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之死:不是因为小聪明,而是不该站队的时候就站队

杨修出身于当时声名显赫的弘农杨氏,而弘农杨氏是汉末数一数二的门阀士族,在当时大概只有汝南袁氏能和杨修比出身。而且,杨修还是袁氏的外甥。也就是说,他身上有当时声名最为显赫的两个家族的血脉。

出身于如此显赫的家族,而且又出名很早,和当时的名士孔融成了忘年交。曹操对他的能力也非常肯定,他在曹操的相府中又历任要职,当过主簿。资历与司马懿相近,年龄也相近,都是曹操作为后备梯队重点培养的储备干部,是要留给子孙用的。

而且,杨修被杀的时候,他父亲杨彪还活着。杨彪也不是一般人,作为弘农杨氏的嫡传,他也曾经担任过太尉,在汉献帝被董卓强迫迁都到长安的时候,杨彪也是追随着的。后来汉献帝逃出长安,被曹操迎奉到许都,杨彪也跟着到了许都。

即便是到许都之后,杨彪也仍然是汉献帝比较信任的人,曾经担任尚书令。虽然当时的汉献帝的朝廷已经完全是空架子,但杨彪仍然是曹操有些忌惮的人。曹操为了加强对汉献帝的监控,罢免了杨彪,才改由荀彧担任尚书令。

杨修被杀之后,曹操去世,曹丕继位。曹丕当上皇帝之后,为了收揽人心,搜罗当时的门阀士族和汉朝遗老,荣宠备至,其中就曾想过让杨彪担任太尉,但杨彪表示拒绝,其实就是非暴力不合作,这才轮到了贾诩。贾诩当了太尉,孙权听到消息后就表示嘲笑。如果是杨彪当太尉,孙权当然就没话说了。

以曹操的政治智慧,对杨修这样一个出身背景都很特殊的人,当然不能随随便便说杀就杀了,如果不是有什么他认为必须杀的理由,他是不可能动手的。所以小聪明之说不可取,否则,曹操为什么不杀公然骂他、侮辱他的祢衡呢?

那么,让曹操决心不顾杨彪的面子,不顾及得罪弘农杨氏的可能后果,杀了杨修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这就是杨修自己轻浮,在事关政治上的大是大非问题上,曹操都还没决定立曹丕为嗣,还是立曹植为嗣,杨修却选择了站在曹植一边,支持曹植,帮助曹植夺嫡。而且,因为杨修有能力,应变能力又比较强,所以给曹植出了不少主意。

对比一下杨修给曹植出的那些应变的主意和贾诩给曹丕出的主意,就能看出来,和贾诩这种老谋深算的人相比,杨修虽然聪明,但是政治斗争经验实在是太贫乏了,完全没有搞懂他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选择。贾诩给曹丕的主意很简单,让曹丕做一个好儿子就行了。而杨修给曹植的主意则是帮曹植应对曹操的考察,同时给曹丕挖坑。

再对比一下杨修和司马懿,也能看出来这种明显的差别。在曹丕和曹植夺嫡之争比较激烈的时候,司马懿始终保持中立,曹操让他站那边,他就站哪边。曹操不说话,他就不掺和曹丕和曹植的争斗。因为,这意味着司马懿忠诚于曹操,而杨修则是在曹操还在的时候,已经站到曹植那边去了,这就等于背叛了曹操。

这两个简单的对比就能看出,虽然出身于四代太尉之家的弘农杨氏,但杨修却没有学会作为一个政治家最需要的品质,也就是审慎,反而经常表现得很轻浮,不够成熟老练。从这个意义上说,他又确实是死于自己的小聪明。

在曹操已经决定立曹丕为嗣之后,当然就要开始考虑让曹丕顺利接班,同时又尽可能避免曹植心怀不满,与曹丕发生正面冲突,导致两个儿子必然要死一个的局面。而要做到这一点,最保险的办法当然是剪除曹植的羽翼,让他失去威胁曹丕的能力。因为,仅靠曹植一个人,其实并没有能力反对曹丕。

而在曹操当时看来,在曹丕继位后,如果曹植有不臣之心,有能力帮助曹植反对曹丕的,最主要的就是杨修。因为杨修的家世和社会地位影响,也因为曹操知道杨修并不是一个只会耍小聪明的人,而是有切实的军事和政治才干的。所以,曹操选择了杀杨修来保全自己的两个儿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