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锺书智慧“小干货”(七十)“妍媸毕现”——文言句式中“偏举”的妙处(二)
(感谢“大余朗读者”温玉玺)
“妍媸毕现”
——文言句式中“偏举”的妙处(二)
(一)
上次由互文“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讲到“君子约言,小人先言”,再讲到“郑昭宋昏”,指出互文的手法,让文章简约的同时,意义显得更为丰厚。
其实,“互文”的这种文简而意丰的手法叫“偏举”,即两个方面只说出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不说出,由读者去体会。
这里,我们举两个“偏举”的例子,品味一下“偏举”之妙。
(二)
现代汉语中有“妍媸毕露”一词,它的字面意思是美丽和丑陋都显现出来,喻指事情真相大白。
然而如果你稍作考察,会发现,“妍媸”本作“妍蚩”;相貌长得丑的“媸”是由无知、傻笨的“蚩”因字音字形相似而衍化过来的。
“妍蚩”一词中,“妍”是美丽,如我们常说的“百花争妍”,如韩愈《送穷文》文中说的“面丑心妍,利居众后,责在人先”等,“妍”都是美丽。
“蚩”是无知、痴愚、傻笨的意思,如《后汉书·刘盆子传》“儿大黠,宗室无蚩者”,“蚩”是无知。
“妍蚩”一词,其实包含了美丽、丑陋和无知、聪明四个方面的含义。
“妍蚩毕露”,它所表现的不仅是“美丽和丑陋”都显现出来,还含有“无知和聪明”都显现出来了。
就如《窦娥冤》第三折所说的“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中的“贤愚”,“贤”指品行,“愚”指智慧。
“错勘贤愚枉”,既指把品行好坏的人搞混了,也包括把心智高低的人搞混了。
它偏举“贤”,隐含“不贤”;偏举“愚”,隐含“智”;但我们都能从“贤”中看到“不贤”,从“愚”中看到“智”。
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代汉语中的“妍媸毕露”一词,把“蚩”衍化为“媸”,词义缩小了,丰富的含义变窄了。
(三)
再如“哀感顽艳”一词。它出自三国魏繁钦的《与魏文帝笺》:“咏北狄之遐征,奏胡马之长嘶,凄入肝脾,哀感顽艳。”
“哀”指作品的悲痛情调,“感”是感染、感化;“顽”是心性愚顽笨拙的人,“艳”是外貌艳丽的人。
但“哀感顽艳”不仅仅指作品的悲伤情调能感染心性愚顽笨拙和外貌艳丽的人,还能感化心智聪慧和长得丑陋的人。
因为“顽艳”这里是“偏举”。在智力方面,它偏举“顽”,舍弃“智”;在外貌方面,它偏举“艳”,舍弃“丑”。
但在偏举“顽”时读者自然想到“智”,偏举“艳”时读者自然想到“丑”。
它所表达的是读者或听众无论愚蠢顽劣还是聪明多智,无论他长得漂亮还是丑陋,都被哀声哀情所感染。
其实这句话的意思就是雅俗共赏的意思,但它的含义比雅俗共赏更丰富,因为它不仅涉及人的心性聪慧与否,还涉及到了人的外貌靓丽与否。
从这个角度看,“偏举”这种手法,让表达更为言简而意丰。
(四)
中国早期文字为甲骨文,它是镌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龟甲、兽骨不易得,刀刻文字十分艰辛。
为节约材料,节省时间,早期文字不得不用至简的文字传达出至丰的含义。
而这一传统形成之后,便成了一种风格。
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文言作品时,非得慢读细读不可,不可如读现代文一样,一目十行一晃而过。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
这里是“随钱锺书一道与古人对话”公众号。
我们每天推送一则千字左右的钱锺书论学小知识、小干货,让你轻轻松松走进传统,走进国学,感受中华文化的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