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刊登焦作十一中学生调查汉代陶仓楼研究报告
近日在网上检索,偶然发现河南日报于2016年10月25日刊发了我校科技创新小组探究焦作汉代陶仓楼的研究报告,连忙查找电子版,下载报社的PDF文件,嘱咐家长寻找和搜集本期报纸,准备参加高校自主招生报名。
我校科技创新成果先后被大河报、东方今报、焦作日报、焦作晚报、焦作广播电视报等纸媒报道30多次,但是学生的研究报告在河南日报上发表,这还真是首次。
此项目已经荣获河南省一等奖,并积极准备参加全国赛事的选拔。对于高校自主招生而言,仅仅是在河南日报上发表一篇研究报告,就已经能够受到自主招生高校的青睐,何况还是省一等奖!
目前,探究小组的三位同学正在高三年级努力拼搏,备战高考,在此祝愿探究小组的每一位同学都能进入理想的大学。
河南日报 电子截图
囷楼万石现繁华
——从陶仓楼管窥汉代山阳城庄园经济
焦作市第十一中学 孙正晨
山阳城位于焦作市郊太行山南麓平坡上,是处以汉代遗存为主的古城址。因曹丕封汉献帝刘协为山阳公而名闻一时。之后,由于战火频燃,人口流亡,中央政权远迁,山阳城日渐荒废。“山阳故城,遗趾数雉。四百之运,终于此墟。”唐代刘禹锡的《山阳城赋》,道尽了山阳城的凄凉落寞。
然而历史总是遮不住的。20世纪70年代以来,焦作市相继出土陶仓楼近200座,其中完整或可修复完整的达110多座。陶仓楼是由陶仓、陶楼组合而成的一种随葬建筑明器。所谓明器,是仿照时代实物制作的随葬器物。型制丰富、数量众多的陶仓楼出土,为人们拂去岁月浮尘,探摸汉代山阳城繁荣发达的农业经济、庄园经济提供了物证。
焦作陶仓楼,具有数量多、体量大、类型丰富、分布集中、制作精美等特点。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文物局考古专家组副组长郝本性认为,焦作陶仓楼“无论从数量上,型制上,体量上,均居全国之首,可谓中国一绝。”焦作主要有简式、楼院式、联仓式、连阁式、模拟式五种。其中,连阁式陶仓楼、联仓式陶仓楼等为焦作独有。体量大,七层连阁式陶仓楼矮的159厘米,高的达199厘米,是现知最雄伟的汉代建筑明器。分布集中,以山阳城为中心,向周边扩散。全国迄今发现的7座七层连阁式陶仓楼全部出土于焦作,其中4座出土于山阳城周边1000米内,最近的只有200米。焦作陶仓楼为组合结构,组件可拆卸组装,便于模块化生产、运输存放;多为彩绘陶仓楼,质地硬朗,历千年仍光华照人。
“仓,谷藏也”,“仓廪实而知礼节”在农耕文化中,粮仓是财富符号。“楼,重屋也”,“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楼不仅是居住的所在,更是尊贵的象征。汉代陶制明器盛行,陶仓、陶楼在全国各地多有出土。如1959年陕西潼关东汉杨震(杨震及子杨秉、孙杨赐、曾孙杨彪,四世官拜太尉)家族墓群就出土1座高117厘米四层单体陶楼,彰显了墓主尊贵身份。唯独陶仓楼比较罕见。“焦作陶仓楼则将粮仓与楼房相结合,这是耐人寻味的创造。”
由于岁月沧桑、自然灾害、人为损坏,两汉时期的建筑早已难觅踪迹。作为汉代楼阁建筑的微缩版模型,焦作陶仓楼直观、真实地再现了汉代仓楼的独特型制和宏大气魄,为研究汉代建筑和建筑史,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依据。而厚重端庄、方正大气、富丽堂皇的连阁式陶仓楼,更是汉代建筑“复道行空,不霁何虹”、“跨城池作飞阁……构辇道以上下”的实物模型再现。以汉制每层一丈五尺(3.45米)计,七层仓楼建筑,可高达24米。即便在当代,建设一座如此规模的混凝土建筑也不是件易事。更不用说,兴建如此高大壮观、结构复杂的古典楼阁了。在2000多年前的汉代,山阳城内竟然存在着一个数以百计、建筑精美的仓楼建筑群,不能不说是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迹。
与黄鹤楼、岳阳楼、鹳雀楼、滕王阁等中国名楼相比,焦作陶仓楼所镜像的山阳城仓楼建筑毫不逊色。与四大名楼依形胜而建、凭地势而名,一枝独秀,妆点山河不同,山阳城仓楼则以集群方阵的形式亮相,种类多样,各领风骚。四大名楼多数三层,高的不过四明层。山阳城楼院式仓楼则少者四层,多者五层。连阁式仓楼则全为七层。山阳城最早的仓楼建于西汉晚期,鼎盛于东汉中期,而黄鹤楼、岳阳楼始建于汉魏之交,鹳雀楼始建北周,滕王阁则更靠后,建于唐代。此外,四大名楼,均为官方投资兴建。山阳城的仓楼则均为民建民用,供仓楼主人日常居住、仓储、登高、娱乐,兼防卫盗贼之用。
仓楼是民用建筑,但绝非普通自由农,甚至一般地主所能为。没有强大经济基础,没有繁荣的庄园经济,兴建气魄雄伟的仓楼是不可能的。一座仓楼,就是一座封建豪强庄园,一座楼院式、连阁式仓楼建筑,就是一种超级豪强庄园。众所周知,东汉豪强势力强大,强占膏腴,广建庄园。与都城洛阳一水之隔、以完富著称的古河内陆区(治所在焦作市武陟县西南),是豪强地主兼并空前激烈的地区。汉王朝曾多次派强悍酷吏对河内豪强进行打击。《史记·酷吏列传》:义纵“迁为河内都尉。至则族其豪穰氏之属,河内道不拾遗。”王温舒“捕郡中豪猾,相连坐千余家……至流血十余里。”这足以说明汉代焦作封建庄园数量之多、豪强实力之强。而对郡治周边豪强的打击,客观上刺激了远离郡治的山阳城庄园经济的鼎盛繁荣。山阳城周边出土的大量陶仓楼,正是山阳城庄园林立、仓楼相望、庄园经济空前繁荣的情景再现。山阳城内外仓楼建筑林立,足以说明汉代的山阳城富甲天下,傲视四方。《焦作陶仓楼》一书中,呈现庄园门前鸡犬闲卧,农奴背粮交租,主人登楼极目抒怀等生产生活场景的实物照片多达19幅,数量之多,全国无二。
陶仓楼是汉代山阳城农业经济高度发达的历史见证。山阳城所在的焦作地区,背山面水,天然形胜,土壤肥沃,水源充沛,人称“小江南”,自古以来就是粮食高产稳产地区,是我国北方第一个吨粮市。2010年焦作南水北调白庄安置小区出土了一座三层二联仓彩绘陶仓楼,楼梯背面墨书有“囷楼万石”四个字,再现了彼时彼地粮食富有。《左传·隐公三年》:“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山阳之临县)之麦”,陶仓楼的陶仓中也常常发现小麦遗留,足见小麦是此地主要农作物。2015年焦作被命名为中国优质小麦之都。2016年我国首家小麦博物馆落户焦作温县。在汉代尤其是东汉时期,山阳城与京城洛阳隔河相望,尽享王畿之利;凭山河之固,罕有兵戈之灾。从秦到东汉末年,中原地带兵事频繁。而位于太行南麓坡地上的山阳城,独享数百年安宁。《后汉书·邓寇列传》:“河内独不逢兵,而城邑完全,仓廪实”。《后汉书·冯岑贾列传》:“河内带河为固,户口殷实”,“河内完富”。这自然吸纳了大量人口源源不断涌入。《后汉书·孝献帝纪》:“魏王丕称天子,奉帝为山阳公,邑一万户。”以户五口计,则山阳城人口在五万以上。鉴于汉代豪强庄园经济存在大量不在户册的依附人口,则汉代山阳县人口远在五万之上。户丁繁盛,也为汉代山阳城农业发展、庄园经济繁荣提供了充沛的人口支撑。
| 焦作十一中创新工作室 |
河南焦作十一中创新工作室是焦作市第十一中学青蓝工程中率先推出的名师工作室,是焦作市极具影响力的教育公众平台,以创新教育为主要研究方向,分享创新案例,讲解创新方法,启迪创意设计,指导论文写作,组织参加科技创新大赛和专利申请,发现、培养和成就一批具有创新潜质的学生。
河南公众号码:huaihua_zhang
河南学校主页:http://www.jzsyz.jzedu.cn
河南名师博客:http://blog.sina.com.cn/upda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