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爱人是指责型人格,建议你看看这篇文章
我们生而为人,伴随着天生性格地养成,父母后天的悉心教导,自己成长过程中所经历和看到的人情世故,我们会形成一套独立且自主的思考体系,用来辅助我们正确认识和看待这个世界。
人与人之间有千万种样子,可能你性格温柔,对方性格暴躁;可能你喜欢安静,对象喜欢喧闹的地方;可能你性格沉稳,对方性格毛手毛脚。
一千个人有一千种样子,而两个人相处的过程中也必定会伴随着差异地产生,有的人会心平气和地寻找解决的方法,而有的人会先发泄自己的情绪,然后再进行下一步。
人的天性是不喜欢被人指责的,哪怕是和自己有着血缘关系的父母,因为指责就意味着自己某一方面被别人否定,而这和我们所向往的被认同感背道而驰。
由此可见,“指责”出现在两性关系中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对这种否定会达到一个阈值。
因此,如果你的爱人是指责型人格,那么建议你看看这篇文章。
心理学上的指责型人格
指责型人格的相关理论最早是由心理学家萨提亚提出来的,他把人类的沟通姿态分为了五种类型——讨好型、指责型、超理智型、打岔型和一致性。
指责型人格指的是一个人在和别人相处的过程中,一旦发生某些和自己观念不相符或者是有分歧的事情时,他们首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指责别人。
在别人看来微不足道的错误却会被这类型的人紧抓在手里,并且会时不时的翻旧账,而从某一个角度来说,沟通姿态一种的指责性更像是一种社会准则。
一些人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利,顾及自己的形象和体面,而先入为主地拒绝别人为自己辩护的权利,甚至还会无休止的去重提对方犯过的错误,以此来在心理上给予自己慰藉。
拥有指责型人格的人通常会表现出愤怒且带有一定攻击性地情绪,“这都怪你”、“这都是你的错”、“这件事不关我的事”等是他们的口头禅。
通过观察我们不难发现,这类型的人格虽然表面上凶悍无比,但他们的内心深处却很缺乏安全感,所以才会用指责别人来充实内心的缺口。
指责型人格形成的原因
01)、举个例子:《甄嬛传》中的皇帝生性敏感多疑,只要察觉到身边的人有一点对自己的异心,他就会大加斥责甚至痛下杀手,很多人不满于他的凶残,却也对他的这般行径感觉到无奈。
皇帝少年时母亲不得宠,父亲对他更是严声厉色,从来都没有给过他笑脸,稍微做错一点事就会召开斥责,有时候还会有板子伺候。
后来好不容易日子过得舒坦了,可父亲母亲把全部的爱都给了自己的弟弟允礼,父亲亲手教他射箭,母亲为他唱摇篮曲,而这些都是年少的皇帝所不曾拥有过的。
02)、父母给他最多的就是斥责和冷漠,以至于他的内心深处渴望温暖,却又不知道该以怎样一种方式去获得,尔后便在一个循环里一直徘徊,只能通过斥责别人来聊以慰藉内心的那块缺口。
指责型人格地形成大多数是由受长辈影响的,他们童年时期看到和听到的只是长辈严厉的脸和斥责的声音。
其实只要不那么吝啬对他们的赞美和认同,便不会让他们的内心深处长时间的处于一个黑暗面。
所以,拥有指责型人格的人是因为在一个不美好的家庭氛围被耳濡目染,由此才形成了一个放大别人缺点来掩盖自己不足的途径。
他(她)不停地指责你,并不是你不好
上文说指责型人格地形成是大多数源于家庭教育方式不当所导致的,他们并非看不到自己的缺点,而是因为在那种长时间地被否定的环境下生存,让他们的内心深处形成了对“错误”这两个字的本能排斥和恐惧。
指责型人格虽然会在一件事情发生错误的时候去放大别人的缺点,但实际上这是他们保护自己敏感且脆弱的内心的一种方式。
所以,你的爱人指责你的错误的时候,其实并不是因为你不好,而是因为他(她)缺乏安全感,用刺来伪装自己。
这样看来,和指责型人格的爱人相处的时候就不是一件太过棘手的事情了,他(她)内心缺乏安全感渴望认同感,那么你就满足对方的需求。
例如平时不去吝啬对他(她)的完美,例如学会示弱,去缩小自己放大对方,例如给他(她)足够的安全感,告诉对方你一直都在。
总之,每个关系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问题,但好在我们可以去思考,可以去找方式解决。没有哪段关系是一帆风顺的,而当我们用心去经营,用心去呵护,那么感情走到最后一定是甜蜜幸福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