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课堂丨魏楷临习之一 ——笔法解析(一)


在“笔法解析”这一节,我们重点分析方笔与圆笔的用笔技巧问题。以《张猛龙碑》讨论方笔,以《张玄墓志》讨论圆笔。同时,我们再选出一部分不同风格的作品进行分析与描述。

笔法技巧的核心就是用笔的三个环节——入、行、收。

不管是什么字体、什么书体,任何一个笔画(点,没有行笔环节,一入即收),其用笔的技巧都离不开这三个环节,不管研究任何书体,都需要从“入、行、收”着手。我们讨论魏楷的笔法也将从这三个环节开始。

《张猛龙碑》典型性笔画

方笔研究

我们知道,魏楷典型的、标志性的笔画形态就是“方笔”。方笔是魏碑楷书最独特、最主要的笔法特征。所谓方笔就是笔画的造型见棱见角。通过多年学习魏楷的经验、体会甚至是教训告诉我们:如果不能真正掌握方笔技巧,是根本入不了魏楷之门的。

《张猛龙碑》(图1)是魏楷体系中的经典碑刻,为历代习魏碑者所重视。它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有着很多的原因。首先是知名,因为它是碑刻而一直立在地面以上,尤其又在山东曲阜,所以知道此碑者众;其次是它的风格非常具有魏碑楷书的代表性;再是笔画的造型极具典型性、规范性,并且技巧含量高。因此,人们把此碑奉为经典是非常有道理的。所以,初习魏楷,以《张猛龙碑》为典范应该是最佳选择之一(说之一的意思是,还有许多可以为典范的魏楷法帖,其实选择的余地是比较大的)。

▲图1 《张猛龙碑》(局部)

我们经常看到,有许多朋友对《张猛龙碑》的笔法技巧十分困惑,猜解不出具体的方笔用锋技巧。比较典型的情况是,“用唐楷的笔法公式来解魏楷方笔这道题”。其结果是,写的字不是《张猛龙碑》,而是“唐猛龙”。笔画的造型总是脱不掉唐楷的痕迹,由于“含唐量”居高,所以总感觉魏楷的味道不够纯正。这样一直摸不到魏楷正脉的情况实在是太普遍了。

一、魏楷方笔——切翻之法

经过多年的摸索探讨,我们找到了比较合适的方法,就是“切翻之法”。

讨论魏楷方笔的切翻技巧,首先是“点”的书写问题。我们考察北朝具有代表性的石刻遗存,“方笔点”的造型就是三角形。因此,我们可以肯定地判断,三角形点是魏碑楷书方笔系列的“标准笔形”,它涉及魏楷方笔的核心技巧问题。

之所以由“点”开始,我们的思路和依据有三条:

第一,写“点”的方笔技巧是最基本、最典型、最重要的技巧,或者说它是魏楷方笔的核心技巧。

第二,其他的笔画都与点有着密切的关系,各种典型的方笔笔画都是点的延伸和连接。

第三,方笔点的手法恰恰都是在入笔处和收笔处使用。

我们选出《张猛龙碑》典型的方笔“点”,进行书写方法的解析。

我们先看原碑典型方笔“点”(图2)。

▲图2 《张猛龙碑》方笔点选字

从原碑这几个字的“点”可以看出,它的典型造型就是“三角形”,这种“三角形”几乎是魏楷“点”的“标准型”,因为以纯方笔著名的《龙门造像》里的方笔点和《张猛龙碑》的方笔点完全一样。

这里,我们有必要给大家图示一下(图3),普遍存在的以唐楷的“藏顿”之法去写方笔的运笔情况:

▲图3 “小”字左点放大图

这种运笔方法需要五个动作来完成。

试想,仅仅一个点就要用五个动作,那写别的呢?写一个特别繁复的字呢?这样的思路和方法肯定是有问题的。往往我们看到的不少的人就是这样的写法,甚至一些教科书都是这样的讲授。当然,我们不能说这样的方法是完全错误的,因为它毕竟写出了“方笔”。可是,这样的方法实在太烦琐、太累人。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方法写出的笔画死板呆钝,了无生气。实际上,这样的手法其实不是写,而是填描。这不是很科学的或合理的方法。

用柔软的毛笔书写成三角形的点是比较困难的,经过多年我们对魏楷方笔技巧的猜解、探讨和实践,寻找到一种比较方便简捷的方法就是“切翻之法”。

我们的理念是:用最简单、最轻松、最便捷的技巧写出准确点画的方法是最佳方法。下面我们进行细解:

1.正切点(图4)

▲图4 “小”字左下点运笔图


入笔露锋,向右下侧锋直切,立刻向右上顺时针翻锋,然后出锋。只用两个动作就可以完成,既简捷轻松又能写得准确。

我们将这种顺时针翻锋的点,称之为“正切点”。

2.反切点(图5)

▲图5 “河”字左上点运笔图


入笔露锋,向右下侧锋直切,立刻向左下逆时针翻锋,然后出锋。我们将这种逆时针翻锋的点称之为“反切点”。

不管各种各样的点如何变化,翻锋只有顺时、逆时的两种,而切锋的方向角度则要看点的走向。由于点的走向是非常多样的,几乎360度中都有,所以,我们非常需要进行各种角度点的切锋与翻锋训练。

可以按下面这样的图示来进行练习(图6):

▲图6 方笔点的多角度图示

以点来进行切翻笔法技巧的强化训练是非常有效的手段,多角度点的切翻练习会使这种技巧得到充分的训练与巩固。我们认为,一旦各种角度的点都能写得出来并写得准确,就可以说,解决了魏楷方笔笔法技巧的关键了。(未完待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