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手枪用直弹匣,步枪却用弯曲弹匣?只和弹壳锥度有关
熟悉枪械的朋友一定对弹匣不陌生,作为一款枪械的“灵魂”。如果一把枪没有了弹匣,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因为无法发射。然而我们常见的枪械中,手枪几乎用的都是直弹匣。而突击步枪似乎用的都是弯曲弹匣。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实际上手枪弹匣和步枪弹匣之所以有外观上的巨大差异,和子弹大小多少没有太大关系。而是和子弹锥度有关。
子弹锥度严格来说应该叫弹壳锥度。而弹壳锥度指的是弹壳和子弹头连接部位斜面的角度,见过子弹的人对弹壳锥度并不陌生,因为弹壳和弹头之间的斜面设计非常常见。无论你是俄罗斯子弹还是美国子弹,亦或是非洲手工作坊生产的复装弹,弹壳锥度这个基本设计是一定要有的。
我们常见的手枪弹,弹壳锥度为零!所以手枪弹上下一边粗,也正是因为上下一样粗。所以手枪弹无论多少发,只要竖直排列子弹都在一条直线上。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德国毛瑟“自来得”手枪,也就是李云龙口中的“镜面匣子”,20发弹匣和30发弹匣区别就在长度上。
还有一个例子就是冲锋枪,无论德国的MP40、英国的司登还是美国汤姆逊,因为用的都是手枪子弹,所以弹匣无论美丑都是竖直形的。
而步枪子弹因为弹壳锥度不为零,所以一旦子弹数量多了排列就会呈现弧形。如果你还用竖直弹匣装填但锥度的步枪子弹,只有两个选择。第一是减少装弹量,10发以下才可以。我们常见的栓动步枪子弹装弹量最多也就10发。第二是采用交错排列装填,也就是将子弹排列成S型,但这样的缺点是弹匣必须做的很厚才可以,除了一些重型步枪外不实用。
当然除了上述原因外,弹壳锥度的采用还可以有效降低子弹生产成本。现代战争中钢制弹壳的出现,就是因为增大了弹壳锥度。在过去,弹壳都是用黄铜制造。并不是因为黄铜便宜,而是因为黄铜遇高温基本不形变。弹壳只有不发生形变,才能顺利从狭窄的抛弹窗抛出。
相比之下,钢遇高温会有比较大的形变(相对于黄铜),膨胀无法从枪械抛弹窗抛出。增加弹壳锥度,抵消掉钢制弹壳遇热膨胀量。使得弹壳可以顺利抛出,解决了这一关键技术难题后,钢制子弹得以大规模生产。钢材产量大因此在成本上比黄铜低廉不少,子弹制造成本下降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不过大锥度钢制子弹出现,又带来另一个问题。那就是突击步枪弹匣越做弧度越大,影响了枪械的整体美观。因此像AK-47这种经典枪械,装配的还是黄铜弹壳的7.62毫米子弹。对枪械收藏爱好者来说,或许这就是一种操守和底线吧。
此外,钢制子弹因为成本低廉、生产技术难度低,所以非洲子弹作坊也能大量制造。这更加剧了非洲地区的武装冲突,对非洲和平反而是一种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