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情怀 | 宁海时令佳肴之海苔
宁海时令佳肴之海苔
西湖雨
友人从宁海宅急送来海苔与麦饼,在办公室狠狠地过了一把瘾,对我这个吃货来说,友人好比雪中送炭,那种温暖通过舌尖的挑逗掠上心头,不由得吧唧一下嘴,养了一年的馋虫今日总算得以大饱口福。
人间最美不过四月天,蝴蝶花中绕,乳燕穿梁登树梢,柳絮儿轻似羽,逸如纱,漫天飘啊飘......
又到藻类生长旺季了,海苔属于藻类植物,如发又绿,喜 浪高风大,多生长在潮间带,潮流通畅,营养盐丰富的区域。
宁海背山靠海,地处象山港与三门湾之间,海岸线有176公里,滩涂2.6万公顷。宁海人晒海苔的传统可以上溯至宋代,我想这与唐宋时期,宁海是古盐乡分不开的。据史料记载,现在的古渡村(古称古洞)西区块,就是力洋村的外洋地带,宋时就是有名的产苔区《嘉定赤城志》载:“苔生海水中,出宁海古洞者佳”。清前力洋一带是最大的产盐区,即长亭盐场古洞团。因沧海桑田变迁,滩涂淤长甚速,煎盐灶地与海日远,土沃卤淡,遂废盐转农,毁灶围塘造田。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时至今日宁海沿海地带的渔家人依然在晒制海苔,且听渔村有句谚语“三月晒海苔,四月割海带”。每当此时,母亲及全村的妇女们开始忙着晒海苔,对于勤劳的海边人家来说又是一个丰收季。瞧!晒场,海滩等广阔地带,一缕一缕、一排排浓郁的海带如绿绸带在尼龙绳上迎风扬起,阵阵诱人的海味直往人鼻子里钻,那是大海的味道,那味道仿佛述说着这片海与渔民血浓于水的传奇故事。
据说没有吃过宁海传说中的四大金刚——“烤洋芋,汤包,麦饼,糅”那都不算宁海人。那么,此刻,我想说没有吃过海苔花生米与苔糖炒年糕的就不算地道的宁海人。
要数成松针状海苔的品质上佳,采来晒干后,质地脆嫩,碾碎,挑拣去一些杂质,小虾米或是小鱼干,备用。
先炒熟花生米,再加入海苔、盐和其他调料,在锅上煸炒,火候不可太旺,太旺海苔易焦,则苦了。见母亲把大条的撕成一丝丝,海苔花生米与铁锅,经过一场轰轰烈烈地缠绵之后,香味飘萦着整个堂屋。我们早已等不及出锅,于是手抓一小簇,先尝一口,真是心急吃不了脆海苔,那海苔花生必须等凉了才能酥脆可口。再装入罐子里,待早上盛满一大碗泡饭,配上一小碗海苔花生,扒一口饭,夹一簇海苔,花生的嘎嘣脆与海苔的酥脆香鲜,在舌尖融合成一道美味,瞬即渗入你的五脏六肺。
白的饭,绿的苔,清清淡淡百吃不厌。我想这才是渔家人最朴素的珍肴。
山东人大饼卷大葱,咱宁海人徐霞客饼卷海苔,又是一番滋味。比之泡饭的软糯,麦饼是如此得韧,咬一口,得在嘴里嚼上半天,劲道得很,一不小心还会硌了你的牙,然,咱宁海人就是好上这口了,越是韧的越嚼得香。
天气转暖,日子 日长夜短,人们饿的也快。
宁海人作兴已出嫁的女儿开春时节回娘家送炒粉(点心),女儿们有送炒粉的;也有花上一天时间挞麦饼的,连着海苔花生米用油纸包卷好,不可漏气,还生了就不好吃了,装入随嫁来的麦饼桶(点心桶)送到娘家,已表孝心。
因了食材的时令性,这时节可以说是家家户户海苔飘香,做法也是花样百出。我记得母亲还用来炒苔糖年糕,软糯中夹杂着甜咸,那滋味又在口中徘徊心头萦绕了。
做苔麦饼 柴晓冬摄
我知道我心心念念馋想的不只是海苔花生米。此刻,仿佛又站立岸旁,耳畔静谧的只有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涌来又褪去,褪去又涌来,看着它泛着白色的光芒,整齐而又纯静,流向规定的方向.....
摄影:尤才彬
编辑:桑洲梧月
审核:白溪钓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