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手莫如三步半:王宗岳《打手歌》集解(九)

打手莫如三步半

一一王宗岳《打手歌》集解(九)

李新方

【原文】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沾连粘随不丢顶。

【解曰】自王宗岳《打手歌》传世近二百年来,打手这一最先进的实战训练方法,受到武林人士的高度重视,不仅太极拳人以打手为致用,许多其他拳派也引入打手训练,由于王宗岳的打手法没有传下来,人们大多根据自己的理解,并以所习拳派派作为参考系来采取具体的训练方法,至今在各拳派中流传的打手(或推手)法达二十多种,极大地丰富了太极拳实战训练的技术内容,这当然很好玩,但少则得,多则惑,务广则荒,许多人练了多年推手,仍然弄不清楚推手与打手的关系,当然也就难以完全适应实战要求了,甚至有的太极拳名人也说:“推手,旧称打手”。

如果真正读懂了这篇《打手歌》就会清楚,推手与打手决不是同义词,或新旧名称不同,而是种属概念的关系,推手只是打手的一部分,是打手的初级阶段,而打手是太极拳一切实战训练方法的总称,其中包括推手,但决不是只有推手,只练过推手还不能完全适应实战要求。按照推手训练体系,推手的最高层次是乱环,但乱环仍是在外圈的攻防训练,如果对方突破防守而攻入里圈,就很难适应了,况且从推手阶段起步的人,能够达到乱环层次的人已极少数的了,而打手的最高阶段是粘手,只有在粘手阶段达到一定的技术水平,才能完全适应同任何武术实战而独具优势。

毫无疑问,王宗岳是从早期的经验太极拳,到现代的经典(科学)太极拳的历史转折点,这篇《打手歌》正是太极拳实战实战训练方法的总论,然而王宗岳不是结束了武术实战的真理,而是开辟了不断认识武术实战真理的道路,武禹襄在发现王宗岳论之后,进一步认识和发展了武术实战的真理,经李亦畬完成了太极拳经典理论建设,其中包括多篇专论打手的拳论,如武禹襄的《打手撒放》、《四字不传秘诀》,李亦畬的《撒放密诀》、《敷字诀解》、《走架打手行工要言》等。

太极拳经典理论建设从王宗岳,到武禹襄、李亦畬,经历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不断总结提高的过程,而三步半打手法和相应的拳架,是在太极拳经典理论建设的同一历史事件中发生的,是太极拳经典理论,特别是这篇《打手歌》的具体化,王武李论揭示了武术实战的科学原理,而三步半打手法和相应的拳架则是实现武术科学原理的工艺流程。

当然,如果真正读懂了王武李论,打手的具体方法不是问题,心生而种种法生,所谓“工用无息法自休”也,但这是对提高阶段而言;而在入门阶段,是“入路引路须口授”的,具体方法至关重要,从三步半打手法起步,就占领了武术实战的制高点,因为这是几千年来武术实战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前人最先进的武术实战训练的技术成果,在打手的整个训练体系中,属于粘手阶段,是一步到位的顿悟法门。

武林中有句话,“教拳不教步,教步打师父”,是说步法在武术实战的各种技术方法中具有决定性作用,三步半打手的技术关键就在于步法之精妙,掌握了三步半技术,通过打手训练,能够自动过虑掉一切不符合技击规律的信息,并通过打手验证走架,把走架的心得用于打手,达到知己知彼,走架即是打手,打手即是走架,并由人练太极进入太极炼人的阶段,功夫一日有一日的变化和提高。

这篇《打手歌》讲的“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就是说在打手中十三势只是一势,双方手臂沾连粘随,腿脚也同时沾连粘随,并且是在活步即动态的条件下运作的,这种方式方法的打手只有三步半是最相应的,也是最符合实战规律的,通过这种打手训练,就能够逐步滤除一切符合技击规律的信息。相反,推手多由定步到活步,大弓大马,即使是达到了乱环阶段,十三势在手上好像是一个了,“掤捋挤按皆非是”,但腿脚还做不到,不能沾连粘随,不是“妙手一着一太极”,达不到“上下相随人难进”。

“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这句话练太极拳的人都知道,但为什么许多人练了多年还做不到?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步法问题,步太大就上不去,双方距离太远,合不上劲,当然也就无法做到“引进落空合即出,沾连粘随不丢顶”了,更无法做到舍己从人,难悟双重之病,在实战训练中也只好用蛮力了,是以练过其他实战武术和太极拳其他打手法的人,再学三步半打手,更能体验其中的精妙。也正因为如此,步法被视为武林中的不传之秘,但不传只是不随便滥传,要择人而授,而且真正的高手没有不希望青于蓝的。当年霍梦魁师祖的弟子,许多都是其他武术的名人、高手,师祖每讲一句话他们都觉得是不传之秘,“这么厉害的功夫,师父怎么谁来都教呢”?师祖常说,“比我强的人越多越好”!(连载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