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定均中将回乡探亲,第二天却不辞而别,乡亲错怪他“无情无义”

01

 军衔问题

知道皮定均将军名字的人,一定都知道那个“皮有功,少晋中”(一说“定均有功,由少进中”)的典故。

这个故事说的是,1946年中原突围时,中原军区派一纵一旅承担掩护大部队突围的任务,这本是一个九死一生的任务,但旅长皮定均不仅完成了,而带着部队急行军20多个昼夜,跑了千余里,穿越了鄂豫皖三省,把部队以完整的建制带了出来。

此一战让皮定均名扬华夏,《新华日报》为此曾特意发表社论《谨向皮定均将军所部致敬》,一纵一旅也因此获得了一个外号:皮旅

9年之后,也就是1955年,部队进行评衔时,中央的领导依旧记得皮定均当年在中原战场上所创造的奇迹,特批将皮定均由少将晋升为中将。

这个故事虽然众人皆知,但是包括皮定均家人在内的很多人遍阅档案,都没有找到关于此事的明确记载。

作家吴东峰指出,“皮有功,少晋中”的指示是中央领导的口头指示,而非批示,所以此事“只有人证,没有物证”。

02

 不辞而别

皮定均将军1914年出生于安徽金寨,小时候家贫丧夫,母亲改嫁,他是被祖母养大的。那时候的皮定均要过饭,也给地主当过放牛娃,13岁时他加入农协,14岁就当上了儿童团长,后来又担任了童子团团长。

红军打英山时,他曾率领200童子,负责打扫鸡鸣山战场,捡到6挺机枪、320多支步枪手枪、8000余发子弹,上级因此奖励了他锦旗一面,手枪一支。

可以说,皮定均将军是长于红军,成于红军。参军离开家乡后,皮定均还乡已经是1953年,此时他已经离家26年了。皮定均一家回家探亲,轰动了整个金寨县,来看望他的乡亲父老络绎不绝,几乎把门槛踏平,这让皮定均一家感动不已。

然而,第二天一大早,皮定均招呼也没打,就带着家人离开了,大家都不知道皮定均为何这样,包括皮定均的侄子皮国立,83年提及叔叔当年的不辞而别依旧耿耿于怀。

皮定均一家离开后,途中遇到了大雨,又赶上山洪爆发,不得不借宿在一户农家,3天后才离开。乡亲中一些不明事理的人都说皮定均无情无义,惹了“天怒”

但多年之后,皮定均的夫人才道出真相:将军并非不想久留,只是当初金寨县有数万青年参军,仅和皮定均一队参军的就有十几人,然而20多年后,只有皮定均一人生还,荣归故里,他该如何面对这些乡亲们诚挚的询问,他如何给他们一个交待呢?

03

 爱兵如子

皮定均将军爱兵如子,这在军队中也是非常有名的,他虽治军极严,但是每次发现问题从来不骂士兵,而只骂长官。

某日他视察部队途中,看见两个士兵把空酒瓶扔到了水稻田里,他便叫来士兵的连长,让他挽起裤脚下去打捞,两士兵羞愧不已,想代替连长下水,却被严厉制止。

还有一次,皮定均视察部队,发现门口的哨兵大衣上的扣子脱落了一颗,便叫其营长带着针线跑步过来,给哨兵缝扣子。

某次,其麾下84师某部在打靶训练中发生了误伤事件,一士兵不幸牺牲,皮定均发了很大的火,命令该师师长和政委亲自为这位牺牲的士兵抬棺。

还有一次,皮定均到某师观看战士演出,一切都已准备就绪,但该师领导迟迟不到,皮定均勃然大怒道:“只让战士们遵守时间,自己却不遵守时间,哪有这个道理?不看了!”说罢拂袖而去。

据皮定均之子皮效农回忆,父亲前往兰州军区任职时,因电话传错,兰州军区竟派了一辆解放卡车去接皮定均,车厢里一车满身油污的工兵,皮定均不怒反喜,上车后与士兵们相谈甚欢,谁都不知道他就是新到的兰州军区司令员。

1976年7月7日,时任福州军区司令员的皮定均,在前往东山岛指挥军事演习时,遇到了大雾天气,直升机在低空飞行的过程中撞到了山上,机上人员13人全部殉职。

得知此事后,正在北京301医院休养的张爱萍将军悲痛不已,为老战友题诗一首,其中有“东南折栋梁,爱兵爱民永流芳”等句。这首悼亡诗现藏于皮定均故居内。

作者

  上弦月,深度历史爱好者,多年来专注于近现代史的研究与发掘。愿与你一起,穿透历史的迷雾,洞察世间百态,寻味人生真谛。

微信号|百年人物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