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养生者盼来福音 永年杨氏太极首次雅京开班授艺

印尼养生者盼来福音    

永年杨氏太极首次雅京开班授艺

陈东锋老师在讲解,主办负责人在翻译。

难得的机缘,陈东锋老师为首的教练团,与主办团体负责人合影留念。

为弘扬中华优良传统文化及推动杨澄甫式太极拳走出去,经过各方半年多的积极筹备,在印尼印中社会、经济与文化合作协会及印华百家姓协会共同邀请下,邯郸杨式太极拳传人代表团,在陈东锋老师率领下,于2018年4月24日,经北京飞赴印尼首都雅加达,由24日至29日,为期一周的时间举办了两期培训班,传播杨澄甫式太极拳文化,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的困难,效果十分良好。

期间,26日至27日在雅加达广肇会馆,28日至29日在雅加达吉祥山基金会,共举行两次教学活动,出席者踊跃,普遍反映获得感甚强。

白鹤亮翅潇洒大方,沉稳舒展,彰显永年太极真谛。

搂膝拗步,每个动作的要领,陈东锋老师都演绎讲解的很仔细。

陈东锋老师说,一式海底针,就含有很多内涵与玄机。

热心的习练者,抓紧时间问个不停。

单鞭,每个招式都要合乎要求。

培训班学员包括太极拳比赛冠军、太极拳教练以及习练多年的太极拳爱好者,共约一百多人,在短短的几天授课时间内,介绍了杨澄甫式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并详细的讲解了练习太极拳应该具备的理论知识和练习方法,介绍了长期练习太极拳给予身体健康方面的变化,得到了当地太极拳爱好者的一致好评。

在结业时,学员们依依不舍,希望再次得到培训。中国杨澄甫式太极拳文化在雅加达产生了极大影响,倍受喜爱。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了授课:

一、从练习的方法方面有着独到的特点,即“腰带、腰拉、腰转、腰脚手”,以腰为主宰,带动肢体运动。阐述了杨澄甫宗师遗论“太极拳十要”中的由内到外、动作缓慢、式式均匀、动中求静、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坠肘、气沉丹田、上下相随、松腰胯、分虚实。明白其理,得到心知,细心体悟,久自体知。

介于此,适合于各种人群“体质弱的,体质强的,上至高管而下至百姓”,不分男女和老幼,都适合练习。

二、从体用方面来讲,杨澄甫式太极拳无一虚招,招招具有针对性的攻防含义。虽然当今社会稳定,世界和平,早已脱离了冷兵器时代,但是我们也需要了解并掌握各个招式的用法,有备无患。

太极拳讲究“不丢不顶,不卑不亢,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太极人的思想是以和为贵,但是也不可以受到侵犯,必要情况下,可以自卫,保护自己。

太极拳爱好者掌握了招式的用法,在行功走架中就做到了“出手有名,手中不空,带功练习。”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本能,能够更好的、科学的运用自如。

三、从养生保健方面,继“一、二”而言,掌握了科学有效的练习方法和招式的用法,在练习时自然就产生了“意”,拳论曰:以心行意,以意养气,乃能便利从心。

从中医学方面来讲,“肾”是生命之本,换而言之,肾就是太极所讲的“腰”,就要科学运用“动作缓慢,式式均匀”的练习方法,把腰部的经络打通,把腰部练活,更好的养肾水,补元气。打通微循环,常言道“微循环畅通,百病不生”。

日常把太极拳练习定为必修课,常言道“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如果有一天没有练习太极拳同样是“饿得慌”。换而言之,把练习太极拳列为每天的第四顿饭,所以练习太极拳的人比不练习太极拳的人多了一顿饭,也就是多了一顿饭的营养。

天长日久,练习太极拳的人的体质就明显与不练习太极拳的人拉开了距离,健康指数明显提高。对于人体骨关节疾病、免疫力低下以及亚健康群体,长期科学练习,有着极其明显的效果。

中医学讲究“治未病”,练习太极拳同样的道理也是治未病。调节人体生理方面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了养生、保健的良好效果。提高生活质量,使人有获得感,有成就感,有幸福感。

学员们深感,在印尼各地推广太极文化,促进当地群众对习练太极拳可强身健体的认识,对倡导构建"健康、和谐"的印尼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春雨绵绵)

习练者与教练团全家福合影。

学员与教练团合影。

河北南部的邯郸市永年县广府镇,是我国太极拳的中兴发祥之地。在这里诞生了杨式、武式太极拳,并派生出吴式和孙式太极拳。

杨式太极拳为永年广府人杨露禅所创,其自幼酷爱武术,始学洪拳,后赴陈家沟学习陈式太极拳,在陈式基础上创编独具风格的108式杨式太极拳及剑、刀、杆,后进京在王府任拳师,多次比武无不胜出,被称为杨无敌,经二代杨班侯杨健侯,杨式太极拳日臻完美。现行的杨式太极拳大多数是杨澄浦定型中架。自创以来,已有170多年的历史,经几代人发展,传播很广。

杨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杨澄甫(1883--1936)继承祖传,并结合自身经验,将祖父常见的"小架"、父亲修改的"中架",根据当时人们剪掉辫子、弃穿长袍的情况及健康需要,改成一百单八式的"大架子"太极拳路。今天的太极拳八十八式、四十八式及简化二十四式,都是在杨式太极拳基础上整理创编出来的。

永年杨氏太极拳简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