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18儿童邮票发行背后的故事……

上世纪50年代后期,为了使我国邮票图案设计的更加美丽,民族风格更为强烈,在邮票设计中彩色图案明显增多,其中特18“儿童”邮票是最为典型的一套。

特18“儿童”邮票于1958年6月1日“国际儿童节”当日发行,它是新中国第一套儿童题材邮票,该套特种邮票由韩象琦设计,全套4枚,邮票图案色彩艳丽,形象活泼,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充分反映了少年儿童的幸福生活,4幅画面分别是“婴儿”、“浇花”、“游戏”和“放船”。

早在1955年,邮政总局就发行以儿童题材邮票事宜分别征求教育部、卫生部和团中央的意见,并将汇总意见函致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提出以4个方面来反映儿童生活及教育等。

特18邮票的设计过程费时较多,设计者吸取了中国杨柳青年画、民间剪纸和窗花等民族艺术特点,努力追求看起来像中国自已的东西。

1957年1月9日,邮票发行局将绘制好的4幅图稿送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审核,特别介绍该套邮票设计采用装饰味道强,并富有民族风格的表现方法,用国画中单线平涂手法处理,色彩上尽求其鲜艳夺目,纯朴稳重,适合孩子们的爱好。

后该会致函邮政总局称其“构图很好,色彩鲜艳,富有民族风格,能表现出我国儿童在和平环境中幸福的成长”,并对图案中孩子的表情、穿戴等细节提出一些修改意见,希望在当年国际儿童节前发行。

特18“儿童”邮票设计者详细研究各方面的意见,并在几位美术家的指导下对图案作了修改,使4幅图稿更加清新、活泼、有趣,富有生活气息,突出了我国民间剪纸和木版水印的艺术效果。

1957年1月26日,邮票发行局向中国近代印刷公司发出订印公函,订印特18四幅图案各800万枚,规格为20×30毫米,用70磅道林纸彩色胶版套印。要求当年4月底印刷完毕全部交货,并拟增印小全张。

由于当时邮票印刷工艺相对落后,在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邮票发行局与邮票承印厂就这套邮票的印刷质量反复讨论和交涉,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胶版套印工艺不能满足要求,使之废品率过高。

为此,邮票发行局还根据印刷厂的要求,重新绘制图稿,以后又两次降低交货质量标准。直至1958年年初,该套邮票的合格率不足原计划的1/3,其中一半为全张票,另一半则是由次品中的好票撕拼凑成,最后此套票的发行量只有216万套。

来源:集邮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