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暗花明又一村:60年哮喘,三次换方,用心与信任,终效如桴鼓

有一个病人,他是从记事起,就有哮喘,至今已经60年了,每一年都要住院五六次才行,舌淡,苔白,脉沉弦、尺弱。

第一次,我开: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厚朴、杏仁。

但是结果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样,半个月过去了,没有多少改善,于是我改变了方:

黄芪、知母、柴胡、升麻、桔梗、茯苓、杏仁、炙甘草。

为什么如此换方?

之前那个方,虽然是治疗外感和肠胃胀满哮喘的,但既然疗效不显,那就说明,路子走偏了,然后我想,哮喘属气升不上来,大气下陷、肺失肃降,于是我换了这个方,取其左升右降治喘的目的。

按道理来说,这应该可以了吧?但是半个月过去了,病人说,还是那个样,不轻也没加重,要不是吃那么多的中药,早都住院了,也算有效。

于是,我反复思索,想到“百病不治求之于肾”,这个病人,咳哮喘三症具备初期外感寒邪入肺,导致肺失宣降功能,气道不顺畅,出现咳嗽,哮鸣。久之脏腑阳气损伤累及脾肾,脾阳虚运化水湿功能失常,痰湿内生。肾阳虚、水寒不能化气肾不纳气则喘。

于是,我调整了方:麻黄、杏仁、细辛、红参、白术、干姜、炙甘草、熟地、肉桂、附子。

然后呢,直到三个月之后,病人带孙子来看鼻炎的时候,说,“服最后一次药方后,已不哮喘。呼吸如常人,已能做家务,上下楼梯也不觉喘。”

虽然说,古往今来,治疗哮喘的方药,可以说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全,但是实际上呢,却是千方易得、一效难求,所以,才有了“外科医生不治癣,内科医生不治喘”。

但是在我看来呢,并非是难治,而是没有找到方法,也就是没有做到“擒贼先擒王、打蛇打七寸”,就像这个病人,前面用了两次方,可以说,毫无改善,但是第三次怎么就化解了60年的哮喘?

原因在于,这个方,是麻黄汤、麻附辛汤、理中汤、肾气丸的合方。其中麻黄汤开腠理,是邪有出路,麻附辛汤能使,停留在脏腑里的寒邪,自里往外体表排出,理中汤温补后天脾胃之阳气,肾气丸温补肾阳。

总的来说,就是在第三诊断的时候,我找到了正确的方法,而若是你要问,找到正确方法的秘诀是什么的话,我的答案很简单——唯有辨证论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