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时应运就是「道」| 潘晓川&刘丰

古人对道的描述

是阴阳五行术语体系并建构了双螺旋模型

潘晓川老师:刘丰老师把古人所说的「道」用现代人能接受的方式,以科学语境表达出来,表述为阴阳五行就是正弦波。刘老师又谈到维度问题,从高维度看低维度比较清晰。另外,古人的这个道实际上都是从高维上来的,我就接着从这里开始讲讲我的想法。

高维的智慧如果用低维的方式或者语言来表述是比较困难的,我经常感到我们现代人知识很丰富,但是智慧不够。

不够到什么程度呢?古人都已经说完的话,总结出的规律,我们现代人在理解上会有障碍。我想这可能就是刘老师所说的维度问题吧。所以我经常说一句话:中医没有对错,只有层次的不同。

站在不同层次上来看中医,我们所得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毕竟高维度的智慧必须在三维有适当的表述,这也是比较有挑战的一项任务。其实古人已经把这个任务完成了,那我先说说古人是怎么完成的。

古人首先对道有了认识,那怎么表述这个道呢?古人采用了阴阳五行的术语系统。古人建了一个模型,这个模型是什么呢?我总结为双螺旋的模型。

古人对双螺旋的描述

天左旋,地右动

刘老师所讲的正弦波,如果在二维就是正弦波,如果在三维就是一个双螺旋。对于双螺旋古人有非常简明的描述,叫做天左旋,地右动。天左旋在北半球我们看到天是逆时针旋转的,那么相对于天来说地就是右转的。所以说天左旋、地右动正好这就是一个双螺旋的模式。

天左旋,旋的是什么呢?是天气下降,然后地气上升。地气升到上边,到天上变成天气。天气再落下来变成地气,地气再升到天上,再变成天气。

这有点像什么呢?我们自然界当中水的循环确实就是这样的。水的循环我们看得见,阳光在上面一照,水就升上去。当然这个升上去是按地的方式,是右旋升上去。然后水在天上变成了云,云在有冷风的时候变成雨再下来,这是天气下降的象征。

天气下降是以逆时针左旋的形式下降。我们北半球的气压带就是这样的模式,北半球的气压带和南半球的气压带是相反的。南半球的气压带天是顺时针,地是逆时针的。

科学语境解读

双螺旋模型

在中医的层面,刚才潘老师说了,古人已经完成了高维的三维描述,这个模型已经建构了。双螺旋模型其实就是在三维空间里边我们理解的能量波,到三维空间最简单的能量运动模式就是螺旋模式。

而双螺旋恰好是一个上一个下,代表了两个螺旋的同频共振,也就是两个最简单能量波的同频共振。这种同频共振在整个宇宙空间里面用最大的空间模型或者是用三维人能看到的最大模型,就是天和地之间的互动,就是天道左旋,地道右旋,天气下降,地气上升。

我们几乎可以在所有的地方都能找到的双螺旋就是所谓的基因。但是为什么我用天地来表达?因为在古人的描述,或者一般人描述,最大的是天,最实在的就是地。所以这两个部分天是虚,地是实。

把天和地当成对阴阳双螺旋的一个最完整、最具有包容性的描述,它最有说服力。其实这个左旋右旋双螺旋无处不在,而且这里面还说了一个特别重要的概念,就是北半球建构的天左旋地右动,到了南半球正好相反。

有一个实验,在赤道的这个地方,你用一个漏斗往里装上水,然后就看这个漏斗往下漏到下面去的时候,正好在赤道上,这个水是不旋转的,直接就下去了。你到南半球和北半球,旋向正好相反。

这也就说明了能量关系和能量场的旋转,南半球跟北半球是正好相反的。所以天左旋地右动的这个概念是基于北半球的描述。

应时应运

就是道的本质

如果我们只停留在这种描述上,我们会把这个概念僵化住了。因为这是天道描述的话,它只是描述了能量运动的一个最基本规律,就是所有的能量都符合这个规律,但是在不同的时空位置上这种规律它呈现的像可能是不一样的,所以到南半球正好相反了。

但如果我们一定坚持这个天左旋地右动的时候,这套系统到南半球就不合适了。如果它到南半球就不合适,你说它是道的话就等于把道给限制了。

道本身不是建立在一个所谓的天左旋地右动的状态,只是在那个时空里面,对那个时空状态的人去描述的时候用它。如果站在南半球时描述正好就反过来了,是天右旋地左动了。

道是本质,道在所有时空的能量关系里边都应时应运。大家注意,应时应运才是道。道应那个时也应当时那个运。所以这才是真正的道,它的本质规律就是双螺旋。这点刚才潘老师说得非常清晰。

潘晓川老师

中医自洽体系的创建人,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任的特聘临床教授,同时是世界经典中医学会专家委员会的核心专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