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抱石字画存世不多,捡漏几无可能
事实上,傅抱石的艺术作品的真正高度,并没有人们所公认的名气那么高。在我看来,他的作品无论是功底、内涵和艺术性,也或是作品的厚度和深度上,可以说都在李可染之下。并且其画作的大气磅礴之度,也只能与李可染相当,仅仅是其“气”与“势”有所突破,或者说发挥的比较明显而已,而真正的内在的气度还是要逊色于李可染的。加之傅抱石作画又在一定程度上制作性大、技巧性强,许多内在的东西反而在这种“制”和“做”的过程中不复存在,丧失殆尽。所以,其纯艺术的成就,连石鲁都不一定能及,只不过名气远远大于他一些罢了。这一点,傅抱石自己也心知肚明,要不然他就不会在作画时,从不允许别人在一旁观看,甚至连自己的亲人也毫不例外。因此,我把他列在上下品的第 二人,位于李可染之后。
早年间,曾有人对他在皮纸上渲染的风格讥讽嘲骂,非难挖苦,攻击他的画“没有传统”、“不是中国画”,甚至发出“哎呀我的妈”的惊叹。但傅抱石依然我行我素,脚踏实地沿着自己认定的艺术道路前进,实践改造中国画的宏伟誓言。
傅抱石是20世纪中国现代美术史学史上的第 一代美术史家。他生活的时代,是中国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其经历了两次重大的社会转型。社会政治、文化观念、意识形态的转变,无不引起人们对中国美术的历史和未来、继承与发展等诸多问题的深度思考。这些变化也深刻地体现于傅抱石的学术和创作之中。傅抱石无疑成为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个典型案例和生动缩影,所以,展开傅抱石美术史学研究有助于人们了解和掌握20世纪中国美术史学发展的脉络,以达到“小中见大”的效果。
1921年,傅抱石开始关注《苦瓜和尚画语录》,揭开了研究石涛的序幕。后来,他历十几年寒暑对石涛的生平和艺术进行深入钻研,撰写了《苦瓜和尚年表》、《石涛年谱稿》、《石涛生卒考》、《石涛丛考》、《石涛再考》、《石涛三考》、《石涛画论之研究》和《大涤子题画诗跋校补》等篇目。1941年,他综合多年研究成果,著成《石涛上人年谱》,首 次比较清晰地显现出石涛真实的历史面目,被“评论家咸推为我国空 前之作”。
傅抱石在性情上跟石涛应该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石涛的画非常率性,傅抱石也是如此(据说傅抱石的字就是依此而来)。另外,在那个时代,石涛是整个中国美术史上被大家所推崇的人物(民国后开始被推崇)。
傅抱石先生长时间坚持写生,对真山真水的体察,画意深邃,章法新颖,善用浓墨、烘托等法,把水、墨、彩交融一体,达到蓊郁淋漓、气势磅礴的效果。在传统技法基础上,移风易俗,别出心裁,对解放后的山水画,起了继往开来的效果。他的人物画,线条劲健,飘逸逼真。
诗意画,是傅抱石的主要创作题材之一。其在《壬午重庆画展自序》中言:“拙作题材的来源,很显著的可以分为四类”,其中之一即是“构写前人的诗,将诗的意境,移入画面。”在傅抱石看来,“截取某诗的一联或一句做题目而后构想”,或是“使若干名诗形象化”,都是“自宋以来山水画家最得意的路线。”其实,“诗与画原则上不过是表达形式的不同,除了某种程度的局限以外,其它是息息相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