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古今 |王增邦:燕子楼纪略

燕 子 楼 纪 略

拆建前夕的燕子楼

燕子楼坐落于城东一善巷内,南对王氏宗祠(上世纪毁于火),隔水田与缑城书院相望;北通齐物园,与花楼庙相近;东接袁家巷,可仰视石台仙境;西临介石公故居,与南塘相近。由王仪臣先生创建于清光绪年间。初名中翰第,因其结构精巧,楼道相通似燕窝状,故以燕子楼称之。

该楼建筑风格独特,占地2000平方米,坐北朝南,沿中轴线,从南至北依次为:照壁、台门、前天井、前厅、后天井、正厅。有三台门、三天井。正门有二:一南一西(西台门已改建小屋),有小天井相连。日常只开南门,西台门仅在办丧事时开。南台门为双颊单门,重檐牌科式,堆塑黄鹤楼等图案。

前院为石板天井,前厅楼房,重檐硬山顶,面阔五间,厢房各二间。明间为过厅,通后院,穿斗结构,均为素面无雕饰。过厅堂,即是后院大天井,也是石板天井,正厅与两厢均为单檐硬山顶,四合皆层楼。

燕子楼内景

燕子楼无腰檐,露明透顶,增加了采光和通风的效果,走马廊贯通正厅、两厢及前厅,颇有气势。两厢层面比正厅低约0.4米,在接偎处可见明显的落差。厢房面阔各三间。厢房明间为一根藤软条格棂窗,深雕“鱼化龙”棂心图,槅扇用龟背竹纹。小方柱,方形花篮柱础。正厅面阔三间二偎,檐顶为平棋式,轩顶采用俗称“一根藤”的工艺手法,极富艺术美感。用轩桁二根,分三槽,每槽各以寿纹并列平铺。穿斗结构,檐柱为包柱,在粗木外敷桐油蛎灰,本地俗称“屋柱着袜”,历经百年,依然坚固。

东厢之东又一小天井、东台门。至拆建前,整座建筑保存尚属较好。

本地大宅院多为两台门、三天井,大堂为一层建筑,通以回廊则更罕见。据传,当年仪臣先生建大堂有阁楼,专为供奉圣旨。

燕子楼主人仪臣先生

仪臣先生(1835--1912),谱名象武,讳荣夔,字凤衔,号仪臣,邑庠生,候补训导。自幼学识过人,未弱冠即以案首入庠。后因世事变乱,不求仕进,专事实业,家道日丰。除传统农业外,还在沪投资创办鼎丰皂厂等实业,在杭州花市巷有占地十亩之产业,并涉及金融界,也为典当铺担保。当时四明银行总行长俞佐宸先生拜公为义父,可见公之影响不凡。为恢复地方秩序,仪臣先生曾倡组民团,督修城池。当道依之若长城,上其功以训导议叙。又以款赈灾,赠知府内阁中书衔,例授奉政大夫。邑令下车,莫不过庐造访。遇有要政,常咨询而后行。如县令孙憙之增拨膏火、王令耀斌之筹设社仓、柳令商贤之举行善政、董令风来之创办学校,均受其赞助。至若修理庙宇,建筑桥亭道路及一切救贫济急、有关地方公益者,不悉心提倡,董育婴堂积谷几十载,先后办赈次数,运米邻省,减价平粜。公款拆阅殆尽,即自出洋三千从补其数,巡抚聂公义之,给额“慷慨好义”以表其闾。

清代光绪宁海县志是我县目前仅存的三部古县志之一,仪臣先生与族兄王显谟(1834~1899,谱名象成,名显谟,字吉士,号盼西,又号琴西。光绪甲午岁贡,候选训导)一起参与了编修。显谟公任副纂,写有《光绪宁海县志志略》,而仪臣先生为协理。两兄弟同修邑志,而且相差一岁,仪臣先生也曾任候选训导,为我县修志史上一佳话也。文昌书院门匾是仪臣先生手迹。

仪臣先生手迹

仪臣先生的父亲绿泉公,邑庠贡生,惠泽桑梓而获保五品衔。仪臣先生生三子,皆名列庠序。当科举刚废之际,仪臣先生先后送两子一孙学熙、光熙、建极负笈东渡,留学日本,开启我族留学先河。

次子学熙(光绪四年--民国20年)讳灿英,号冠卿。邑庠生。姿貌卓越,颖悟不群,从乡前辈游,潜心经籍,学问渊博,弱冠应童子试辄冠军。光绪二十九年(1903)赴日本留学,与乡前辈朱文邵、姚桐豫,甬江范贤芳同入日本法政大学。入同盟会,结交陈英士。1909年夏陈英士为避清政府搜捕,曾短期寓居公家。

冠卿公留学日本三载,于法政之邃穷竟源,多有心得。学成归国,才高滂集。适值清廷初行新政,为自治巨擘,被城绅公举为副议长,对地方兴革诸大事多有建树。举孝廉方正,坚辞不起。旋革命军兴,南北响应。公始出游江浙,随陈士英,欲一展抱负。会大猾当权,乃翩然远引。民国元年,丁父忧回乡。购求善书多种,遍赠知交,以为改良社会计。乡里善举,公莫不资助。育婴堂、施茶各有捐产。

东门才子黄寄凡祭冠卿公诔曰:“慨阳九之值运兮,看翳霾之猖狂。谁作中流之砥柱兮,挽爝火之余光。府君之清华兮,能道德而文章。腾萧选为口说兮,邵邹鲁之遗芳……纷遗绪之谁承袭,爰社祭于乡邦。”

冠卿公之妻乃冠庄邑庠生潘秉璋之妹。潘天寿先生系王家内侄,少年时曾寓居燕子楼。王家人才辈出、燕子楼藏品丰富,王于震之指墨虎画、王介石之大幅山水、王会图之蛱蝶图,乃至唐伯虎古画皆有珍藏。浓郁的文化氛围,给少年潘天寿以良好的艺术启蒙。据王伍宪老人回忆,燕子楼东厢板壁上,原来贴有潘天寿先生的画作。上世纪七十年代,被人以县里要举办展览之名义借走。

三子光熙(光绪八年1882--1959)讳韶英,号志齐,邑庠生。光绪二十九年(1903)赴日本留学,早稻田大学毕业,中央大学经济本科毕业。同盟会会员。急公好义,勇于任事。如育婴堂经济拮据,出己资为之维持。宗祠年久失修,赖公垫资修复,得保旧观。生平好读医书,理解病者心理,经其诊治,每每药到病除。人们咸以名医称之。至今流传着许多事迹,为人所乐道。在故居傍,将云壑园改建成齐物园,请康有为先生题写园名(匾存县文管会)。中西结合,广植花卉,布以小桥流水亭台小轩,为缑城一大景点。居处位于东大街花楼井、齐物园与一善巷之间,主建筑已拆于1995年旧城改造之时。今有门台石联一对,存县文管部门,其行草书法精美,系仪臣先生亲笔。

齐物园台门、康有为题写的门匾

仪臣先生把建造燕子楼之前居住的老房子传给长子,即后来的学士第。把燕子楼传给次子灿英,而三子志齐则居于一善巷一号。学士第,位于一善巷8号。大堂亦藏有圣旨、圣旨牌,还有古屏八幅,每幅皆有古画。今仅存古画一幅,乃王介石之“旾魁独占”图。长孙朝梧(1892--1962)讳建极,号乙坡。1907年赴日本留学,东京经济学堂毕业,转入明治大学商科,兼习法科,得商学士、法学士及麦司泰盎夫挨兹等学位。同盟会会员。1913年回国,时冯国璋主政,对回国留学生进行甄别考试。乙坡公获商学士、法学士,赠有“学士第”。历任北京大学讲师、蓟县知县、京兆请查官产处处长。矿务局长、因利局长、农工商部秘书等职。勤于政务,多次获奖。民国12年回浙,任保安第五团军法处法官。民国17年回乡注册任律师。抗战胜利后去上海,在虹口区任大律师,1949年回家乡。当时政务院专家局朋友来信,请他去政务院参事。因身体不佳未往。

学士弟台门

据传:当年东洋兵曾闯入古宅,见壁上挂有日本毕业证书,立即敬礼退出,免遭一劫。

朝机公(1913-2004)系乙坡公之三弟,浙大工科预科;光熙公长子朝陛公(1901-1993)浙江大学工学士;光熙公三子朝岳公(1909-2003)肄业于复旦大学,与儿子晓明皆为高工,同享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非螳臂所能挡也。

1995年第一次东大街拆建,县文保单位抗建书店、明代建筑王国章故居、王家二串堂、达道车门、花楼古庙天井遗址、花楼古井……消失了。

2005年,东门第二次拆建拉开帷幕,角角落落印上拆字。这一次片瓦不存……

《宁海报》先后刊登过薛家栓《一善巷》、严伟《一善巷善举录》、王增邦《燕子楼史实考存》等文章,较全面地介绍了一善巷及燕子楼的人文历史。

2005年11月10日,《宁波日报》刊登了宁海记者站周武军之报道《小巷虽陋却代传佳话  赈灾助困成“巷民公约”  宁海有一条一善巷》。

第二天,《宁波日报》刊登了李太牧之文《让陋巷精神世世代代发扬下去》。

同月29日,《宁波日报》刊登了记者叶向群、汤丹文、宁海记者站方敏之报道《一善巷面临拆迁 “燕子楼”命运牵动宁海百姓心  这座百年古宅曾居住过少年潘天寿》。

2005年 12月21日,省报《都市快报》刊登了驻宁波记者卢哲恒之文《孙中山得力助手在这避过难  潘天寿读小学那会也住这  宁海“燕子楼”面临拆迁 老宅故事得赶紧说说》。

2006年1月,燕子楼居民开始搬家。十余天内,几成空宅。拾荒大军蜂拥而至。

2006年1月17日,星期日。燕子楼代表性构件—鱼化龙窗棂、双扇门消失了。

2006年1月20日,西大房地板、门窗、板壁,两厢之煨下及楼顶门窗板壁一扫而空。

拆出一片新天地

2006年4月2日,主台门被拆。

至月中旬,燕子楼消失了,云壑井消失了……整个过程,收入文管会者有“一根藤”若干、冠卿己墙铭石板一块。

缑东胜迹,因三瑞而有丛桂之坊。建云壑之园,浚云壑之泉。论安边择将足国裕民之道,举风流蕴藉奇崛真率之会。人瑞诗虎,脍炙人口,历经千年,翰墨留香。北有花楼古庙,南邻缑城书院;西临南塘兮景乡贤,东仰石台兮沐仙风。三瑞在世,盛况可风。迨于明际,人去楼空。至于清代,塘心崛起,丛桂之后,复有一善。继以仁风,学圃心田;泽周桑梓,乡评允协。时至民国,云壑重光。齐物之园,古迹一新,百花齐放,享誉一时。沿之文革,花木毁、假山毁、曲桥毁、亭榭毁,大破四旧、横扫一切之下,幸有完卵——看园门伫立、古泉孤存。昔日之王国章故居、运南轩、王介石故居、燕子楼、齐物园、花楼古井……犹一窜明珠点缀其间。岁月无情,或毁或拆……想千年古井、三瑞遗迹尚且不保,而况百年老宅乎!

陈年古迹梦中去寻,千秋基业从头再来。

千年雅士千年韵,百年古巷百年圆。铲平老巷与古泉,好建现代百强县。

 想千年古泉、吊千年韵士、叹千年憾事。

宁海“燕子楼”正在拆迁中,老宅故事得赶紧说说

(0)

相关推荐

  • 建水之四-小火车、团山古村

    建水小火车是在云南人民自主筹资修建的中国第一条民营铁路--米轨铁路基础上建成.米轨铁路是中国重要的工业遗产.世界米轨铁路的"活化石",是我国早期铁路中保存较完好的一条,且尚在全线运 ...

  • 泰山月 | 前童古建筑(三):上堂屋、大夫第、童保暄故居 、戒烟所

    前童古建筑(三) 文/泰山月 上堂屋 上堂屋  位于书院巷内,坐北朝南,初建于明末清初.由三道台门.前天井.前座.后天井.后座.两厢.边厢组成.现第一道台门已毁,留有石门槛一道,边厢已改建为砖混结构. ...

  • 【永州故事】有客家建筑元素而被人淡忘的宁远黄家大院

    [永州故事]有客家建筑元素而被人淡忘的宁远黄家大院 图文  陈瑜 宁远黄家大院,在九嶷山下,在舜帝陵旁,与舜帝陵只是一条路之隔,出舜帝陵前往玉琯岩.紫霞洞必经这条路,黄家大院默默迎送着一批批前来观光. ...

  • 泰山月 | 前童古建筑之职思其居、​群峰簪笏宅

    前童古建筑(二) 文/泰山月 职思其居  它至今还流传着一个兄弟谦让房子的动人故事.该宅位于南大街,坐西朝东,系清代嘉庆年间举人童桂林长子.长兴县教谕童汝宽之宅.据<前童童氏谱记>载:&q ...

  • 江南·叩扉龙门古镇(下)

    龙门古镇对外人是戒备的.古镇每一处的厅.堂.屋.弄皆相通,龙门人可以自在出行.而不跟随导游自己游走的,就常常会兜一圈又回到原地,一如此刻我和先生.我听得出脚下的卵石路在嗤笑,古旧的厅堂在抿嘴笑,随处入 ...

  • 王增邦 | 听异堂与四世明经

    水亭 宁海小北门石柱王氏 听异堂与四世明经 文|王增邦 宁海县小北门石柱王氏始祖王文善,南宋嘉定三年庚午(1210)举人,宦游至回浦三台山下,爱其清秀,遂卜宅焉.于宅之南隅建一石柱,石柱八寸见方,高一 ...

  •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小楼镇西境村地名介绍

    西境村地处小楼镇中部,面积3.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18亩,辖5个经济合作社,总人口320户1670人.近年来,西境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 ...

  • 王增武:解锁特殊类型高血压诊疗技能,助力心血管病综合风险管理

    前言 高血压是基层常见疾病,也是心血管病重要的危险因素.推进高血压诊疗,应切实考虑如何针对不同类型.合并不同疾病.在不同背景下的患者制定个体化的诊疗策略. 鉴于此,北京大学医学部血管健康研究中心高血压 ...

  • 王增武教授:中青年高血压诊疗要点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高血压患病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2017年发表于Circulation杂志的我国2012-2015年高血压调查提示,中青年高血压(18~64岁)患者占总体高血 ...

  • 【王祚邦:失眠 -调气安眠止眩汤】

    失眠 :调气安眠止眩汤 王祚邦,首届深圳市名中医,深圳市中医院主任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 组成:白芍30克,姜半夏15克,炒白术15克,桂枝5克,川芎5克,杏仁10克,牡蛎30克,茯苓15克,炙甘 ...

  • 王增文:走读常绿,不忘历史

    郁达夫少年文学院"走读常绿"习作 走读常绿,不忘历史 实验小学    五(4)班  王增文 2017年8月19日,我跟着郁达夫文学院来到了常绿小学,参加了走读常绿活动,我们参观的第 ...

  • 王增文 :我的家风故事--孝顺(外一篇)

    郁达夫少年文学院会员优秀作品选刊 我的家风故事--孝顺 实验小学  五(4)班  王增文  指导老师:王芳 一些名人家庭都会有他们自己的家风家训,每个子孙都要遵守.我的家庭不是什么名人家庭,但也有我们 ...

  • 会宁土高群众给我的印象 || 作者 王卫邦

    会宁土高群众给我的印象 作者  |  王卫邦 作者王卫邦大夫近照 王卫邦,内科副主任医师,曾在会宁土高乡卫生院和会宁红旗山煤矿工作,后在靖煤总医院任内科主任和医务处主任多年.退休后被平川济民医院聘任为 ...

  • 王祚邦 调气安眠止眩汤

    组成:白芍30克,姜半夏15克,炒白术15克,桂枝5克,川芎5克,杏仁10克,牡蛎30克,茯苓15克,炙甘草10克. 功能:清降胆胃,安眠止眩. 主治:脾胃升降失常,肝胆气机失和所致的失眠难寐.眩晕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