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村‖养鸡往事/宛清流

责任编辑:亚静

文/宛清流

如今,能吃上一只真正的柴鸡并非易事,因为现在柴鸡越来越稀缺,价格奇贵。但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家家养柴鸡,少则几只,多则一二十只,“鸡鸭成群”是那时候农村家庭的真实写照。

那时候,人们很少到外县、外省流动,过着粗茶淡饭的穷苦日子,很多家庭都有过为给孩子交几元钱学费向别人借钱的窘境。为了让自己手里添俩活钱儿,很多家庭开始养鸡鸭鹅,喂猪牛羊。

为了养鸡,农村人家在院子里垒个两层鸡笼,下层供鸡睡觉,上层铺鸡窝,让母鸡在里生蛋。我家的鸡笼就在堂屋往右拐的屋檐下。

养鸡得有鸡崽儿(我们那里叫鸡娃儿),鸡崽儿从一是靠自家的老母鸡孵化,二是从孵化鸡崽的人那里买。

从卖鸡崽儿的人那里买来相对容易些,关键是不易分出公母。在养鸡方面,农村普遍存在“重女轻男”的现象。原因很简单:公鸡留下一两只后,其它的只好卖掉或杀吃了;母鸡则不然,开始嬎蛋后,除了歇窝的时间,会源源不断地给你生蛋,成为农村人细水长流的“钱袋子”、香饽饽。

靠自家母鸡孵小鸡,程序要繁琐多了。先是选蛋选鸡。最好自家攒有足够的鸡蛋,攒得不够就得东买西借,然后从中选出受精蛋。受精蛋怎么看?我至今记得母亲挑选受精鸡蛋的方法:拿着鸡蛋站在堂屋门口,对着门外的太阳光看,如果能看到鸡蛋的某个部分有“榆钱”状的一个小黑点,就可以确定这个鸡蛋“大有培养前途”,专门挑出来放好。受精鸡蛋挑选多少合适?依母鸡的体格大小而定。一般也就10几只,20几只鸡蛋。

下一步是选出可胜任抱窝任务的母鸡。要提前观察家里母鸡的“言行”举止。母鸡临抱窝前,一般会停止下蛋,羽毛变得明显蓬松起来,颈部羽毛竖起,炸着翅膀,发出跟平时不一样的叫声,整天霸占着鸡窝却不下蛋。但也有出现特殊状况的母鸡,它们对抱窝只有几天的新鲜劲儿,几天过后,体内的泌乳激素下降,重归下蛋路了。假抱窝的母鸡绝对无法委以孵蛋重任。

鸡蛋和母鸡选好后,需要给母鸡做个“产房”——铺个孵小鸡的窝。在我家,母亲是在堂屋正间的一个角落给母鸡铺窝,里面铺上旧棉花、麦秸或刨花之类的软物,把选好的受精蛋小心放进去。孵蛋母鸡会十分配合主人,乖乖进窝,一卧就是老半天,尽心尽责地孵蛋。

有的孵蛋母鸡,为了孵育后代也是拼了,一连几天都不下窝。等憋得实在受不了了,才不得不挪离那温暖的窝,在附近吃喝拉撒一番,清理肠胃、补充体能。这时候,懂行的主人会赶紧将事先准备好的旧棉衣盖在鸡蛋上面,以免鸡蛋降温幅度过大,无法孵出小鸡来。

鸡孵鸡,二十一;鸭孵鸭,二十八。受过精的鸡蛋经过21天孵化(气温高的时候,十八九天小鸡就能破壳而出),不用麻烦接生婆,就能诞生出神奇的小鸡。这些刚出壳的小鸡,睁着一双黑豆似的、可爱的眼睛,“唧唧、唧唧”地叫着,探头探脑、步履蹒跚地寻求母鸡翅膀的庇护。

刚问世的小鸡只能用熟小米喂养。经过20来天养育,小鸡体型慢慢变大,开始跟着母鸡到处觅食。有些年,一家同时有两个老母鸡抱窝,于是就出现了两只母鸡同时领着各自的小鸡孩子四处觅食的壮观场景。

过上五六个月,小鸡基本上就变为成鸡了。公鸡开始学着打鸣,母鸡准备生蛋,以实际行动回报自己的主人。

刚生过蛋的母鸡,鸡冠颜色较为鲜红,瞪着一双小眼,左看一下,右瞧一下,一边“咯咯咯咯—咯哒”地叫个不停,一边自豪地迈着八字步向你走来,理直气壮地向你索要奖赏。

到了生蛋高峰期,走在家乡的村路上、巷子里,到处都能听到母鸡生蛋后卖弄似的叫声。在穷苦的农村人听来,这叫声不啻于一节丰收的乐章。

收鸡蛋是大人交给我们的“甜差”。只要胳膊往鸡窝里一伸,一个一个带着母鸡体温的鸡蛋就握在手中了。

后来,家里鸡养多了,一个鸡窝不够用,有些鸡开始在灶伙的柴堆里下蛋。不久,父亲在门楼上又铺了一个鸡窝。说来也怪,你给鸡铺了下蛋窝,它们很快就心领神会,照着你的意思飞进去下蛋了。门楼上面的鸡窝太高,须踩在椅子上才能够着。因为不方便天天收蛋,往往等攒了几天才收一回,一回就能收到七八个、甚至十多个鸡蛋。一个人根本拿不完,需要姊妹们当中的两个人合作才能顺利收完。

鸡的一生充满了凶险。幼鸡有被老鹰叼走的,有被黄鼠狼吃掉的,有被狗咬死的,也有被雨淋死的。一窝小鸡长成成鸡,10只能够存活5只以上就不错了,成活8只就算主人烧高香了,10只全部成活简直就是奇迹。好不容易长成了成鸡,一场鸡瘟又能让它们遭受灭顶之灾。鸡瘟流行最厉害的时候,10只鸡只有两三只体格强壮的能够幸免,其它的全都死去。所以,鸡瘟爆发高峰到来之前,父母会专门请来兽医,为所有的鸡打一遍防疫针。

公鸡打鸣也值得书写一笔。以前农村的公鸡,一般一夜会叫三遍:头遍在夜晚12点左右,二遍在凌晨2-3点左右,三遍在凌晨4-5点左右。公鸡打鸣,是典型乡村生活不可缺少的一个标志物。

公鸡白天也叫,但我不理解它们白天啼叫的含义。小时候过年走亲戚,中午吃了一顿丰盛的“场伙”之后,大人们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小孩子们如果没机会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孩子一起玩耍,就会倍觉无聊,一心想早点回家。这时候,会有一声接一声嘹亮的公鸡叫声传入耳膜,让人听起来觉得懒洋洋的。“喔喔喔……”叫声清脆而悠远,而且带有余音,让人回味无穷。

不知道为什么,小时候在阎庄大姑家听到的午后鸡叫,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大姑和大姑父早已作古,那鸡鸣声却仍然回响在我的记忆里,久久不散。

(0)

相关推荐

  • 金鸡满架

     金鸡满架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东北乡村里,在老百姓家里院子中的角落里,都垒有一个鸡窝,是家里养的小鸡下蛋和晚上睡觉的地方. 每年腊月里,家家户户都在张张罗罗地买年货,发面蒸干粮,写对子,扫房,洗被子 ...

  • 《比我大两岁的卢花-故乡纪事059》

    一般情况下,我们会给自己家里饲养的家畜.家禽起一个名字,但是由于这只母鸡先于我两年出生,我没有来得及给它起名字,在父母的嘴里都叫他芦花鸡,那它就姓卢名花吧. 我大约是2岁多才开始对卢花有记忆的. 那一 ...

  • 柴扉旧事(13)母鸡下蛋咯咯哒 | 张国领专栏

    柴扉旧事(13) 母鸡下蛋咯咯哒 张国领 前两年看电视剧<潜伏>,发现有个情节特别真实,就是余则成的太太翠苹被接到城里之后,没有工作,她看到保密局的院子里有一块空地,就自己动手垒了一个鸡窝 ...

  • 人淡如鸡

    在动物界,狗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当然还包括更多的家禽家畜,它们与人类相濡以沫,度过了漫漫历史长河,这中间自然不能离开鸡,公鸡打鸣,母鸡下蛋,鲜活着生活的希冀,优化着大众的餐盘. 常常回忆起童年,篱笆下 ...

  • 【大荔文学·散文·李冬花】记忆深处的乡村鸡鸣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121 记忆深处的乡村鸡鸣 原创/李冬花 "鸡鸣桑树颠",这是古诗中的乡村之景.每当吟诵起这一古诗,我的耳畔就回响起那"喔喔 ...

  • 咱们村‖梁燕呢喃旧时光/宛清流

    责任编辑亚静 梁燕呢喃旧时光 作者/宛清流 "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双剪刀似的尾巴,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凑成了那样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小燕子在我们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课本里灵动地翻飞,从我 ...

  • 宛清流 | 军训往事(上)(散文)

    军训往事(上)  文|宛清流 自地方大学毕业后,我被原空军某研究所特招入伍,来到首都北京,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的一名军官.后来才了解到,那一年全国各空军部队共特招了600多名地方大学毕业生. 为帮助 ...

  • 咱们村‖打账鸭娃儿/宛清流

    文/宛清流 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初,农民生活普遍比较拮据,温饱问题虽然基本解决了,但腰包干瘪,生活质量不高.为了增加收入,父辈们想了很多办法,养鸡.鸭.鹅等家禽,养猪.牛.羊等家畜就是常见的&qu ...

  • 咱们村‖一个老南瓜/宛清流

    我现在所住的小区,违章建筑泛滥成灾,问题相当严重.凡是一楼的住户,没有几家不私搭乱建的.从去年上半年开始,居委会在镇政府的支持下,开始对违建进行渐进式拆除. 但问题远远没有得到彻底解决.这不,我家楼下 ...

  • 咱们村‖老屯往事//洪新

    沧海桑田几十年, 往事如烟多变迁. 身居他乡皆是客, 魂牵梦绕故乡山. 时间过得真快呀!转眼间几十年的时间过去了.每每梦见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人,心情都久久不能平静,老屯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故乡 ...

  • 宛清流 | 艾叶飘香忆童年

     艾叶飘香忆童年   文|宛清流     小时候过端午节,虽然没有粽子吃,但感觉比现在更有味道. 端午节前一个多月,母亲就开始为过节做准备:找出闲置了快一年的瓷坛子,弄来半瓷盆黄土,浇上水,搅成粘稠适 ...

  • 宛清流 | 怀念天堂里的妹妹

    怀念天堂里的妹妹              文|宛清流 夏夜的雨,唰唰啦啦又下了起来.妹妹离开我们马上三周年了,难道是苍天解人意,也陪我和家人洒下思念的眼泪么? 三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有多少个夜晚, ...

  • 宛清流 | 课后拾柴,教室里烤火

    课后拾柴,教室里烤火  文|宛清流 上世纪70年代末,农村生活物资匮乏,村里的小学没有火炕,更没有暖气和空调,加上门窗四下漏风,冬天的教室贼阴冷.每年都会出现脚冻肿手冻烂的学生. 那时候的冬天,才真正 ...

  • 宛清流​ | ​喜鹊的房事

    喜 鹊 的 房 事  文|宛清流 别想歪了,此房事非彼房事,此房事特指搭窝建房之事. 本来题目想写成<鸟儿的房事>,后来一想,世界上的鸟类共有9000多种,我国有记录的鸟类1300多种,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