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长城之北有“故乡”
著名人类学家、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曾说:
“…中国人应该多注意北方……忽略了历史的北方,我们的民族及文化的原始,仍沉浸在‘漆黑一团’的混沌境界。两千年来中国的史学家,上了秦始皇的一个大当,以为中国的文化及民族都是长城以南的事情;这是一件大大的错误,我们应该觉悟了!我们更老的老家——民族的兼文化的——除了中国本土以外,并在满洲、内蒙古、外蒙古以及西北利亚一带,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列祖列宗栖息坐卧的地方;到了秦始皇筑长城,才把这些地方永远断送给‘异族’了。因此,现代人读到‘相土烈烈,海外有截’(《诗.商颂.长发》)一类的古史,反觉得新鲜,是出乎意料以外的事了。”
他还说:
“我们应当用我们的眼睛,用我们的腿,到长城以北去找中国古代史的资料,那里有我们更老的老家。”
台湾学者李敖曾说:
甲骨文的研究,竟然使我们发现我们民族的脐带究竟在什么地方,使我们民族的心胸遥远的跑到长城以北、玉门关以外………当然,现在长城以北的内蒙和东北地区已纳入中国版图。长城以北很多地区,还的确是中国的“龙兴之地”。
我们知道,钱塘江和太湖流域的“良渚文化”遗址距今约5300——4300年,是人类早期文明的范例,实证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并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2019年7月6日申遗成功)。
早在1921年,中国考古专家就在中国北方地区发现了堪与良渚文化相媲美的“红山文化”(北起内蒙古中南部地区,南至河北北部,东达辽宁西部,辽河流域的西拉木伦河和才哈河、大凌河上游)。
据考证,红山文化起源于五六千年前,红山文化的先民是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部落,兼有畜牧和渔猎的经济生活。延续时间达两千年之久。是华夏文明最早的文化痕迹之一。
我们来看看“红山文化”有哪些惊人的发现:
一、红山文化的人种是黄种人
红山文化中,牛河梁地区发掘了很多女神像,这像有可能是以现实中的人物为依据塑造出来的。女神头像可以作为研究古代中华人种学和民族史的典型标本,它使亿万中华子孙第一次看到用黄土模拟真人塑造的5000年前祖先的形象。
考古专家们通过对红山文化人塑像进行研究和对牛河梁遗址红山文化居民人骨进行鉴定,初步可以认定分别生活在距今6700年前至5000年前的“红山文化”先民为亚洲华北人种及传统的西方政治学中的蒙古人种(西方在19世纪把黄种人均定义为蒙古人种一名,并非狭义蒙古族人)中的华北人种。
二、敬天的思想和天圆地方的观念
古人讲:“礼莫大于敬天,仪莫大于郊祀”,从上古到明清,纵横数万里,横跨几千年,敬天法祖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胎记,一脉相承,代代相传。
北京有个祈年殿,俗称天坛。这是明清两代皇帝每年冬至举行祭天大典的地方。天坛的建筑特点是:“三层起坛、天圆地方、沿中轴线布局”。这北庙南坛,敬天法祖的传统,其实早在5000年前就已出现,而且规模比现在北京的天坛更大,气势更恢宏开阔。
天文考古表明,中国上古时期已有天圆地方思想,并以太阳在冬至、春秋分和夏至日的运行轨道按√2划分为大、中、小三层圆。这一点,恰好与红山文化中牛河梁的5000年前祭坛的发现不谋而合。牛河梁祭坛3个同心圆直径分别为11米、15.6米和22米,3个数等比近于√2。专门研究故宫建筑制度的于倬云先生看到现场后一锤定音:牛河梁的祭坛就是中国古代建筑三台的“鼻祖”。
三、祭祖的传统
红山文化所在地的牛河梁和半拉山都发现了庙宇;东山嘴、草帽山和牛河梁都发现了坛形建筑;牛河梁和半拉山都有祭祀坑发现。而各地点都普遍有积石冢墓葬,在积石冢上也发现有祭祀迹象。
文献多有“祭天圜丘”(《周礼·春官·大司乐·郑玄注》)的记载,推测红山文化祭坛为祭天场所,庙宇因有泥塑人像,应为祭祖所在,祭祀坑则可能同祭地有关。
牛河梁北庙南坛的布局,表明祭祖与祭天是红山人主要也是相互有所关联的祭祀活动,庙为祭祖,坛为祭天,体现出红山文化的宗教信仰已非孤立零散,而是趋向体系化。
四、实证了中国北方各民族有着共同的文明起源
东北文明起源100万年前吉林前郭王府遗址,而后4至50万年前的庙后山文化、2至30万年前的金牛山、鸽子洞文化,5至1万年前的青头山人、榆树人、安图人、哈尔滨人、前阳人等古人类,9000年前的海拉尔扎拉诺尔人,7000年前沈阳新乐下层文化,6000至7000年前的吉林大安县长新南山遗址、辽东半岛小珠山文化,6000年前的海拉尔西沙岗文化、昂昂溪文化、密山新开流文化、饶河小南山文化,5000至6000年前的长春氏族部落、奈曼旗大沁他拉遗址、霍林河下游新石器时代遗址、西辽河红山文化,东北文化薪火相传,是后来形成的商族、肃慎、东胡、秽貊(扶余、高句丽)等东北各民族、部落共同的文明起源。
五、龙的图腾
中国是龙的国度,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龙,是中国古代人们心目中的神。红山文化发现了很多龙,有玉龙、石龙等。
赤峰市翁牛特旗出土的玉龙(有“中华第一龙”的美誉)刻划的最为栩栩如生。这条玉龙墨绿色,高26厘米,完整无缺,体蜷曲,呈C字形。
红山文化的图腾 中华第一龙
吻部前伸,略向上弯曲,嘴紧闭,有对称的双鼻孔,双眼突起呈棱形,有鬣。龙背有对称的单孔,经试验此孔用于悬挂,龙的头尾恰好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辽宁阜新查海遗址出土的近20米长石块堆塑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龙形遗迹,距今已有8000年。这些都共同地佐证着一个事实:龙出辽河源。
六、红山文化与黄帝的图腾渊源深厚
根据古文献记载,黄帝图腾主要有5种:
一是熊。《史记》说:“黄帝为有熊。”班固编著的《白虎通义》也说:“黄帝有天下,号曰有熊。”在朝阳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考古发掘中,不但出土了泥塑的熊下颚和熊掌残体,还出土了双熊头三孔玉器。
二是龙。《史记》说“轩辕,黄龙体”。闻一多先生认为,上古姬通女又通巳,而巳即是大蛇,这种大蛇又被人们称作龙,被黄帝部落奉为图腾。红山文化蛇形龙玉器,从兴隆洼、查海遗址的玉玦,到翁牛特旗三星他拉遗址的玉龙,已经形成了一个系列。
三是龟。《国语》说“我姬氏出自天鼋”。郭沫若先生认为黄帝的图腾为天鼋,即神龟。在牛河梁遗址多次出土了神龟玉器和玉龟壳。
四是云。红山文化的勾云形玉器,部分造型可能与云有关。
五是鸟。《国语》记载,黄帝之子十二姓中,有“人面鸟身者”,可能以鸟为图腾。在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的墓葬中,确实出土了玉鸟。
在中国著名新石器时代史前文化中,只有红山文化(主要是玉器)与黄帝有这么多的契合。这种种契合的真正含义是什么?专家认为,红山文化图腾性玉器反映了红山先祖的生产、生活、生育和生灵这“四生”情况。
可以说,红山文化的每一件玉器均是“四生”的反映。黄帝多图腾,哪个为社会所共同崇拜、从而成为共同的图腾呢?
从文献上看,一是龙,二是凤。从出土玉器实物上看也是如此:以蛇为原型的龙,以猫头鹰为原型的凤,组成了玉龙、玉凤系列。
由此可以推断,龙和凤是黄帝部族的最高图腾,玉龙玉凤是红山最尊崇的玉器。
七、印证了女娲的历史存在及“女娲补天”的传说
中国人几乎无人不知“女娲补天”的故事,但多少年来,是否真有“女娲”其人一直是个谜。红山文化中牛河梁遗址就揭开了这个谜。
牛河梁遗址位于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建平两县交界处的牛河梁村,是一处原始社会末期的红山文化遗址。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辽河流域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现了一座女神庙,并在庙中出土了一尊完整的与真人一样大的泥塑女神头像。
通过考古工作者对女神头像的复制,女神面部为朱红色,两颧突起,圆额头,扁鼻梁,尖下巴,与现代华北人的脸型接近。女神的眼珠用两个晶莹碧绿的圆玉球镶嵌而成,显得双目炯炯。
那么,牛河梁女神像是否与传说中的“女娲氏”有关?古籍记载中,女娲的第一大功劳就是“抟黄土做人”。而牛河梁女神带有肢骨的塑件,与古籍记载有惊人的相似。
在距离牛河梁女神庙一公里的地方,有一座小土山,经初步发掘证实,这座土山竟全部是人工夯筑起来的,地上部分夯土堆直径近40米,高16米,外包巨石;内石圈直径为60米,外石圈直径约为100米。
夯土层次分明,估计总土方量在数十万立方米以上。小土山的形状为圆锥形、小抹顶。上面是用3圈石头围砌起来的,每一层石头伸进去10米,高度为1米,山下面亦有3圈石头围砌起来。
围绕小土山周围的山头上,还发现有30多座积石冢群址,整个积石冢群都是圆锥形、大抹顶,和古埃及的金字塔相比,布局是一样的。故考古专家将其称为中国的“金字塔”。
据专家讲,当初发现这座“金字塔”时,山上到处散布着带有红山文化特征的“之”字纹彩陶片以及冶铜坩埚片。
而“金字塔”顶部是炼铜遗址,有1500个炼红铜的坩埚,每一坩埚约有1尺多高,锅口约有30厘米,像现代人用的水桶一般大小。
牛河梁大金字塔顶炼红铜的遗址,与“女娲补天”神话传说中女娲炼五色石的情节十分吻合。
八、印证了“由祀而礼、由巫而王”是中国特色的文明起源之路
1999年,考古专家在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操场南侧,挖掘出一座隋唐两朝皇帝祭天的祭坛,该坛初建于隋,唐朝沿用近300年,隋文帝杨坚、唐太宗李世民等21位皇帝都曾在此祭过天。
2006年,考古人员又在陕西凤翔县城南雍城,发现完整的国家大型“祭天台”,使用时长有700多年。多位秦国国君和西汉皇帝亲临此地主持大型祭祀。秦始皇22岁时,还在这里举行了国君成人加冕仪式。
在这些祭祀遗址中,为什么是西辽河流域“先行一步”,出现“天坛鼻祖”?这不能不让我们重新审视这片褐红色的土地。
红山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红山文化的发现,使西拉沐沦河流域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并列成为中华文明的三大源头;红山文化与良渚文化是中国古代两大玉文化中心。
红山文化学者认为:“中华文明的起源,从发展机制上看是由巫师通神灵,由祖神通天神的机制;从结果上看是由神权诞生王权,由祭祀制度而发育成礼乐制度的成长道路。”
只是后来,随着国家的出现,社会秩序的掌控仅靠祭祀神灵来运作难以再实现,于是就产生了王权。这一点,从红山文化晚期半拉山墓葬出现整套带柄端饰石钺可以得到证明。
半拉山红山文化
按《说文解字》解释:“钺,大斧也。”半拉山遗址出现了石钺,说明红山文化到最后时期告别了神权独尊的时代,走向了军权、王权时代。“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祀”与“戎”共同承担起管控社会的使命。
从以上不难看出,至少在商朝以前,长城以北的广大地区已经有过二千多年的人类文明,而且这文明极有可能是中华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对于中华文明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奠基作用。所以说,长城之北有中华民族的人文故土,长城之北有中华民族的“故乡”。
【作者简介】许平,江苏靖江人。曾从军20年。爱读书、爱思考、爱生活。曾在国家、省、市报刊发表各类文章百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