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80后眼里的舅舅:这些年“降级”最快的人,亲情不该如此
古话有云:爷家有叔,娘家有舅。
舅舅和叔伯一样,都是我们最重要的亲人之一。作为一个80后,自己有舅舅,自己已为人舅。
可这些年来“舅舅”这个称谓,已经慢慢的没有了原来的那个味,那种亲情感也越来越疏远。
舅舅,成了这些年来“降级”最快的人。而这个降级,是双向的。
01
时光之轮转回到20世纪90年代初,在一个偏远的山村里,一个农家妇女正忙里忙外的打扫卫生,拾柴生火,把挂在灶房上面的腊猪脚取了下来,洗干净后让男人搭把手剁成小块。
那个忙里忙外的农村妇女就是我的妈妈,前两天在镇上赶集的时候遇见了舅舅,商量好今天来家里,帮爸爸把土院子打成水泥地。
屋外,大黄汪汪地叫了起来,跑到院子一看,是舅舅来了,手里还大包小包的东西,大概是舅妈给妈妈准备的。
“三娃,给你舅提把椅子过来。”妈妈一边接过舅舅手里的东西,一边让我给舅舅搬坐的。
“舅舅,您坐。”坐下后的舅舅,一把将我抱了坐在他腿上。
“才一两个月不见,个头又冒了一大截哈,再过两年都抱不动了。”
这就是那些年的舅舅,妈妈最靠得住的娘家人,也是孩子们喜欢和尊重的人。
02
转眼,曾经还在舅舅身上打转的80后,如今也做了别人的舅舅。
隔壁邻居家70后的嫂子是我初中同学小张的姐姐,在去年过春节的时候,小张和另外几个亲戚来给姐姐拜年,在下午饭后,亲戚们都回去了,小张则被姐姐留了下来。
常年在外打工的小张,一年也没几天在家里的,姐姐就想着和弟弟多说说话,反正自己的儿子有车,明天吃过早饭后送弟弟回去就行了。
那晚,邻居父子俩出去打牌去了,姐弟两也确实好好地聊了很多心里话。
第二天吃过早饭,小张打算回家,因为他还有别的安排,这时候,姐姐对着昨晚熬夜连早饭都没起来吃的儿子房间喊:
“老大,起来洗把脸吃点东西送你舅舅回家。”喊了好几遍,屋里传来了回应:
“舅,我一会发个红包给你,你自己去村口那里叫个车回去哈!”
姐姐正要发飙,小张连忙拉住姐姐说,我一同学在手机里聊,他刚好经过这里,我到下面路边和他一起回去,没事,让孩子多睡会。
哪知,小张刚走不到5分钟,还没走到大路边,就看着姐姐的儿子开车出去了,一脚油门踩下去,连个招呼都没有打。听说,去接她女朋友。
小张心里知道,这些年虽在外地打工,只是家里连连出事,挣得钱还不如这些后生晚辈多,也就没什么值得这些后生看得起的地方。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舅舅有钱才是妈妈的兄弟,舅舅没钱,只是当着妈妈面的时候是舅舅。
03
前段时间在网上看见一个视频,拍的是女儿女婿回娘家,吃饭的时候,一家人的面前都有筷子,就女婿的没有。
而女婿又是坐在饭桌角落的,吃了好一会,女儿发现爸爸一直在喝杯里的水,才大声说:“爸爸,你没有筷子呀!”
其实,筷子是小舅子摆的,摆完了手里还剩了一双,他放回了筷子篓里。
这虽是一个网络视频,也有可能是为了拍摄视频刻意编排的剧情,但确实也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写照。
隔壁王叔有两个女婿,刚开始的那几年,逢年过节两个女婿都是一起来家里,特别的热闹,后来,大女婿来的时候,小女婿会推后来。
因为,要是和大女婿一起来,小女婿会从进屋到回家,一个人坐冷板凳,听他们聊天,时不时“嗯”、“哦”一声,剩下的就是赔笑。
因为,王叔一家,总说小女婿没有出息,脑袋也不灵光。王叔一家,特别喜欢大女儿的孩子。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舅舅是否喜欢外甥?关键得看姑爷有没有能力!
写在最后:
虽说当今是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大家更多的精力和心思都放到了赚钱养家上。
但,我们平日里为了生活得更好而努力本没有错,但怎么就把这种想要赚更多钱的品性带到了亲情之中呢?
那些与自己相匹配,甚至比自己强的亲戚,就对其热情相待。
那些过得不如自己,甚至比自己差很多的亲戚,就对其能避则避。
虽然这社会讲究强强联合,与能力强的人交往,也就有更多的资源。但无论社会怎么进步,我们都需要情感去维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一个凡事只朝钱看的无感情生物。
爹娘亲,娘舅亲,打断骨头连着筋,子女跟父母和娘舅的亲情,任何外力都不能隔断。
我们回不到亲戚经常走动的年代,但,那份亲情,不该被遗弃,也不该就此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