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134篇:批判性思维与《项链》的教学

2020年第134篇:批判性思维与《项链》的教学

中山市教研室/郭跃辉

上海市洋泾中学吴颖芳老师在《中学语文教学》2020年第10期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文学作品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以美国同行的<项链>教学为例》的论文。从题目上看,应该是作者听了美国高中教师执教《项链》一课后的体会,这种体会指向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在作者看来,批判性思维的技能最主要的就是辨别、推理与反思。所谓辨别,就是看清楚,即回答“是什么”的问题;所谓推理,就是基于“它是什么”的引申和转换,解决“它们有什么关系”的问题;所谓反思,就是让自己的思维返回到主体,让思维展开对自我思维本身的观照,解决的是更深层的问题,即“我是怎么思考这个问题”的。批判性思维并不是“否定性思维”和“批评性思维”,这一点作者把握得十分准确。我国高中语文教师执教《项链》,重点会放在情节梳理与分析、人物形象的概括与把握、主题的理解等内容上,如果涉及到批判性思维的话,那也是请学生谈一下对马蒂尔德形象的看法;如果再往前推进一步,教师可能会请学生从不同角度概括主题,例如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金钱关系以及资产阶级妇女的虚荣心、人生的虚幻与命运的无常等等。据吴颖芳老师描述,美国某高中教师执教《项链》时提出了12个问题:

1-1.描述马蒂尔德的性格。1-2.叙述者对马蒂尔德持同情的看法还是不表同情?2.静态的性格是指在故事发生发展的过程中,人物性格是没有发展或变化。马蒂尔德的性格是静态的性格吗?3-1.从课文中找出例子来描述路瓦栽先生。3-2.如果这个故事由路瓦栽先生来叙述,会怎样。4.你是否同意马蒂尔德的决定:没有告诉佛来思节夫人自己付出辛劳偿还债务买了替代品还给她?讨论该决定的优势和劣势,并表明你的立场。5.你觉得佛来思节夫人应该归还两条不同价值的项链之间的价格差吗?为你的立场辩护。6-1.你觉得项链象征着什么?6-2.如果说项链是马蒂尔德的象征,体现在哪里?7-1.你觉得这个故事解释了作者莫泊桑对社会阶层持怎样的观点?7-2.在这个故事中用怎样的方式来描绘穷人、富人和中产阶级?8.请识别这个故事所要反应的两种具有可能性的主题。用课文中的证据来支撑你的主题。(请回忆我们一开始在主题方面的讨论,并且怎样来识别它,换句话说,不要只给我道德评价或一个主题)

论文作者借用了美国文论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中提出的文学四要素即世界、作者、文本、读者的框架对这12个问题进行分析。这样的分析框架比较清晰,指向性比较具体,用来对这12个问题进行归类再合适不过了。经过分析之后,作者得出了一个结论:我们阅读文学作品,一开始是“从世界出发”,整体倾向是“接受作者的引导”的,但是读到最后,我们开始超越“世界”,接着超越“作者”,并开始“以我(读者)为主”。这个过程,叫作“自我调整”。这个自我调整的过程,就是反思。它包括自我监控和自我修正两个方面,这就是在阅读文学作品过程中批判性思维的最高境界。但是这种分析框架的弊端在于:文学四要素并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存在着紧密的关联,在区分时某些问题的归类可能就有问题。例如“如果这个故事由路瓦栽来叙述,会怎样”和“在这个故事中用怎样的方式来描绘穷人、富人和中产阶级”,论文作者将前一个问题归属于艾布拉姆斯所说的“作者”和“文本”,将后一个问题归属于“文本”,这就存在着问题。因为前一个问题的核心是叙述者与叙述方式,它跟作者的关系不是很大,应该隶属于“文本”;后一个问题同时涉及到了“作者”和“世界”两个要素。同一个问题的归属方式不同,分析时难免会出现混乱。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对四要素本身的看法并没有割裂,而是关注到了四者之间的联系。在作者看来,我们要把文学作品中的世界、作者、文本和读者联系起来,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世界是怎样的,作者就一定会写成什么样子,文学作品是作家对世界的“创造”;并不是作者想把作品写成什么样子就能写成什么样子,“形象大于思想”;并不是文本里有什么读者就能得到什么,“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实际上,论文作者阐述的是文学作品解读与分析的基本原理,即关注“物”“意”“文”之间的关系,只不过此处的“意”,同时包含了“作者之意”和“读者之意”两层含义。

我读了美国教师提出的12个问题以及吴颖芳老师这篇论文后,关注的重点并非文学作品教学问题,而是语文课堂的思维含量问题。我在一线老师的课堂上发现的最为严重的问题就是:教师注重结论的得出、讲解与传授,而忽视了得出结论的思维过程。或者说,不少语文课堂就是在浅表化问题上兜圈子,满足于“答题框架”或“公式”的套用,而不注重学生真实的思考问题的过程,这是一种很可怕的现象。例如有老师教《紫藤萝瀑布》,问你从“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学生的回答就是“我们要珍惜生命”“生命要经历磨难”等空洞的道德主题。这样的主题是怎样得出来的呢?教师不再追问,学生也就“戛然而止”了。而美国老师的12个问题中,出现“表明你的立场”“为你的立场辩护”“用课文中的证据支撑你的主题”“不要只给我道德评价或一个主题”等内容,这些内容指向的就是学生的思考过程。吴颖芳老师认为:“作品读到这一步,重点已经不是作品本身,而是读者对作品的理解,是读者对世界、作者、文本的态度”,这种“理解”和“态度”正是语文课堂中思维品质含量的主要体现。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首先要改善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状态。一个只会提问题、只关注答案的老师,一个只会跟着老师思路走而没有任何自主思考的学生,是创造不出“高效课堂”的。

(0)

相关推荐

  • 闲言碎语 021

    *谈"语文"时,很多人脑海里对应的往往不是作为学科的语文.这很容易形成宽泛化的表述,就像是一个人的"世界"和属于人类的"世界"之间的差别.所 ...

  • 真正的高手,懂得用批判性思维看穿问题的本质

    真正的高手,懂得用批判性思维看穿问题的本质

  • 批判性思维-批判性阅读

    -- 共1400字 / 阅时3min -- 上期 [周三] 栏目我们介绍了批判性思维中如何清晰理解论证的步骤和评估论证的具体方法. 这期文字我们说说批判性思维在阅读中的应用:批判性阅读. 01. 批判 ...

  • 对话 一种古老而又复兴的教与学

    写在前面: 在接触.学习.实践.推广苏格拉底式对话以来,听到不少朋友谈到这种学习方式带给人的启迪和震撼,从学习效果.思维方式,甚至是家庭沟通.人际关系.职场支持.自我探索等各个方面均有应用和受益.我也 ...

  • 2020年第129篇:什么是“台阶式写作教学”?

    2020年第129篇:什么是"台阶式写作教学"? 中山市教研室/郭跃辉 <语文建设>2020年第9期发表了深圳市宝安中学李平和宝安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倪岗老师合写的论文&l ...

  • 2020年第123篇:什么是“关键词阅读教学”?

    2020年第123篇:什么是"关键词阅读教学"? 中山市教研室/郭跃辉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2020年第8期发表了张劲和龚黎两位作者合写的论文<一扇凝视的 ...

  • 第134篇,赚钱笔记(扶摇生财思维)

    我是扶摇,一名自由职业者, 寥寥数语,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我的全网IP关键词:扶摇生财思维 1. 无效社交=乐此不疲=用之无益=自我催眠 温柔乡是英雄冢,躺平的地方都是坟. 铺一个场景思考下: 过一条 ...

  • 做为护士如何提升批判性思维-如何读文献干货篇

    上一期我们讲到批判性思维对于护士的重要性, 原文请戳:做为护士,批判性思维到底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这一期我们来和大家分享一些实用的工具,如何成为一位好的思考者,并让批判性思维在自己的临床工作中为自己如虎 ...

  • 2021年第119篇:读文随笔∣在文言文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

    在文言文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 中山市教研室/郭跃辉 <初中语文教与学>2021年第7期全文转载了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孔晓玲老师发表在<语文建设>2021年第3期上的论文& ...

  • 批判性思维中的分裂谬论解析

    在批判性思维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成为分裂谬论牺牲品的陈述.这种常见的逻辑谬误指的是将属性放在整个类上,假设每个部分与整体具有相同的属性.这些可以是物理对象.概念或一组人. 通过将一个整体的元素组合在一起 ...

  • 指导性阅读,逐步培养起学生独立自主阅读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什么是Guided Reading? Guided Reading是英美国中小学阅读课堂上最流行的教学方法.所谓的Guided Reading就是指导性阅读.简单说来,就是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水平,帮助学 ...

  • 批判性思维—并非批判他人,而是更好的自己

    尽管不是那么令人满意,但是,光明日报开始关注"批判性思维"总归是好事,大概源于来自中美德印等国的大学,也包括本土的清华北大都有参与,经过对大量学生的调研,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的大学生经 ...

  • 原来这才叫“批判性思维”(醒脑)

    三观不正的人,不配谈"批判性思维". 近些年,思维模式十分热门.在众多的思维方法当中,批判性思维最受关注. 许多人看到"批判"二字,就本能地将之和批评甚至吵架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