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加仓意愿明显, 不怕“踩雷”了吗

【原创】

公募基金加仓意愿明显,

不怕“踩雷”了吗

(非特别标注,文章皆为谭浩俊原创)


国金证券给出的最新数据统计显示,截至8月14日,权益类基金的持股比例均有所提升,与上季度相比,股票型基金与混合型基金投资股票市场仓位分别增加了2.33个百分点和1.56个百分点。缩短时间来看,与截止日上一周相比,股票型基金与混合型基金分别加仓1.24%和1.23%。

虽然上证指数于6月15日首次跌破2900点,近期更是持续下挫,截止8月17日,上证指数已经跌破2700点,收报于2668.97点,离公认为信心线的2638点只有31点不到。但是,从公募基金加仓的情况来看,似乎嗅到了什么,意愿明显增强。即便指数面临跌破前期信心线2638点的风险,也没有打消公募基金加仓的信心。在纳入统计范围的1843只权益类基金中,上周加仓的就有1142只,占比61.96%,平均持仓率也达到了67.53%。

那么,为什么公募基金会在市场情况并不是很好,上证指数仍在下跌,投资明显存在风险的情况下选择加仓,而不是减仓避险呢?分析认为,主要有两大方面原因:一是二季度仓位比一季度有较大幅度下降,有条件在三季度调仓,提高仓位,加大持仓力度;二是经过持续下跌以后,估值已经到了很低水平,处于历史低位,有条件予以加仓。

应当说,分析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无论从市场估值还是基金持仓情况来看,加仓都符合当前的市场实际。问题的关键在于,公募基金的此次加仓,会不会再象前一段时间一样,“踩雷”不断呢?要知道,近一段时间以来,有关公募基金“踩雷”的消息,并没少听。特别是加仓力度最大的富国基金,“踩雷”的“精准度”更是居各大基金前列。如长生生物,富国基金就是在今年1月份才大举进入的,结果,随着疫苗事件的发生,富国基金对长生生物的买入,也被认为是最臭的一次投资,最“精准”的一次“踩雷”。

虽然说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靴,但是,公募基金的“踩雷”频率之高,也是不能不引起注意的一个问题。因为,加仓就意味着对投资企业的认可,就意味着把回报的希望交给了企业。那么,就应当对企业的情况做全面深入的了解,而不是相当然。纵然宏观因素对企业的运行也会产生较大影响,但是,最主要的还是企业自身的实力和能力,在于企业有没有核心竞争力和核心产品。

而对公募基金来说,在是否投资某只股票问题上,不仅要看眼前利益,也要看长远利益,不仅要看到效益,也要看到风险。那么,面对长生生物去年11月份就有过比较严重的违规问题,富国基金等为什么仍然选择投资、加仓,而不对其可能存在的问题予以防范呢?对一家药企来说,违规可是最大的风险,在投资时,毫无疑问应当作为最主要的考量,为什么还会如此“精准”地踩上这颗雷呢。

所以,面对公募基金的加仓,除了品味其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的感觉,也不能不对公募基金的选择表示担忧,对公募基金会不会再“踩雷”表示担忧。公募基金在投资的选择上,不象社保基金,选择的重点大多是金融、保险等无风险、少风险企业,即便回报率低一点,但风险也很小。对公募基金来说,为了利益最大化,在投资过程中,“赌”的成分往往比“投”的成分更多一点。更重要的,多数公募基金玩的是眼前利益和即时利益,看重的是公司眼前的效益和影响,而不是公司的长远和形象。自然,也就少不了“踩雷”这样的事发生,就会对一家企业曾经发生过的问题视而不见,或者不太关心。

对市场来说,希望公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能够更多加仓,更多为市场信心的提振增加能量。持续的下行,已经让普通投资者信心大失,唯有机构投资者才能把普通投资者的信心拉回来。但是,如果反复“踩雷”,对对市场信心的提振也会带来伤害的。对象长生生物这样的无良公司,不仅有关方面要严厉查处,投资者也要擦亮眼睛。只有各方共同对无良公司实施制裁,才能倒逼这些公司转变发展理念,多些对消费者负责的责任心。

面对基金的稳定加仓,普通投资者又当如何操作,是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由于普通投资者大多以短线操作为主,因此,在市场仍然处于波动阶段的情况下,还是应当谨慎为上,不要跟风公募基金加仓。毕竟,基金的实力雄厚,经得起市场的风浪。普通投资者没有这方面的能力,特别是心理承受能力。如果跟风加仓,不排除出现“踩雷”的风险。比如股指继续下探,造成一些公司出现平仓等方面的问题。以远方信息为例,对许多投资者来说,就有可能是一次“踩雷”行为。因为,并购原本是一次利好,可是,远方信息的并购却因为种种原因,发生了激烈的权力争夺者,并已经转化成利空。从利好转变成利空,实质就是一次“踩雷”。

所以,公募基金在积极加仓的同时,也一定要防止风险,避免频繁“踩雷”,避免给市场带来太多负面影响,给普通投资者带来伤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