲究外动内静、以静养气。研习此系拳法,可参阅胡金焕等著《鹤拳》。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