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齐文化经典故事——国佐退晋
据《广韵》《姓氏考略》《姓苑》载,齐国国氏,本来是姜太公后裔、齐国公族。春秋初期,由周天子亲自任命为齐国的辅国上卿(有点类似于中央特派员),并世代因袭。齐国国君赐以“国”姓,意为齐国最尊贵的姓氏,其后遂称国氏。
国氏宗族之族长,爵位为子爵,故时人尊称曰“国子”。国子与高子一样,世代为齐国上卿,位高权重。他们地位仅次于国君,负有监国重任,出外可代表齐国,在内可扶立国君。
第三代国子,名叫国佐(谥号武,即国武子),亦称宾媚人(“宾”为别氏,“媚人”是媚邑大夫,媚邑在今山东禹城西北,国佐的封地),为国归父之子。历齐惠公、齐顷公、齐灵公三代,一直担任齐国的主政大夫。齐顷公初年,曾去鲁国访问,并驱逐崔杼。
公元前589年,齐与晋、鲁、曹、卫四国联军在鞌地(今济南北马鞍山)展开激战。由于齐顷公的轻敌,齐军遭到惨败。晋、鲁、曹、卫四国军队乘胜追击,眼看就要打到齐国的都城临淄。齐顷公无奈,派国佐携带齐国灭纪时掳获的甗和玉磐去见晋军主帅郤克,要求停战,并答应退还侵占鲁、卫两国的土地。
在爰娄(或袁娄,在齐都临淄城西,约在今孙娄一带),国佐毕恭毕敬,彬彬有礼。而郤克却提出了极为苛刻的条件,他说:“你们齐国要是真心求和,必须答应两件事:第一,让齐顷公之母萧同叔子到晋国做人质;第二,要把齐国的田地陇埂全部改为东西方向。这样,如果你们违背了盟约,我们就杀死人质,大军自西而东,顺势而下,直达临淄。”
国佐严词拒绝了这些无理要求,并说:“萧同叔子是我们国君的母亲,若按辈份地位来论,也就相当于晋君的母亲。你们布大德于诸侯,却要扣押其母为人质,这恐怕有违于周天子的命令吧,也是号令诸侯不孝的错误做法。用不孝来号令诸侯,那你们不也成了不孝失德一类的人了吗?”
“只有把田垄做成南北方向,才适宜庄稼的生长。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经验。现在你们要求我们齐国,把田垄一律改成东西方向,只是对你们进军齐国有利,而对庄稼不利。你们这种无理要求,恐怕有违于老祖宗的教诲吧?违背祖宗就是不义,还凭什么做天下的盟主啊?舜、禹、汤、武四王所以能够成其王业,是因为他们能够满足诸侯共同的愿望;五伯所以能够成就霸业,是因为他们能安抚诸侯,服从于周王之命。如今你们晋国想领导诸侯,却不顾诸侯的利益,不顾百姓的死活,那怎么能行呢?作为受命于君主的使臣,我有话撂在这里:你们晋国如果能施行恩惠于齐国,不灭掉齐国的社稷,而与齐国保持友好关系,那么我们愿意多送给晋国一些礼物。如果你们逼人太甚,那么我们只好集合起残余的军队,和你们决一死战。倘若我国战胜,仍要与晋讲和;若不幸齐国战败,那就一切听从你们的。”
郤克本想借机羞辱齐国一番,以报往日旧怨。但国佐一番有理有节、不卑不亢的话令他哑口无言。鲁、卫两国也劝郤克别再强人所难。郤克便与鲁、卫一起,同齐国缔结了和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