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誦讀——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上海言話吟咏:渺渺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宋〕蘇軾

明月幾時有?

天。

知天上宮

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

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影,

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

低綺戶,

照無眠。

應有恨,

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

有陰

此事古難

但願人長久,

里共嬋娟

文学知识——【水調歌頭】詞牌名,又名“元會曲”“凱歌”“台城游”“水調歌”“花犯念奴”“花犯”。以毛滂《元會曲·九金增宋重》為正體,雙調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韻,後段十句四平韻。另有雙調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韻、兩仄韻,後段十句四平韻、兩仄韻;雙調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韻、五葉韻,後段十句四平韻、五葉韻等變體。 

蘇軾(103718-1101824),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美食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引碑入草開創者李志敏評價:"蘇軾是全才式的藝術巨匠。"

標注了尖音、入聲音,紅字為尖音字,底線為入聲字。

吟咏者

往期回顧

外公回忆录 | 私塾先生与村小顽童

很多人觉得自己在思考,其实只是在整理自己的偏见!

小幽默

詩詞誦讀——天净沙·秋

外公回忆录 | 天不怕地不怕的母亲

圖:網路  /  編輯:渺渺

(0)

相关推荐

  • 聽花榭元宵節特輯

    聽花傳語 聽花榭詩詞平臺 丁酉年第四期(總第十四期)詩詞活動 主題:元宵節特輯 主編:林丫頭 四知堂主 蘇萊曼 深南 抱樸書生 美工編輯:危闌獨倚 驪山懷古之一 深 南 柧棱萬疊倚雕梁,矜詡開元號盛唐 ...

  • 聽花榭己亥中秋特輯

    聽花榭詩詞:己亥中秋特輯 聽花榭第82期社課 聽花榭中秋節活動通知 中秋起社,請以唐司空圖的"閑吟秋景外,萬事覺悠悠.此夜若無月,一年虛過秋"詩句拈韻,體裁不限,題寫中秋之事.之情 ...

  • 十首《于飞乐》词作,值得品读

    于飞乐,词牌名.此调有晏几道词.张先词.毛滂词三体,大同小异.晏几道格体为双调七十二字,前段八句四平韵,后段八句三平韵:张先格体为双调七十三字,前段九句四平韵,后段七句四平韵:毛滂格体为双调七十六字, ...

  • 蘇東坡【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賞讀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 ...

  • 水調歌頭·中秋獨居淝上,用張于湖詞體並次其韻,以消岑寂(塡詞 劉夢芙)

    [作者簡介]劉夢芙,號嘯雲樓主,網名冷翠軒,安徽岳西人.現為安徽省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員.安徽省文史研究舘舘員.安徽大學兼職教授.首都師範大學中國詩歌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安徽師範大學中國詩學研究中心兼職 ...

  • 张纬申诗词选集(59): 水調歌頭词韵十首

    水調歌頭 虎丘印象 點頭石 中呂調:(高下閃賺) 蘇州虎丘千人石東北角有白蓮池,池裏有點頭石. 燭照歸滄海,坐老解參禪.金閶烟雨,泉請雲約杏花殘.佇寄靈巖虎踞,仰及天平龍伴,風勒下靑鸞.千年點頭石,星 ...

  • 张纬申诗词选集(67):水調歌頭十首

    水調歌頭 南鄭懷古-拜將壇 中呂宮:(高下閃賺) 南鄭:周畿內邑.周穆王都此.因在鎬京南,故稱.又因在新鄭西,也叫西鄭.<竹書紀年·穆王元年>:"元年己未春正月,王即位,作昭宮, ...

  • ​庚子年廿四節氣古詩詞誦讀合辑

    庚子年廿四節氣古詩詞誦讀合輯 曹凱 在幾年前的朗誦課上,聽丁迪蒙老師幫我伲講課,伊用上海話吟誦起"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複照青苔上."有著尖團音與入聲字的吟誦竟然自帶 ...

  • 水調歌頭 遊泳

    幽馨菩提 幽馨菩提

  • ​詩詞誦讀——青杏兒·風雨替花愁

    上海言話吟誦:渺渺 青杏兒·風雨替花愁 [元代]趙秉文 風雨替花愁.風雨罷,花也應休.勸君莫惜花前醉,今年花謝,明年花謝,白了人頭. 乘興兩三甌.揀溪山好處追遊.但教有酒身無事,有花也好,無花也好,選 ...

  • 詩詞誦讀——天净沙·秋

    上海言話吟誦:渺渺 天净沙·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译文] 太阳渐渐西沉,已衔着西山了,天边的晚霞也逐渐开始消散,只残留有几分黯淡的色彩,映 ...

  • 農曆廿四節氣詩詞誦讀 秋分——秋分

    上海言話吟誦:渺渺 秋分 清·鄭孝胥  碧雲翻墨墜秋光, 殘暑長廊一雨涼. 松竹欲成樓漸隱, 陰晴數變桂初香. 隨波籍湜應俱叛, 易暴夷齊故不亡. 歲歲登高須強起, 霜風好為作重陽. 郑孝胥(18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