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汉锦织造之谜:一条曲折的学术弯路
这其实是一篇讲述出土文物、理论猜想、复原实验与历史真相之间关系的文章。
❤❤❤
汉锦,是一种经线显花的平纹重织物。说人话就是,汉锦的花纹,是靠把彩色经线提到布的表面组成的,而其他不用的颜色经线被压在表面的下面。
▲
经锦演示版的放大图,可以看到下面被压住的经线
听起来有点复杂,的确本身也比较复杂。大概只要知道著名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以及其他西域出土的上面带有什么“长寿光明”、“延年益寿”、“宜子孙”之类吉祥文字的,一般都是属于汉锦。时代比我们熟悉的汉代略晚一点,一般是东汉到晋。
▲
中国丝绸博物馆藏的汉晋时期的锦
汉锦属于经锦,不熟悉的看这篇《如何有图有真相的看懂古代织物结构?来,上丝博大图!》以及《丝绸向西,纹样向东——从经锦到纬锦 | 读书笔记》。
尽管出土的汉锦非常多,有碎片,有衣服裤子,有衣服零件(“五星”锦就是就是一块护膊),但它是如何织造的,一直是一个谜团。学者给出了几个不同的方向,它们在理论或实践上都是通顺的。
所以本文其实是讲了一个出土文物、理论猜想、复原实验与历史真相之间关系的文章。它跟推理小说不一样,无法排除所有可能性,甚至于你无法枚举所有可能性,所以看起来最具有作案动机和条件那个人也不一定就是凶手。
本文可以有点枯燥,需要一定的织机知识,但是我已经很努力讲解地浅显了,推荐大家去看中国丝绸博物馆的“世界织机展”,学了就觉得超级迷人了!
手挑花织造
汉锦(经锦)是经向循环图案,一般认为这个循环图案是在织机上完成了编程然后进行织造,这里就需要提到一个字“综”。
“综”是一种提起经线的装置,经线按照图案的需要穿过不同的“综”(一台织机的“综”有个几十上百那都是正常的),织造过程中依次提起“综”其实就是把编好程的经线提起来了,把纬线穿过去,就形成了图案。
▲
多综腰机,黎锦织机
▲
多综腰机,宋吉锦织机
大叔手中提起来的就是综杆,画面右边一大堆的也是,一般一根综决定一条纬线的花纹,图案越复杂综越多。
但是由于经锦早于汉代就发现了,时间太早了,所以在一段时间里有些学者是不认为中国已有这种多综提花技术的,认为是挑花棒在普通织机上做的。
但是江陵马山楚墓出土了一块“舞人动物锦”,这块经锦上有一个织造错误,这个错误随着图案的循环而往复出现。本着防抄袭全靠错别字的精神,这个错误也恰恰证明了中国当时(战国时期)已经有多综提花技术了。因为手挑花在下一次出现的时候纠正就可以了,不会让它随着循环而出现。(这个之前也在《技术如何与艺术交融?古人的回答是,丝绸服饰!》里提到过)
▲
江陵马山楚墓,舞人动物锦
所以,手挑花织造被否决了!
多综多蹑机织造
比较近十几年的书,对于汉锦(经锦)的织造说法都不会漏掉“多种多蹑机”这个选项。“综”是提起经线的装置,“蹑”就是织机的踏板,用踏板控制“综”的提压,即便是束综提花机是由上面的挽花工提拉,但是依然会有地综需要踏板控制。
多综多蹑机主要以70年代在四川双流发现“丁桥织机”为典型,如今的多综多蹑机基本也都是以丁桥织机作为母本绘制的。
▲
丁桥织机
丁桥织机本身不是织布的,而是织花边的,幅宽很窄,但是这个机器却不算窄,因为它多蹑。一个个踏板排过去,织工在踩踏的时候会产生混淆,所以踏板上装了错开的竹钉,这便是这种织机名字的来源。
▲
丁桥织机
抬起综片一般是利用杠杆原理,综片越多综片叠加的距离就越远。还记得综片是干嘛的么?它是提经线的装置,经线必须提起足够的高度才能在织工面前形成一个可以插入梭子的开口,但是距离越远的综片不仅提经更费力,传达到织工面前的经线开口也会越小(现场看老官山的复原织机,即便到了最后的80几片综,开口也意外清晰)。
尽管后来多综多蹑机成为了汉锦(经锦)织造的主流答案,但是它却有两个致命问题:
1,它可能不能织循环稍大的图案,所以如钱小萍(书单见《书单IV:钱小萍,一本专著写尽“生自蚕茧,成于机杼”的织染传奇》)接受多综多蹑机,同时也认为图案循环大的是使用束综提花机;
2,力学上它可能会崩,丁桥织机毕竟是织花边的,罗群就认为放大后织汉锦(经锦)估计就崩了
束综提花机织造
上面提到的束综提花机,其实就是大家去云锦博物馆、苏州丝绸博物馆里看到的那种有两层楼高,上面需要额外有一个织工操作的巨型织机。
▲
云锦大花楼织机(属于束综提花机)
▲
坐在织机上面的挽花工,负责纹综的提拉
云锦、宋锦、蜀锦、漳缎等,基本都是靠束综提花机来织造,所以这个答案就很明显,中国后来存世的几乎都是这类提花机,这个选项不能不纳入备选答案。
束综提花机的确有织造出经锦案例在一些地方看到,钱小萍就在书里写过用束综提花机来织造经锦,它属于备选方案之一。
但是这次去织机展,特地问了复原老官山的罗群老师,他认为在力学上花楼机可能承受不住复杂图案的经锦。比如这次丝博复原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有10470根经线,而经线在织机上必须保持张力,在被提起部分经线形成梭口以后可以再恢复回去(Alina同学自己用雪糕棒做织机就用弹力线来规避这个问题)。
▲
有一万多根经线的复原“五星”锦的老官山复原织机
当然能不能做和适不适合做是两码事。老官山织机出土以后,在设计上是最适合织造经锦的,在减蹑这件事上,减到了只有一个控制纹综的蹑,整个织机全部加起来只有三个。
旧绫机五十综者五十蹑,六十综者六十蹑,先生患其丧功费日,乃皆易以十二蹑。
——《马钧传》
并且根据罗群的论文,老官山出土的两种织机各有千秋,一种适合多片综但是费力,另一种适合少片综但是省力。
▲
老官山织机workshop上的PPT
感觉该想到的、没想到的都让前人想到了!
寻找复原的入口
复原有很多种,就拿做衣服来说,我也可以做结构复原,也可以做图案复原,又或者,我就是拍个照撑场面,比如《为了装X,现在写真集都包装成服饰复原学术成果了!?》这篇里说的。放在面料上也是,我可以图案复原,也可以是通过别的方法去做到最后的结果。
之前《锦罗机杼:我们去苏州现场学习的这两天》里去拜访的四经绞罗织造工艺,就属于可以最大程度上接近古人提供给我们的结果(文物),但是这条路是不是就是古人所选的路呢?我们可以在一些地方符合古人的描述,但是有一些古人没有描述到位的地方,需要自己的探索。在没有考古发现之前,没人可以知道真正的答案。
有一些持出土文物无用人的人认为,既然我想知道的这块还没有答案,那就随便我怎么做啊!很抱歉,即便没有答案,但是它已经有答案范围了。就像《万一历史让我蒙对了呢?这种汉服诡辩套路是在“碰瓷”服饰史啊!》这里说的,历史的东西,有来处也有去处,它会在意料之外,但一定在情理之中。而“情理”这个东西,对历史不了解的人会天马行空,对历史了解的人慎之又慎。
有的人觉得暂无答案的东西可以瞎说,但是也有的人觉得暂无答案的东西我就躺废好了!既然没有答案,多说多错,我就不如不说吧。但是如果没有前面的论证,我们又如何知道老官山织机是最适合的呢,你都没试过别的。
此处可以写一句老掉牙的句式:尽人事,听天命。
❤❤❤
相关知识点重温:
最近的文章:
-
❤ 春梅狐狸@传统服饰 ❤
脸着地的藏狐,故纸堆里的服饰爱好者
[ 百度百科TA说特邀科普作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