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鹏论:为什么哲学初学者最好读柏拉图的著作?
万物流动,人也不例外,特别是那些不停思考、不断实践的人,他们每一天都是新的。
——坤鹏论
坤鹏论本想浮光掠影地介绍一下柏拉图的著作,但是,很快就发觉这违背了自己的写作初心。
而且,越是学习越是写,越感受到柏拉图的伟大,分享的冲动欲罢不能。
特别是,如果想完整地了解西方哲学史,不系统地学习柏拉图的著作,这个目的最终结果将是半瓶子醋。
一、为什么哲学初学者最好读柏拉图的著作?
在前面的文章中,坤鹏论曾说到过,最令西方哲学史无比遗憾和振奋的是,几乎所有内容都或多或少会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扯上关系。
他们是自古代起始,经中古时期,近代,乃至当代最有影响力的人物。
两人之中尤其以柏拉图更为显著。
因为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是他一部分思想的传承者。
而自几个世纪后开始的统治西方的基督教神学,内在本质也不过是柏拉图清教理论的延伸。
13世纪后,亚里士多德的地位开始上升,到文艺复兴达到鼎盛,但他始终未曾超越柏拉图在西方哲学史上的位置。
对于柏拉图的历史功绩,最著名的一句评述是阿尔福莱德·诺尔特·怀特海所说的:
“关于全部西方哲学传统的普遍特征,可以最稳妥地概括为:全部西方哲学传统都是对柏拉图的一系列注脚。”
这确实让无数研究哲学的学者感到一阵阵沮丧。
因为生活在2000多年前的古人竟然可以统辖世界思想领域如此长的时间,产生如此深远广阔的影响。
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
即使像黑格尔这样的大哲学家,在谈论到柏拉图时,也曾我很服气地说:“我们必须承认,我们今天所知的大部分知识,在柏拉图时代已经涉及到了。”
所以,初学哲学的人,最好研读柏拉图的著作。
因为这样不仅可以得到关于西方哲学的重要启迪,还能够领略诸如宗教、政治、数学、科学、美学等许多领域的广泛知识。
二、不是为了哲学而哲学,而是为了智慧而哲学
万物流动,人也不例外。
特别是那些不停思考、不断实践的人,他们每一天都是新的。
所以,每个思想家都是“带有矛盾的人”,几乎没有一个思想家的著作能够始终保持前后一致。
随着哲学越来越专门化、学术化,越来越多的哲学家会在自认为大成时,去有意识地建筑自己的哲学体系、思想大厦,好似在给自己的思想开办一个向世人公开的展览馆。
在布展过程中,对于过去的思想、观念,不少哲学家会想尽办法、七拐八绕也要生硬地塞进体系里。
这是人追求完美的表现,为了让自己看上去完璧无暇,始终如一,不惜说谎造假。
一生追求哲学、爱智慧的柏拉图从来没有创立一个前后一贯的体系(请注意,不是没有体系,而是没有前后一贯)。
因为那时候的哲学还是不为了哲学而哲学,而是为了智慧而哲学。
而且,智慧往往也不是最终目的,智慧之后还有目的——正如坤鹏论在前面所说,不管是苏格拉底,还是柏拉图,他们的远大志向是政治,他们认为哲学是实现自己政治抱负的最佳,甚至是唯一手段。
所以,体系要不要前后完美地如出一辙,对柏拉图来说,并不会Care。
特别是在他认为自己的政治理想还有实现的希望时。
他总是不停地思考着,几乎每部著作在思想上都有所创新。
或许正像《柏拉图的著作原本只是为了普及哲学?》所说,柏拉图写下来的东西都是为了普及哲学,所以,他也不像早期希腊思想家那样,他写作使用的都是自己的哲学概念语言,或者说,他自己新造了一些概念,并且,他的著作中的术语也并不前后一致。
柏拉图就像海绵一般疯狂地吸取着其他人的思想,大量研究古代哲学家的学说。
特别对赫拉克利特和毕达哥拉斯学派情有独钟。
不仅如此,他还和众多饱学之士保持着往来,深入于哲学的研究。
柏拉图的开放性为他能够走上西方哲学史的顶端贡献不菲。
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在柏拉图的哲学思想中能够非常清晰地见到以下哲学家及其理论的影子:
——毕达哥拉斯提出的“和谐”概念,柏拉图还将其玄学理论引入自己的作品,而毕达哥拉斯是柏拉图继苏格拉底之后所追求的第二大哲学偶像;
——阿那克萨戈拉将心灵或理性作为判断任何事情正确性的根据;
——巴门尼德提出的连结所有事物的理论影响了他对于灵魂的概念;
……
正如赫拉克利特所认为的,每一个事物都需要一个对立面,所以,每个哲学家也需要一个思想对手。
柏拉图的思想对手就是智者派,他极力反对和克服诡辩术,经常让智者派的代表人物出现在对话录中担当反面角色。
他努力想让自己脱离智者派的影响。
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人是社会性的,人不可能完全独善其身,总会或多或少受到社会,受到别人的影响。
而且,哲学家再伟大,也是人,即使是最伟大的哲学家,他都不可能以完全公正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对手。
柏拉图自己可能也没有认识到,他也是站在智者派思想家们的肩膀上的。
在投到苏格拉底门下前,作为出身名门,从小就接受希腊时代传统教育的贵族后代,他没少学习智者派的东西,比如:修辞学和演讲技术等。
——他从智者派那里继承下来并加以发展了辩证法;
——他和智者派一样也对流行的知识产生怀疑,认为人的感官不可能感知事物的本质;
——他同样怀疑当时流行的道德观念。
但是,在理智和道德问题上,柏拉图和智者派产生了分歧。
智者派认为,对于思想和行为来说,不存在普遍的、有约束力的标准。
而在柏拉图看来,哲学的任务恰恰就在于此。
也就是说,哲学要表明这样的标准是存在的,而且哲学还要告诉人们该如何获得这种标准量器。
而其他的一切都只是一种准备,一种哲学的入门性的基础知识。
在这里,柏拉图发展了苏格拉底的思想。
在积极的一面上讲,他还远远地超过了他的老师。
苏格拉底说:“我自知自己一无所知”。
而柏拉图则认为,在永恒的理型之中存在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的标准,我们能够通过思想和预感来把握这种标准。
因此,柏拉图的哲学是一种光明的哲学。
而且,他的光明还表现在,即使自己的政治理想彻底破灭后,他也没有自暴自弃,而是专心教书育人,将希望留给了未来。
正如后世的英国诗人和评论家柯勒律治所说:“柏拉图也许也讲过一些没有价值的东西,但是我仍然爱柏拉图,爱他那光芒万丈的傻话!”
三、柏拉图的主要著作
柏拉图的写作时间前后持续达50年之久,纵观哲学史,他在笔耕不辍的哲学家排行榜上绝对靠前,如果将文采、艺术性、思想高度也加进来,第一非他莫属。
柏拉图在真正接触到哲学之前,非常渴望做一名悲剧诗人或剧作家,这在他的对话录、书信集和亚里士多德等人的著作中曾多次提到。
从现今留存的他的几首配乐颂神诗和赞美诗中,我们完全可以看到柏拉图的诗歌风格——惊人的浪漫和跨越感。
其中有一首最著名,是献给他的朋友——诗人阿斯忒尔的:
“我的阿斯忒尔,你仰望着灿灿星空,啊,我亦愿化身繁星,人生须如此纵情,让我这一刻凝视着你,恰似以万千双眼睛。”
他青年时代还深度研究过戏剧,并有过写剧本的经历,据说曾写过《雅典王忒修斯》五幕悲剧。
即使是专注哲学后,他有时还会竭力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剧作家和哲学家的人物。
明白这两个背景后,我们就不难理解其哲学作品中所饱含的诗歌与戏剧成分。
在他的著作中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上面所说的——他在大部分问题上,观点经常发生明显的改变。
他的著作几乎都是以对话的形式写成,特别是在苏格拉底死后不久写下的著作,基本都是这种形式。
虽然他所写的是苏格拉底的对话录,就像是在记录实际发生的对话,但是,到了他写《理想国》的时候,苏格拉底已经成了柏拉图自己观点的代言人。
以柏拉图名义流传下来的对话有34篇,一部分被认为是伪作,同时还有13封书信。
值得一提的是,柏拉图的书信集一向被称为古希腊文学作品中首屈一指的散文作品,甚至在行文和韵脚方面,超越了同时代一切以文笔著称的诗人和文学家。
坤鹏论下面将以时间为轴对柏拉图的主要对话录分出不同的时期加以介绍。
早期的著作:
《申辩篇》
《克里托篇》
《普罗泰戈拉篇》
过渡时期的著作:
《高尔吉亚篇》
《美诺篇》
《克拉底鲁篇》
成熟时期的著作:
《会饮篇》
《斐多篇》
《理想国》
《斐德罗篇》
《泰阿泰德篇》
晚期的著作:
《蒂迈欧篇》
《克里蒂亚篇》
《政治家篇》
《法律篇》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转载请保留本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