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扫把刘海:究竟老土在哪里? | 经典重读

大概从《橘子红了》开始,这种奇怪的刘海就忽然成了年代剧老顽固的标配。一般出现梳这种脑袋的女人,就代表她古板、她懦弱、她是包办婚姻里的小口怜。

现在更成为“中国风”造型的必备元素之一。

和大家印象里这种刘海是清代或民国初期才有的印象不同,这其实是1920年代中后段比较流行的,下面穿的衣服也不是电视剧中配的那样的。

由于1920s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过渡时期,所以当时搭配的服装各种各样都有,从袄裙、袄裤一直到各种旗袍。尽管在电视剧中,这种刘海是“村”与“土”的代名词,但是实际上这种刘海却是时髦女郎们钟爱的。它本身的样子其实也不如现代演绎的那种油腻腻的怪异感。

留着小扫把刘海的女子老照片
大家小时候看古装剧,比如《还珠格格》、刘晓庆版《武则天》,对古装剧中那种刘海印象深刻,好像古装剧中的年轻女子,不弄个刘海就不古装、不年轻、不女子似的。
从港台到大陆,从银屏到舞台,从演艺界到民间,哪儿都是这款日系的トサカ前髪。这是日本泡沫经济时期的时尚印象之一。现在的齐刘海之类的潮流,也算是某种时尚的回潮吧。(某些古装剧造型师拿这些装逼历史真的好意思?)
然而历史上,除了未成年男女会留刘海以外,真正的刘海(海发)流行是从清晚期开始的,一直到民国,几乎你想到的没想到的刘海造型,都被玩了个遍。

神马空气刘海,都是当年玩剩下的。这是1926年的照片。

清末老照片中留着短而高的齐刘海的女子
留着弧状刘海的清末名妓李苹香

民国初期留着燕尾状刘海的女子

此时的刘海就比较接近现在对学生头的想象

说起这种齐刘海,其实更深的渊源倒更像是日本的河童头。就是我们所说的“童花头”。

民国时叫做鲍勃头,虽然至今仍然是小女孩才会多作这个发型,却意思颇有假小子的意味。其源头也在明治,昭和30年代是它的黄金岁月。前髪パッツン(齐刘海)明治二十年前后的新流行。可以配日本发、西洋风束发,也有的直接剪成短发。
本文多幅图片与观点援引自@洛梅笙、@率性堂水壶 ,特此说明。

诸多类型的刘海里,我也是挺不理解这种小扫把的,觉得很是怪异,而且也不懂这个审美思路。但是也没电视剧里那么惊悚啊,更没有某些“中国风”造型里那么雷啊!好吧,我是在护短吧~~

(本期完)

兼有“旁听服饰史”等科普资料分享与下载。
内容大概涵盖与服饰有关的服装、饰品、纹样、织物等,
文章难度介于普罗大众解惑与普通爱好者了解之间。
以原创科普为主的服饰史、传统服饰订阅号,
简介
传统服饰
微博:@春梅狐狸 (私人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