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升华七律诗 五大夫
五大夫
非名非道亦非儒,却得封为五大夫。
九土难齐岱宗树,千年不灭泰山株。
身形近见虽如有,骨韵长观却似无。
竟把虚称传万载,安能小觑寡言徒?
【注释】忽然想到了泰山上的那几棵被称为“五大夫”的松树,几千年生生灭灭,却一直攀附在泰山之上搔首弄姿,和缘何故,尊声不泯?却始终百思不解。因以为句,记于2021年9月19日。
这首诗的意思是:既不是名家也不是道家更不是儒家,却能够被封为贵不可言的五大夫。九州之土的许许多多人物都难以平齐岱宗的这些无言之树,几千年过去都没有磨灭这些泰山上曾经不见经传的松株。他们的身形,接近了看,虽然好像是有,但是那骨子里的风韵,长时间看下去,却又近似全无。已然能把这“五大夫”的虚称流传了万代,又怎么能小觑这些非同凡想的寡言之徒?
首联中的“名、道、儒”,指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流派,名,指名家,因从事论辩名(名 称、概念)实(事实、实在)为主要学术活动而被后人称为名家,主要代表人物是公孙龙、惠施;道,指道家,道家以“道”为核心,认为大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主要代表人物是老子;儒,指儒家,儒家以仁、恕、诚、孝为核心价值,着重君子的品德修养,强调仁与礼相辅相成,重视五伦与家族伦理,提倡教化和仁政,抨击暴政,力图重建礼乐秩序,移风易俗,富于入世理想与人文主义精神,主要代表人物是孔子。
这一联中的“五大夫”,是秦朝的爵位名,秦始皇二十八年封禅泰山,风雨暴至,避于树下,因此树护驾有功,按秦官爵封为五大夫。事见《史记·秦始皇本纪》。后世有人不明“五大夫”为秦官,而附会为五株松,如汉代人应劭就在《汉官仪》中说始皇所封的是松树。后因以将五大夫作为了松的别名,见明代诗人何景明的《古松歌》:“君不见泰山五大夫,零落今看在何处。”
颔联中的“岱宗”,即泰山,泰山旧谓居五岳之首,为诸山所宗,故称,见唐代诗人杜甫的《望岳》诗:“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又见宋代诗人真德秀的《题南岳》诗:“百年五岳隔华戎,屏蔽皇家独祝融。剩喜岳灵今有伴,岱宗今入版图中。”
颈联中的“骨韵”,指风致,气派,见《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此时居移气,养移体,已非旧日枯槁之容了。然骨韵犹存,不免睹影思形。”
尾联中的“寡言徒”,意思是沉默寡言的人,徒,指人,含贬义,如唐代诗人皮日休的《正乐府十篇·贪官怨》:“所以用此徒,令之充禄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