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梵高学“色彩”:这篇科普教你,怎么画画,才能脱“俗”?

大家好,我是审院长。

“好想有一双大神的手啊···”

不知道你会不会有这样的感觉:

每次看到大师作品,

都会被他们高超的配色技巧所折服。

澄澈的黄,深邃的蓝,
浓艳的红,奔放的绿;
这些明亮、艳丽的色彩,
那样纯粹夺目,迷人极了!
于是拿起画笔,迫不及待地涂抹一番,
结果——
成了这样。
不就是这几个颜色吗??
受到刺激后,
打开网上的色彩教程,
决定好好学习——
但,看不懂···
色彩搭配:从入门到放弃
不过还好,今天你遇见了审院长,
那些复杂的理论知识,其实可以很简单!
听审院长给大家唠一唠,
包你轻轻松松,听懂听会!
R U ready?
◆  ◆  ◆  ◆  ◆  
喜欢梵高的小伙伴,
很多都是醉心于那些非常富有张力的色彩。
有没有想过,这些颜色为何如此绚丽夺目呢?
跟这些古典油画相比,有什么不一样?
与那些古典学院派不同,梵高认为:颜色实际上是光的一种表现,不是单单把颜色还原像就ok,而是要尽量地去丰富地呈现物体的色彩趋向。
(自画像细节)
审院长给你翻译一下:就是天不一定是蓝的,橙子不一定是橙黄的,你看到的颜色都取决于光线。

因此,相比于“画得像”,他更喜欢运用色彩,让你产生强烈的情绪共鸣。

“这花开得真灿烂~”

“这星星真闪~”

这种强烈的感受,很大程度上源于他的配色——

我们的梵高同学,无比钟爱对比色。
正如他自己所说:

梵高

总有一种颜色,能让另一种颜色闪闪发光。

一句话解释“对比色”,那就是:这两个颜色只要一起出现,就能呈现出很刺激的视觉效果!

就如同饺子之于醋,啤酒之于炸鸡,懒觉之于雨天,审院长之于晚八点:两样东西,会把彼此衬托得更加光芒四射。

嘻嘻
这里不扯色环理论,咱们删繁就简;
你只需要记住三对常见的对比色就好——
它们是梵高非常常用的配色
但是要小心,这是一面双刃剑;
一不小心,“鲜艳”就变成了“瞎眼”。
俗语说的就是这一不小心的情况——
“红配绿,赛狗屁”...
那为什么酷爱这样配色的梵高,
不会一不留神,沦为“村炮儿”呢?
主要靠三招——
有同学看了上面,立马就会打断院长:
色彩丰富,不是就很容易土、“村”吗?
朋友,你对“色彩丰富”这个词可能有点误解。

你以为的色彩丰富vs实际上的色彩丰富
这里引入第一个概念——色相。

就像口红,无论是豆沙红、砖红、枫叶红,它们的色相都是红;色相就是颜色的大归属。
一幅画要想不让人看了头痛,就应该把使用颜色的色相控制在三种。


红、蓝、棕
红、黄、绿
红、蓝、黄
而属于同一色相的颜色,可以根据光线、冷暖的不同,发生各种不同的变化,使画面变得更有质感。
同样是黄,黄得千姿百态
即使控制在三个色相,还是会有失手的时候,这又是为什么呢?
院长告诉你:用色的比例很重要哦。两个对比色分别占6和3,间色占1,就比较合适。不信你看看身边好看的画面——
注意这里每组对比色的画面比例
最忌讳的就是对比色各一半,你不辣目谁辣目?

有同学又不服气地卷起了绿地红花的秋裤:这比例也不是一半一半,为什么还是不好看?
这里引入第二个概念——纯度。
最简单的话告诉你,就是:
混色越少,颜色就越纯,越艳丽;
豆绿、粉蓝,酒红这些混合过的颜色,
纯度就更低,颜色就更灰。
在使用对比色的时候,
两者一样鲜艳夺目,
你不摘除眼球,谁摘除眼球?

只要我们把颜色的纯度稍稍做一些调整,
还是红和绿,是不是舒服多了?
还有的同学问院长:
前面两个配色的技巧学会了;可还是没内味;
比如,梵高的星空光彩熠熠,而我的不会闪光,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这里引入第三个概念——明度。
用最简单的话告诉你,就是:
白色明度最高,黑色明度最低,
所谓明度,顾名思义,指的是颜色的明亮程度。
从左至右,明度逐渐下降
画面中的色彩,明度跳跃越大,
整个画面越响亮,明暗越醒目。
澄明的金黄星光,和幽暗的深蓝夜色
此外,印象派的画家们,
还特别善用“色彩性格”来表现画面。
冷vs暖
令人感到清爽、寒冷的紫、绿、蓝,常常用来画背光之处的阴影;令人感到暖和、温馨的黄、红、橙,则常常用来表现星芒、屋内的灯光。两相衬托,自然就有了明暗、冷暖的对比,也就有了味道。
当你在清冷的夜晚,
行走于这样的一条街道上——
看到这样一家暖洋洋的小酒馆,
恐怕是忍不住进去喝一杯的吧···
越欣赏越觉得,梵高确实是一位非常善于运用颜色的大师,缤纷的色彩在他的笔下,流淌出了旺盛的生命力。
这些配色上的秘诀,大概就是他的画面充满情绪的原因。目光所及之处,缤纷绚烂,元气淋漓。
◆  ◆  ◆  ◆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