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坛新风向之下,音乐颁奖礼的未来路怎么走?
当各大音乐APP的推荐算法都在试图治好人们的“好歌饥渴症”时,我们也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抱怨:这是一个不再诞生巨星的时代。提到巨星,很多人的第一印象便是“四大天王”、王菲、陈奕迅、周杰伦等这些叱咤乐坛多年的天王天后。
为什么现在很少有全民巨星了?除了受众的分众化、偶像的供大于求,这其实也跟音乐产业的造星模式变化有关,而其中很重要的一环,便是传统唱片业时代拥有超强话语权的媒体赋予唱片公司的造星能力。那些年的天王天后,大多先在唱片公司的精心包装后推到市场,取得一定成绩后,由电台、电视台主办的音乐奖项加冕,正式成为巨星。换句话说,音乐奖项更像是天王天后的孵化器,持续制造着下一个巨星。
但随着数字音乐时代的来临,哪怕是像十大中文金曲颁奖礼、十大劲歌金曲颁奖礼、叱咤乐坛流行榜颁奖礼、新城劲爆颁奖礼等“香港四大颁奖礼”也失去了往日的光环,被市场和行业认可的音乐奖在国内仍然是空缺的。
01
年届60的格莱美,70后的全美音乐奖,它们都变了
说起音乐奖项,除了被国内熟知的格莱美音乐奖和金曲奖,还有很多知名的音乐奖项。
全球具有代表性的音乐奖项
从图表可知,目前世界各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音乐奖项,历史都比较悠久,主办方主要由行业协会、官方机构、媒体组成,且行业协会居多,评选依据可以分为精英路线、数据路线和粉丝路线,虽说各有侧重,但在多年的举办过程中都具备了一定业内号召力和市场影响力。
而这些奖项之所以能举办多年而不衰,很大程度也归功于奖项评选过程中的权威性、专业度和影响力。
以格莱美奖为例。首先,其评审都来自美国录音艺术与科学学会的会员,且至少已有6件作品出版发行,每年参与格莱美奖评选的人数预计不少于一万人,足以保证评选过程的权威性;其次,其评选流程包括“报名-审查-入围-公布提名与决选-得奖”等环节,形成了一套十分严格的制度和程序,最大程度保证了奖项评选的公正性;最后,借助电视直播、互联网等媒介,汇聚了大量欧美乐坛大咖的格莱美颁奖礼,辅以华丽的舞台艺术和技术手段,使得格莱美成功走向世界,具备了超高的影响力和指向性意义。
当然,随着当今娱乐方式的爆炸性增长,如何在碎片化时代保证自身的影响力,求新求变也是各大知名音乐奖近些年的发展方向。
为了抓住更多年轻人,从2010年开始,格莱美每年会设置活动的主题,围绕该主题通过社交网络与网友互动来扩大在社交媒体上的声量,而近年来的获奖名单中的艺人也变得更加年轻化。
同时,为了适应当下音乐消费方式的变化,各大音乐奖项也调整了评选规则,允许数字发行的专辑参与评选或将流媒体数据加入考核范围。而从获奖情况来看,每一年的主流音乐类型都在发生变化,无论是乡村、R&B、西语还是嘻哈、电子、摇滚,得势的音乐类型始终都在变化。
西语神曲《Despacito》原唱Luis Fonsi 与 Daddy Yankee
在2018年第60届格莱美颁奖礼中,格莱美奖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嘻哈成为了本届格莱美的亮点。
在提名环节,说唱歌手Jay-Z以年度制作、年度专辑和年度单曲在内的8项提名领跑榜单,说唱歌手Kendrick Lamar以7项提名紧随其后,火星哥Bruno Mars 则以6项提名位居第三。最终获奖名单中,火星哥获得4大通类奖项中的年度专辑、年度制作、年度歌曲,以及R&B类别中的最佳歌手、最佳歌曲和最佳专辑等,7奖领跑。而Kendrick Lamar则包揽了说唱类奖项,摘得最佳嘻哈单人表演、最佳嘻哈合唱表演、最佳嘻哈歌曲、最佳嘻哈专辑和最佳音乐录影带5项大奖。
Kendrick Lamar
据尼尔森发布的《2017年度美国音乐产业综合报告》显示,在美国的所有音乐消费中,嘻哈和R&B占据了24.5%的份额,是所有音乐流派中占有份额率最高的音乐风格。因此,格莱美奖的颁奖结果,既是对上一年美国音乐消费市场的反映,也呼应了年轻人对说唱音乐的热情。
如此可见,要打造一个被行业和市场认可的音乐奖,除了一如既往地保证其权威性、专业性,还需对不同时代受众的人群特性和消费特点作出积极应对,与时俱进地回应甚至引领市场需求。
02
新音乐产业风向下,国内颁奖礼的求新求真路
据资料显示,在传统唱片行业的鼎盛时代,国内的音乐颁奖礼曾达到两千多个。
其中,比较知名的有:电台榜单如1993年北京音乐广播创建的内陆历史最长的中国歌曲排行榜(简称中歌榜)、2003年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创办的MusicRadio中国TOP排行榜,电视榜单如2000年由光线传媒创办的音乐风云榜、2002年由东南卫视王牌音乐栏目《非常音乐》创办的东南劲爆音乐榜等。
但大多由于评选机制、主办方属性等方面存在漏洞,导致“分猪肉”“买奖”等现象已经成为行业未公开的秘密。而进入数字音乐时代后,传统唱片业的萎缩让音乐奖项更是难以为继。后续虽然涌现了QQ音乐巅峰盛典、咪咕汇、亚洲金曲大赏、亚洲新歌榜、唱工委音乐奖等由音乐平台、视频平台、社交平台和行业协会等主办的音乐奖项,但行业认可度和市场影响力方面仍然还有提升空间。
为什么?对比格莱美奖、全英音乐奖等知名音乐奖项可以发现,其实除了权威性、公正性和影响力这些硬指标,其能够持续数十年而不败的根本还在于背后依托的音乐产业体系。
虽然全球音乐产业都在数字化时代的影响下受到了冲击,但由于根基深厚,除了环球、索尼、华纳这样的大厂牌公司,还有资讯、乐评、数据监测、行业研究等音乐媒体,以及各类音乐节目和颁奖礼,形成了完整的音乐生态。可以说,音乐奖项与产业发展是一种相辅相成的互促关系。
不过,随着近年来国内音乐版权环境的好转,音乐产业也进入了复苏期。这无疑对于行业奖项的打造是个好的时代机遇。作为“华语首个数字音乐颁奖礼”的咪咕汇,率先燥动起来——上周咪咕汇在上海举办的第十二届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以系列活动的形式再度升级年度盛典,打造包括2018来电之夜、第十二届音乐盛典咪咕汇、咪咕次元盛典在内的三场活动。
其中,令业内人士颇为关注的,是即将于8.18在南京开启的Real Me·2018来电之夜。其公布的歌手阵容包括郭顶、阿肆、李剑青、金玟岐、鹿先森、J.SHEON、吴奇、原子邦妮、宋秉洋、朱兴东等,可以说是网罗了当下最受年轻粉丝和用户欢迎的优秀音乐人、新锐音乐人、实力创作人。走过12年的咪咕汇,在音乐产业复苏的2018,新造一个“Real Me·2018来电之夜”的节日,正是看到了优秀创作人正在创造的音乐消费新趋势,以及其背后庞大的粉丝圈层所带来的口碑效应。
全新的Real Me·2018来电之夜,以一个独立的颁奖典礼形式诞生在这个夏天,是否能够为这些年新涌现的优秀音乐人,打造一个能尽情展现真我音乐、为个性音乐人加冕的平台,成为造就下一个巨星的摇篮?
据统计,从2007年至今,咪咕汇汇聚了超1000张参评专辑、300余位歌手和超200亿次海量内容销售数据,为整个音乐产业链带来的版权收入累计超过百亿元,推动着整个行业的持续发展。同时,我们也看到,无论是诞生初期的网络歌手、选秀音乐人还是近年来涌现的独立音乐人,都在咪咕汇的加持下获得了更好的发展。
在Real Me·2018来电之夜之外,我们也很期待国内持续时间最久的华语音乐颁奖典礼——咪咕汇通过自我更新迭代,为中国音乐探索自己的“格莱美”创造一些新的机会和可能。
排版 | vi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