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最乐观的自己》:让自己乐观的ABCDE法则

我们在遭受挫折时对自己说的话可能和不怀好意的人说的一样毫无根据。

塞利格曼在分析了悲观者的解释风格以及悲观给人带来的负面作用后,在本书的最后一部分给出了我们走出悲观的方法:ABCDE法则。

🔗:《活出最乐观的自己》:悲伤反刍是抑郁的根源

所谓的ABCDE法则,其实我们并不陌生,埃利斯在《我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这本书里提出了他的核心概念:情绪ABC理论。埃利斯的ABC理论其实非常简单,就是左右我们情绪的其实不是发生了什么,而是我们对发生的事件的看法,比如,昨天发生我班一个学生和另外一个班的学生在走班的时候有点摩擦,别人班的学生在和朋友聊天的时候,我班学生凑过去听,然后被对方推了一下,然后把桌子上对方的水杯打碎了。昨天我和他的班主任在处理这件事的时候我发现这两位学生对各自行为的看法才是导致摩擦的根源。我现在用ABC理论分析一下:
事件A:甲在和朋友聊天,乙凑过去听
看法B:甲认为乙充满了恶意,偷听的行为不礼貌。
结果C:于是用力推了乙,导致乙把桌子上的杯子摔破了。双方都对彼此充满了怨恨,导致摩擦的发生。
这就是一件典型的由于对事件的看法导致摩擦发生的事件,其实,这件事只要改变看法,完全可能有另外一个版本的故事发生:
事件A:甲在和朋友聊天,乙凑过去听。
看法B:甲认为这位同学很好奇,如果不是什么机密事件,让他听听也无妨,或者,甲可以直接对乙说我们在商量私密的事,请不要偷听。
结果C:乙不再偷听,彼此也没有结恨。
任何一件事发生,都可以通过改变看法来达到影响我们行为的结果。

要遏制抑郁的流行,首先要纠正对自我的过度重视,其次要加强社会、国家、集体、家庭等对个人的慰藉作用。

————马丁.塞利格曼

塞利格曼在本书中把ABC理论再往后走了两步,提出ABCDE理论,其中发展出来的DE两步是指反驳和激发。我们再来借助刚刚的那个案例来分析:

事件A:甲在和朋友聊天,乙凑过去听
看法B:甲认为乙充满了恶意,偷听的行为不礼貌。
结果C:于是用力推了乙,导致乙把桌子上的杯子摔破了。双方都对彼此充满了怨恨,导致摩擦的发生。
反驳D:乙凑过来偷听,也许不是不礼貌的表现,也许是我们的谈话很有意思,吸引了乙,使他情不自禁地凑过来。并且,即使乙偷听,也不一定是充满恶意的,人都是充满好奇心的。如果我对乙生气、发脾气,那么会使我和朋友的聊天气氛给破坏,同时,也会影响自己的心情,因此,我可以提醒乙不要偷听,但是绝对不能发脾气。
激发E:我对自己的理智和宽容感到庆幸,在这一件事上我又提高了了自身的情绪控制能力。
这ABCDE法则就是塞利格曼给出的让自己乐观的方法,塞利格曼说:不是教你跟对方说什么,而是教你在别人拒绝你的时候应该对你自己说什么,这两者有天壤之别。这套ABCDE法则就是告诉我们在不好的事情发生时,我们该对自己说什么才能让自己保持乐观的技巧。
习得性乐观不是教你变得自私、自大,让别人不能忍受,它教你在遇到失败挫折时如何与自己对话。你要学习如何在受到打击时,从更具鼓励性的角度来考虑挫折或困境。

——马丁.塞利格曼

掌握这套分析问题的方法对我们的工作是非常有帮助的。作为一个老师,我们面对着几十个甚至几百个学生,在课堂内外难免会发生一些让我感到们不舒服的行为,比如,学生上课总说话、玩手机、迟到早退等,如果我们认为学生的这些行为就是在挑战班规校纪,就是在故意找茬,就是在给你制造麻烦,就是品行不好的表现,那么,我们的情绪就很难不受到影响,我们的行为很有可能会变得非常不理智,我们的做法可能就会简单粗暴,进而教育效果可能起不到正面引导的作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