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岭峰:长期在家与孩子相处的行动指南 | 第三期

导读

家里有两个小孩,长期呆在家里冲突不断,成天打闹,家长该怎么办?是不是应该逼一逼孩子,不然孩子长大该怪我们?有没有一些长期与孩子相处的行动指南,供大家参考?

「此念」在此次特殊的时期下,特地邀请到了亲子教育专家、心理学家贺岭峰教授,来为我们一一解答家长们近期遇到的高频焦虑问题,帮助大家一起抚平焦虑、愉快相处,享受与孩子们一起共度的长长假期。

贺岭峰

国家级家庭亲子教育专家

心理学家/博士生导师

教育部心理学教指委委员/复旦大学、

上海交大、上海财大特聘教授

连续多年受邀为复旦附中、

珠海一中等重点中学做考前心理辅导

因美满的家庭和优质的亲子关系,

2016年被评为“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

01

家有俩娃,冲突不断该怎么办?

毛思翩:疫情期间家里有两个娃的,可能更焦虑,两个娃冲突不断,有的妈妈还要上班,或有的妈妈在家就不胜其扰,两个孩子一直闹一直打,一直冲突。

贺岭峰:挺好的。

毛思翩:就让他们打去是吧?还多一个人去磨炼?

贺岭峰:我见过两个孩子在一起天天打的这种情况。反正我建议父母就是眼不见心不烦,如果没有发生人身伤害,最好父母不要介入。不管是大的打小的,还是小的打大的,其实都是在练习。

我们家狗也是这样的,一个狗生了很多小狗出来,小狗之间每天都在互掐,但是他互掐的目的是为了练习成长,是为了练习长大之后怎么面对各种冲突、各种欺负。

所以,独生子女跟多子女家庭的孩子相比,最大的问题就是处理冲突的能力不行,人只能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互掐的过程中就生发出很多互掐的智慧了。你以为他将来长大了跟同学就不掐,同事就没人欺负他,老板就不压榨他吗?小时候这种练习很有用。

我哥哥比我大好几岁,我根本打不过,他还天天来欺负我怎么办?我一定会找出很多策略来,我要么去告状、要么偷偷坏他一下、要不就奋力反击,一定会生出很多策略,这个策略又对孩子没什么伤害,这不挺好的事。多好的人生练习,你平时上哪找这样的对手跟你练这个东西。

父母千万不要做法官,不要评说。你当姐姐的哥哥的,你要让着弟弟点。凭什么对吧?一吵就说你大的,不应该这样,凭什么大的就要让小的。

然后小的要听哥哥姐姐的,为啥我要听哥哥姐姐的?所以爸爸妈妈不要参与这些事情,你也评不了,你根本不知道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事情可能有对有错,但是你知道,他们俩冲突又不是一天两天了。父母最好不要去评判,因为任何评判在孩子心中都觉得可能是偏颇的,就觉得你偏心。

▲ 长按保存图片分享朋友圈

因为你根本不了解情况,也不可能去了解情况。所以他们的问题就让他们处理。你们吵架了,就你们自己想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毛思翩:就是无论如何我都不评判。那有些孩子年龄差距特别大,这种时候父母也很难不去保护小的。

贺岭峰:那就偏心,凭什么要保护小的?

毛思翩:明白了。

贺岭峰:你放心,他们只要没有致命性的伤害,他们都会在这个过程中生发出他们的应对问题的能力来。

那你碰到老大,你将来到公司里,公司老板就是你老大,比你大多,比你厉害多了,比你资源多多了,你们俩之间要发生冲突怎么办?你怎么保护自己?他凭什么让着你,他有资源、厉害,他就让着你,为啥对吧?

所以你看基辛格,基辛格长得瘦瘦小小的,小的时候体弱多病,又是一个多子女家庭,表哥表弟、堂兄特别多,小时候就爱欺负,身体不行。小时候就凭身体,身体不行,打不过人家,经常挨欺负。所以,他就生出一套策略,协调各种关系、拉关系、谈判、妥协、拉对抗,所以他才成为美国最优秀的国务卿。

毛思翩:家里如果规则不一样,会不会阳奉阴违?

贺岭峰:会这样的,这种多规则、多抚养人的家庭或者兄弟姐妹多的时候,阳奉阴违的比例就是会升高。

毛思翩:所以您刚才也说这个规则不一样,父母可能跟爷爷奶奶规则不一样,他可能也是会生成策略。其实都是有好有坏的是吗?

贺岭峰:对,凡是在复杂家庭长大的孩子,处理复杂人际关系的能力都很强,就是阳奉阴违的能力特别强。

毛思翩:这个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吗?

贺岭峰:不好就没有特别独立的人格,像变色龙一样,在人前说人话,鬼前说鬼话。但它的好处就是可以左右逢源,处理复杂人际关系的能力会变得更强。

所以没有绝对的好和不好,其实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在原生家庭受到伤害,但是这不重要。孩子会因此生发出应对世界的策略,没有哪一种策略是万用的、对的、有效的。而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你就长成了这样一个人。

毛思翩:比如一个小朋友生长的环境特别温和,老师也都很和善,家里也都很和善,但其实社会并不是这样的,那他一到了社会上,一下就懵了。

贺岭峰:我们要接受社会的再教育,还要受很多伤才能领悟。

毛思翩:所以这种情况,也是在一定的范围内让孩子多去跟其他孩子接触,甚至去一些相对复杂的环境去磨练吗?

贺岭峰:凡是刻意的都不是自然的,也没必要刻意去伤害孩子。但是事实上如果一个孩子认为这个世界就是很美好的,一切东西都是好的,这是心智不成熟的表现。

我是很善良的,我也就相信这个世界都是很善良的、很有安全感的,这只有小孩子才会这么想。一定是没有经历事情、没有经历历练。就像你认为这个世界都是黑暗的,所有人都是坏人一样,这也是不对的。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既不是白的,也不是黑的,就是灰的。你看到再好的人也有阴影,最坏的人可能是个孝子,没准是个忠诚的丈夫,但他可能杀人如麻。希特勒把那么多犹太人放到毒气室,但是他动物园的孔雀死了,他也会哭。我们不能单独的说什么是好人、坏人、好事,坏事,而是你到不同的社会情境当中,你应该用不同的策略来应对。

▲ 长按保存图片分享朋友圈

毛思翩:明白,其实就是,没有一个单一的解释世界的方式。

贺岭峰:如果单一的解释世界的方式一定是有问题的。

02

要不要逼孩子,

不然孩子长大怪我该怎么办?

毛思翩:很多父母担心现在孩子如果你不逼逼他或者是你不要求他,将来他长大了,可能会怪你说你小时候怎么都不管我,怎么去平衡这个?

贺岭峰:第一个,父母能早做尽量早做,父母意识到问题了,就说明你已经做得不够好了。所以父母还是需要学习、需要成长的,父母不是说等着出了事情再做。因为父母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我们很多事情都应该提前做。比如你孩子初中的时候的数学能力跟什么有关系?跟4岁的时候手指的灵活性有关。所以你不要等孩子到了初中数学不好的时候,你才盯他,你这数学怎么这么笨?

第二个,孩子4岁的时候,他有充分的运动和玩吗?你就发现4岁的时候我们把它关在那,让他一动不动,然后你说他初中数学成绩不好,其实他4岁的时候,你要天天让他玩,让他的肢体的发育更充分,它就能够刺激大脑额叶的感觉区和运动区的神经细胞更新连接更紧密。

而顶叶的神经细胞的连接紧密的区域将来是处理数学能力的区域。所以你知道吗?爸爸妈妈不是说你不应该做什么,还有我们说的定规则(点击回顾)不是青春期要定的定规则,应该是三岁之前定的,两岁到三岁是定规则的关键时期,家长那时候都不定规则,然后到了青春期想定规矩那就变成硬杠了。

你已经十几年都没规则了,突然要定规则,那不就是没事找事吗?不是说不能做,但是爸爸妈妈要做应该做在前边,不要等着出了事情以后再跟孩子搞。

因为你有资格定规矩的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孩子两岁的时候你可以定规矩,那时候你定什么规矩孩子都听的。现在孩子已经这么大了你还定什么规矩,你就应该问他,我们俩一起怎么定规矩?你来给我定个规矩,我们俩共同遵守的规矩,我们一起协商定规矩。你说我在想定规矩你来遵守,不是那个时代了。

03

疫情期间的行动指南,

争取做一个好的陪伴者

毛思翩:在疫情期间,给长期一起相处的家庭一些总结性的行动指南?

贺岭峰:其实在疫情期间,它就像一个放大镜,把我们自己我们身边的人的情绪全部都放大出来了。就放大出来了,可能我们就应该对自己和对他人有一个更深的看见。

第一个建议就是:希望我们的父母在这个过程中,对自己有一个更深的觉察,尤其是觉察一下自己的情绪唤醒模式。发现一下我们为什么容易被这个东西所激惹?为什么这件事情我就觉得受不了?在这段时间可以对自己有一个更深的探究。因为心理学我们叫做觉察即控制,我们之所以控制不了是因为我们没有觉察。当我们觉察了,其实这就是控制的开始,我们就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了。

第二个:我们建议进入到孩子的世界中,跟他一起生活一下。比如他看动漫、玩短视频、混社群、打游戏。在这个时候我觉得你不要就是老想限制他不要去做这样的事,你可以在旁边,他做的时候你可以去看一看他是在做什么,然后等他做完了,你可以跟他聊一聊,你为什么这么喜欢这个东西?你觉得它给你带来的快乐在什么地方?你觉得它好处在什么地方?

就跟孩子去聊一聊,进入到孩子的世界里,不要认为孩子的世界是没有意义的,只有大人的世界是有意义的。其实孩子世界真得很丰富多彩,大人去关注一下、学习一下。你只有了解他的世界,你才能跟他有更好地互动、沟通和交流。现在我们是不了解孩子世界,我们就认为他那个东西是不对的,就觉得孩子就应该学习、做作业。说实话,学习作业这事真的没啥意思,人家孩子的世界挺有意思的,但是你不知道他那个世界有意思地方到底在哪?然后你就排斥他,这就是一个冲突的根源。

第三个:在家里也是有界线,也是有权利空间的,孩子越大,父母越应该让渡出一部分权利给自己的孩子。我现在认为你孩子在上幼儿园之前保证是认为老爸老妈是最厉害的,上了幼儿园就发现老爸老妈和幼儿园老师都很厉害,等上了小学就发现老师是比家长更厉害,等到了小学高年级就觉得家长是不厉害的。等到了初中就认为最厉害的是同学,老师和家长都不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