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里展出的古铜镜为什么只展出背面?
镜子给人的感觉一直都很神秘,看上去空无一物,又让人感觉里面包容了万物。
博物馆里展出古代铜镜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古铜镜都是以背面示人。于是,镜子的正面让人倍感神秘和好奇,为什么工作人员不将镜子的正面展示给大家看呢?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聊聊古代镜子的那些事。
关于镜子的一些传说
从历史文献上对镜子的记载来看,自古以来,镜子就被赋予了神奇的色彩。
据《轩辕内传》记载:“帝会王母,铸镜十二,随月用之。此镜之始也,或云始于尧臣尹寿。”
这是古代关于镜子起源的记载,有说是黄帝所造,也有说是尧帝的臣子尹寿所造,这都是五帝时期的人物,那段时期的历史争议也很大。
但是这十二面镜子却被历朝历代的文人拿来创作,他们给每一面镜子赋予了特殊功能。
- 如“照妖镜”,分别在《封神演义》和《天书奇谭》里出现过,具有识别妖怪的功能;
- 又如“阴阳镜”,也是《封神演义》里赤精子的法宝,清朝笔记故事《咫闻录》里也有阴阳镜的记载,镜子双面功能各不相同,《红楼梦》里令贾瑞丧命的“风月宝鉴”也有类似的功能;
- 还有“照胆镜”,又有人称为“秦王照骨镜”,这面镜子很有意思,《西京杂记》里有相关的记载。按书中描述,该镜子可以照出人体内脏,如果用来治病是一件非常实用的工具。但秦始皇得到镜子后却不发挥它看病的功能,而是让宫女照镜,凡是“胆张心动”者会被杀掉。《西京杂记》是汉代刘歆所著,他的思想已经很超前,那时候就有“X光检测身体”的想法。
以上关于镜子的传说,基本上出自古代文人的小说作品,属于虚构的产物。但就是这些虚构的东西,让中国人对镜子产生了神秘感和畏惧感。
一直以来,很多地方的人在家具摆设方面都会有一些忌讳,其中镜子不能对着床这一条几乎全国都通用。我认为其中的原因有两点:
- 第一点是由于人的心理暗示,床是极其隐私的地方,镜子对着床睡觉会感觉有一双眼睛盯着自己,让人不自在;
- 第二点就是自古以来的各种传说,让我们对镜子萌生了畏惧感。
博物馆里的古铜镜为什么只展示背面?
当有人发现博物馆里的铜镜只展示背面时,就会联想到那些神奇的镜子,认为古墓里出土的镜子也具有神奇的功能,所以不能把正面展示出来,我认为这些都是没有根据的。
古墓出土的每一面铜镜都具有历史价值,镜子背后会有一段历史,一段故事,这些历史信息通常就记录在镜子的背面。大家可以看下面几款古铜镜:
绍明镜在汉代非常流行,背面的内圈纹了十二道弧纹,外圈则刻有“内清以昭明,光日月”的字样。
四乳禽兽镜流行于东汉中晚期,一般以乳钉作为分界点,将整块圆形铜镜的背面分成四个区域。乳钉之间的空隔处会以浮雕的形式绘出各种造型,有些是神兽,有些是动物,目前出土的四兽镜中有一龙三虎的,也有四只蝙蝠的,还有像上图的四种神兽造型。
我们都知道唐朝是一个经济和外贸都非常发达的朝代,因此唐朝的文物都会透露出一种富贵典雅的气息。四花四鹊镜以四根花枝为分界线,中间雕上喜鹊和蝴蝶,是盛唐时期的产物。
因此,我们从铜镜的背面可以看到很多关于这面镜子的信息,从而了解那个朝代的文化和风俗。如果博物馆将铜镜的正面都展示出来,大家会看到什么呢?如下图:
这就是古墓出土的铜镜正面,经过千百年的氧化,铜镜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光泽,看上去就像一块生锈的铁疙瘩。这样的镜面展示出来,大家会觉得好看吗?其实铜镜的正面就是一块打磨光滑的铜板,照起来的效果远不如现代的玻璃镜子。
上图就是没有氧化层的铜镜,用这样的镜子根本照不出我们的肤色,甚至想要对着这面镜子挤痘痘都有点困难。
结语
镜子的历史起源非常早,从全世界范围来看,早在公元前3000多年前,埃及就已经开始有了铜镜。
中国人照镜子,先后经历了“以水为镜”、“以铜为镜”和“以合金为镜”,因为后期的铜镜是在铜的基础上,添加了锡或银的合金,这样做出来的镜子会更加明亮,《考工记》中有记载:“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
到了12世纪左右,玻璃镜子开始走进欧洲的历史舞台,并且工艺技术也不停地改进,一直到20世纪初,才形成了现代镜子制作的工艺技术。
综上所述,镜子就是人类生活中的工具,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神奇和恐怖。博物馆展出的文物需要体现其历史价值和信息,所以展示背面是最好的方式。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