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一生只作了两首诗,全都上了语文课本,一首激昂,一首无奈

 ◆ ◆

文丨诗词君

“诗魂”是融化在中国人血液里的精神力量。自古帝王将相都有诗词歌赋,他们用文采诠释了什么叫做“诗意人生”。

最著名的诗词皇帝当属南唐后主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家破人亡的触目惊心流淌在字里行间。
写诗最多的要算是清朝的乾隆皇帝了,他一生写了四万多首诗,要知道,在诗歌繁盛的唐朝,全部诗人加起来的作品,也不过才五万首而已。
而文化水平几乎接近文盲的汉高祖刘邦,一生只写了两首诗,却人尽皆知,流传千古,深刻影响着后人。可以说是一举成名的最佳典范!
《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大风刮起来了,云随着风翻腾奔涌啊,威武平天下,衣锦归故乡,怎样才能得到勇士啊为国家镇守四方!
公元前一九六年,淮南王英布起兵反汉;刘邦亲自出征,很快击败了英布并将其杀死。
在得胜还军途中,刘邦顺路回了一次自己的故乡——沛县,把昔日的朋友、尊长、晚辈都召来,共同欢饮十数日。
一天酒酣,席间120人歌唱助兴,气氛极为热烈,刘邦一面击筑,一面唱着这一首自己即兴创作的《大风歌》。甚至还慷慨起舞,伤怀泣下。
《大风歌》整首诗仅有三句构成,这在中国历代诗歌史上是极其罕见的,三句诗中每一句都代表一个广大的不同的场景与心境,而且刘邦对这三句诗真可谓惜墨如金、高度凝炼。
这首诗抒发了刘邦远大的政治抱负,仅用23个字,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他对家国兴亡的担忧,同时又不失王者风范。
高处不胜寒,谁又能懂帝王将相身肩大任的崇高使命。无数子民和将士的希望寄托在他的手上。明知自己不是神,却也要不得不逼迫自己成为神一样的存在!
《鸿鹄歌》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羽翮已就,横绝四海。
横绝四海,当可奈何?
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天鹅飞向天空,一下能飞数千里高。羽翼已经丰满了,可以四海翱翔。可以四海翱翔后,你能将它怎么样?即使拥有利箭,又能把它怎么样?
相比上一首的气势磅礴,《鸿鹄歌》却是一首忧心忡忡、充满无奈的歌。
据《汉书·外戚传》云,汉高祖刘邦因为嫌吕雉的儿子太子刘盈为人过于仁厚软弱,想废掉他而立其爱妾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刘如意为太子。
但因吕雉为人刚毅,采用了张良的计策,以商山四皓辅佐太子,使得高祖的想法未能实现。因此高祖作此歌劝慰戚夫人,以说明无力更换太子的道理。
生在帝王家,本就没有平民百姓那般自由自在。列祖列宗定下的规矩,世俗间的种种约束……
普通人大可“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帝王将相却一入宫门深似海,从此只能在森严的皇宫度过此生。
我们有幸生在和平的时代,虽然远离了炮火连天的岁月,不受深宫后院的牵绊,生活却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
我们虽不用成为任何人,但也应坚持做自己,尽力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给生活一腔热爱,过平凡却不失乐趣的人生,也挺好!
*图片:来源网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