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辟 | 中国武术步型、步法基础学习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各门各派的步型、步法多若繁星,至于应用,也各有精妙之处。下面,我们就在步型、步法及其训练方法:步型、步法的连结与转换等三个方面,就笔者的粗浅体会来谈一淡。仅供初学者参考。
一、步型
长拳泛指武术中遐举遥击、进退疾速的一类徒手攻防技术和运动形式。所谓“长”是相对“短”而言。“长拳”是相对“短打”而名。明代唐顺之《武编》云:“逼近用短打,若远开则用长拳。”当时流传的长拳类拳术有宋太祖三十二势长拳、温家七十二行拳等。
现代武术运动中的“长拳”一词,沿用明代长拳的概念,将查拳、花拳、华拳、红拳(亦写为洪,但别于南拳中的洪拳)、少林拳等具有“遐举遥击、进退疾速”特点的拳术,统归为长拳。以这些拳种的动作素材和基本技法为基础创编的现代长拳,是现代武术教学和竞赛的主要内容之一。1956年后相继问世的初级长拳一、二、三路,甲组规定长拳、乙组规定长拳,以及“自选长拳”,都属于此类。
现代长拳拳术架式舒展、工整,动作灵活、敏捷,腿法和窜蹦跳跃动作较多。运动特点表现为势正招圆、刚柔相济、开合相间、急缓交替、轻重相映、起落相衬、节奏明快。对敌时强调拳脚交加,以长制短,以快制慢,先发制人。其中的步,就是指步型、步法而言。其步型有以下几种:
马步
虚步
仆步
歇步
坐盘
丁步
独立
(二)南拳中的步型
南拳是武术的一类。在按拳术分布地域进行的武术分类中,南拳指流行于我国长江以南地区的拳术。
长江以南幅员广众,拳种繁多,这种分类不利于揭示拳种技术特点。例如,流传于四川和云南的五虎下西川拳、八卦拳小巧敏捷;流传于江西一带的字门拳、法门拳轻快柔圆;流传于湖北的鱼门拳慢柔轻缓;流传于两广、福建的洪家拳、五祖拳等硬桥硬马、刚劲雄健。以拳种技术特点为依据分出的南拳,其基本内容包括俗称的“南少林派”拳技及其衍生的各种拳术。这类拳术多上肢动作,常常一步几手,步法沉稳,给人一步一个脚印的印象。不论发长劲、短劲的动作,都追求猛勇彪悍的阳刚之美,还常常乘势发声,以声催力,以声助威。这类拳术将支撑和移动身体的两腿喻为“马”,例如“站桩”称“扎马”,弓步称“弓箭马”,步法称“走马”,等等。将用前臂于攻防的手臂动作称“桥法”或“鞭法”。例如伸肘运动的直臂动作称“长桥”(或“长鞭”),屈肘运动的弯臂动作称“短桥”,向下压肘称“压桥”(或“压鞭”)。南拳的手型包括有拳、掌、勾、爪、指,基本手法要求出手攻击,回手不空(手收回时带有防守动作),出手含冲、砸、推、弹、啄、劈等,回手含刁、扣、裹、缠、封、搂、勾、削等,注重抢动前臂的桥法和贴身近战的撞打。南拳不轻易起腿,出腿则高不过膝,只攻下盘,脚法有踩、铲、钉、扫、勾等。其步型如下:
(1)马步。两脚分开,距离约三脚长,脚尖正对前方,膝部与脚尖垂直,上身正直,臀部内敛。
(2)一字马步。两腿分开,距离三脚长,两脚尖外展成一横直线,身正直,臀部收敛。
(3)二字马步。两脚分开,距离约两脚长,脚尖朝前,两膝向里扣紧,上身正直,臀部收敛。
(4)半马步。两脚分开,距离约两脚长,两腿稍屈, 上身正直,臀部收敛。
(5)弓箭步。前面脚尖里扣,斜向前方,后面脚尖里扣,直对前方或斜对前方, 前面腿屈膝,后面腿伸直,两脚跟不离地。
(6)丁字弓步。前面脚尖里扣成横形,后面脚尖朝正前方,前面腿屈膝,后面腿伸直,两脚跟不离地。
(7)七字弓箭步。前面脚尖里扣斜向前方,后面脚尖外展成横步,这种步法只用于向前方冲拳、推掌。
(8)双弓步。前面脚尖卫扣斜向前方,后面脚尖里扣直对前方,前面腿屈膝,小腿垂直,后面腿屈膝,大腿垂直,两脚跟不离地。
(9)虚步。业称吊马或寒鸡步,虚实分明,体重落于一腿之上。
(10)护裆步。两脚分开约与两肩同宽,脚尖里扣,两膝向里扣拢,两膝中间距离不得超过一拳宽。上身正直,臀部收敛。
(11)横裆步。一腿屈膝,脚尖正对身前,一腿伸直。脚尖里扣,斜向身前。
(12)双蝶步。两膝靠拢,大小腿内侧都贴于地面。
(13)单蝶步。一腿屈膝下蹲,一腿跪地,跪地腿的小腿内侧贴于地面。
(14)跪步。—腿下蹲,一腿跪地,使膝部接近地面而不贴于地面。以前脚掌落地,脚跟离地,臀部坐于跪地腿的小腿上面。
(15)拐步。两腿前后交叉,前面腿屈膝下蹲。脚尖外展成摆步,后腿跪地使膝部接近地面而不贴于地面,小腿与地面成水;前脚掌落地,脚跟掀起,脚尖与摆步脚的脚跟成直线。
(16)坐莲步。两小腿在身后交叉,两膝跪地成一横直线,臀部坐于小腿部。
(17)骑龙步。一腿屈膝下蹲,一腿跪地接近地面而不贴地面,两脚距约两脚长。
(18)三七步(四六步)。身体重量大部分落在后面腿上,小部分落在前面腿上。
(19)独立。一脚抬起,一脚支撑,支撑腿稍有弯曲。
(20)其它步法。其它步法还有提步、落步、卸步、纵步、撤步、绷步、跨步、擦步、跟步等等。
二、步型、步法训练
知道了步型步法的标准和要求,就可以开始训练了。训练的方法,各门各派各有不同。不过大体上都是从简到繁,由易到难。下面我们就一般的训练方法谈一谈。
(1)阴阳步(或称两仪步)训练法。这种训练法就是将两脚站立在两点上,或左右、或前后、或高跳相互转换步型。两点间的距离,以自身步型距离为标准。
(2)三角步(或称三才步)训练法。这种训练法就是以自身步型距离为边长,画一个等腰三角形,两脚可以在三点上任意进行步行的转换
(3)四门步训练法。既以自身步型距离为边长画一个正方形,取角上四点为落脚点,使步型、步法在四点上任意进行转换。
(4)五行步(或称梅花步)训练法。既在四门步正中间再加—点,使步型、步法可以更多的参加训练。
(5)七星步(或称天罡步)训练法。就是以自身步型距离为长度,以北斗七星所排列的位置为落脚点,使步型、步法在其上任意进行转换。
(6)八卦步训练法。按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个方位(即东、西、南、北、西南、西北、东南、东北),以自身步型距离为两点之间的长度,取八点,围成一个圆形。将步型、步法在八点上任意进行转换。
(7)九宫步训练法。既在八卦之中再加一个落脚点。
(8)十面埋伏训练法。既在八卦之中再加两个落脚点。
除以上八种训练方法外,还有许多方法,习练者可随意选择,或是自己另行安排落脚点,都无不可,不必拘泥于某一种形式。刚开始时,可在平地上练习,每个落脚点画一个圆圈。等各种步型、步法熟练、定型后。再在落脚点上加垫一块红砖,等到在砖上习练纯熟后,可在落脚点上再加一块红砖,等到在三块红砖上面习练纯熟后,再撤去红砖,扣上饭碗,脚踏碗底,在上面进行步型、步法的转换训练。(也有在圆簸箩中装满沙子,在簸箩边上走步,每日将沙子一点一点抓出。此法上要练习脚步轻快,习练轻功都用此法)。等到在碗底上习练精熟后,就可以在木桩上练习了。桩上训练不可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从低到高,从慢到快,一步一步慢慢练习。不可贪功冒进。否则,磕伤摔伤,自己吃苦受罪且不说,耽误了练功时日,得不偿失。须牢记欲速则不达之理。
三、步型、步法的连接与转换
连结与转换是步型、步法的关要所在。能将许多的步型、步法,在格斗实战中得心应手地运用,除了平时刻苦训练外,还要将各种步型、步法进行科学的连结与转换。这种连结与转换,可以使自身功力发挥到最大极限。拳谚云:“两足扎稳定根基,脚步转换主胜败。”步型、步法连结与转换的要旨就是顺劲、顺势,灵活多变,攻中有防,防中有攻,攻防兼备。历来成名的武术击技家,都有自己的“绝招”,但这种“绝招”,他自己使用起来得心应手,无往而不胜。可是,别人学后用起来,就大打扣,相差甚远了。如果两人功力相差不多的话,究其原因,就是你不如他对这个招术领悟的深刻;再就是你不如他对这个招术中步型、步法的连结与转换熟练。以下,我们就来谈几个比较典型的步型、步法连结与转换的例子。
四、结束语
步型、步法是武术中非常重要的—个组成部分,将步型、步法连结与转换,进行科学地优化组合,也就成了所谓的那些“绝招”。但是,每一个“绝招”,都不会从天而降或是凭空捡来,全是在平时认真刻苦地训练中悟出来的。并无捷径可循,只有平时多训练,才能使自己的步型、步法连结与转换得心应手,才能在实战中运用自如。平时训练多流汗,战时才能少流血。这已经是用大把的血汗和众多的生命所证实的一条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