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评宋彩霞“关注民生”诗词(上)
百姓温凉诉笔端
——赏评宋彩霞“关注民生”诗词(上)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民生”一般是指百姓的基本生计。到了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给“民生”注入了新的内涵,并将之上升到“主义”、国家方针大政以及历史观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孙中山对民生问题较为经典的解释是:“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从中可以看出,“民生”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而孙中山对民生的界定大致是从广义的角度来立论的。今读到宋彩霞“关注民生”的一组诗词作品,主要有“反映民生疾苦”、中央电视台发布的几首命题作品“时代楷模礼赞”及“歌咏正能量”这三部分内容,从社会的各个层面反映了当代生活,涵盖面广,因而这一组“关注民生”的诗词应是从广义上去界定的。品读这一组作品,既让人对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而忧心,又让人看到了社会的希望,不禁心潮起伏,遂从这三方面进行品赏:
一、民生疾苦,催人泪下。
民生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不朽话题,亦是文学作品中的永恒主题。在我国的诗词长河中,就没有停止过对民生问题的关注,从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始,就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关注民生的现实主义作品。《诗经》中的农事诗、征役诗、怨刺诗等等,都深刻地反映了殷周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农事诗,其反映出来的民生意识是较早的,意义深远。
民生,是一个带有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语,关注民生问题就是关注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在诗歌的发展史上,不乏关注民生的诗人,从他们的诗句中我们能看到诗人对劳动人民有着深切的同情和关怀。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痛斥了统治者穷兵黩武的行为,表达了对劳动人民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白居易的“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触痛了读者的心怀;李绅的“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凝聚着诗人强烈的愤慨之情和对劳动人民的真挚同情;张养浩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饱含着强烈爱憎感情的议论,令人回味,发人深思......诗人们无一例外地对劳动者的生活表示了极度的关注,并倾注了深切的同情之心。
历史发展到今天,人民的生活水平虽然已经大大提高了,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宋彩霞的这部分作品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种种现状,对人们的疾苦表达了深切的悲痛之情,抒发了同情之心,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贫困地区的学童生活、学习状况是社会的一大问题,宋彩霞将诗笔触及到了社会的这一块敏感地带,如以下几首诗:
浪淘沙·学童冻伤手
惊见贫困地区学童照片,双手冻伤,禁不住泪流满面
稚子手成伤,暗了春光。朔风吹损土坯墙。遍地愁云浮惨淡,尽染昏黄。
顾影更凄凉,浊泪双行。心酸能有几多长?好梦应归归不得,凛冽寒窗。
此词开拍即写稚子的手已受伤,伤的程度如何?词人没有直接写出,而是以“暗了春光”这一景物描写衬托出稚子手伤惨不忍睹,使得明丽的春光瞬间黯淡了,天地为之伤痛。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更能真实地突出稚子的受伤程度非同一般。缘何受伤?“朔风吹损土坯墙”交代了学童受伤的原因——北风摧毁了简陋的教室,凛冽的寒风直灌进来,将学童稚嫩的手冻伤了。还有比这更让人心痛的么?上片结以“遍地愁云浮惨淡,尽染昏黄”进一步渲染这种悲痛之情,“愁云”以移情之艺术手法去表现词人的情感,更具震撼力。茫茫天地一片昏黄,贫苦地区学童的生活不见日光,怎不令人肝肠寸断?
过片句衔接自然,见此情景,词人禁不住泪流满面,心酸不已。“心酸能有几多长”化无形之“酸楚”为有形可感,突出悲痛之深。都说十年寒窗苦读,只为圆了心中的梦想,可被冻伤的学童们,他们处于这样的学习环境,能实现心中的梦想吗?作者不由得道出:“好梦应归归不得,凛冽寒窗”。此“寒窗”一语双关,本义指学童的教室受到朔风侵袭,确是凛冽“寒窗”,引申为学童读书的艰辛,从中足见作者用词的精妙,思维的缜密。
河传·“我要读书”
看到那些孩子祈求的眼光,喃喃自语“我要读书”。想起“少年强,则中国强”。无语,热泪滂沱
春去,花苦。老墙残础,入眼危途。也无涓滴润焦枯。荒芜,孩儿啼血呼。
有人杯酒歌楼舞,朝还暮。金子飞如雨。上清居,还读书。丰腴,我成龙马驹。
此词布局合理,意思分明。词人采用对比手法,突出贫困地区的学童“读书难”的社会问题。上片着笔于贫困地区的学童难以求学的现状,运用白描手法即刻勾画出学童读书的困境:既无良好的教学设施,又无良师的教导。“啼血呼”道出他们强烈的愿望,却又是那么的无助,可谓字字滴血。下片逆转,着笔于富家子弟挥金如土的奢侈生活,他们不费吹灰之力便可“成龙马驹”。全词通过“寒门”子弟与“士族”子弟的鲜明对比,揭露了社会贫富不均的现状,极具讽喻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环境与教育资源表示担忧。
作者惊见贫困地区的学童照片,禁不住感慨万分,从而写下几行伤心字:“花睡,烟累。瘦云滋味,小萼成悲。远方春草总参差?萋萋,东篱蔬菜稀。 一张残纸南窗底,难书意。徒作伤心字。小时衣,依旧披。心期,欲登应有梯。 ”(《河传·徒作伤心字》)词人将照片上的内容以拟人手法形象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对学童的生活困境表示深切的同情,然“徒作伤心字”也,一种无奈之感渗透其间。
民工的生存状态亦是社会难以解决的一大问题,宋彩霞如实地反映了这一现状,如以下两首诗:
菩萨蛮·寻活民工
余每见三五寻活民工瑟缩、紧靠,一个馅饼,一碗水,吞下的岂止是苦涩
浓云薄雾循环织,面容憔悴伤心碧。日影下帘钩,人儿愁上愁。
江湖音浩渺,消息依稀少。海角又天涯,萧萧两鬓华。
当我们享受着丰富的物质生活时,还有谁会想到有一群“寻活民工”挣扎在生存线上呢?宋彩霞关注到了这个最底层的群体,将他们的凄惨生活付诸笔端,读来让人心酸不已。此词上片勾勒出民工的愁容,下片道出外出民工四处漂泊的生活。这般劳苦,换来的却是得以勉强充饥而已。年年如此,不觉然已是两鬓斑白了。寻活民工的生存状况折射出的社会暗角告诉世人:社会不尽是美好的,还有待完善的地方,这样的社会问题,如何解决?
酬木白《民工老鲁》见寄
别却妻儿与老娘,山南地北打工郎。
三方眷恋孤人泪,万缕辛酸一碗汤。
愁里看愁才正午,梦中说梦已千场。
谁知忧患为何物,但有民心不可伤。
这首诗以自然朴实的语言道出了民工们的心声,显示了一位真诗人的责任意识。作者以一位外出打工的民工自述开篇;颔联上分句写三方俱是孤独,唯有相互牵挂,下分句写打工生活的辛酸;颈联以重字对接的方式渲染了民工的孤苦内心;尾联自然收束,提升了诗的思想境界,“但有民心不可伤”反映了深刻的民本思想,力透纸背。
“豆腐渣工程”是社会的一大毒瘤,如何反映这一现象?宋彩霞的选材有独到之处。在汶川地震中,倒塌惨烈的建筑多为学校,致使很多花季少年不幸死亡。而学校边上的房屋大多未倒塌!她心中悲痛,怅然之余,迷茫有问,从而写下了《忆秦娥·问》:“天应哭,楼房尽倒师生屋。师生屋,豆渣真个?怎生能赎! 欢声顿寂谁能卜,冤魂带血难瞑目。难瞑目,伤心多少,这般残酷!”全词无一句难解,然作者以激愤的情感向世间叩问,反映了深刻的社会问题:为什么校舍多为“豆腐渣工程”?社会将如何为师生的生命买单?
宋彩霞不仅关心民生民计,同时也关心人们的生存环境。雾霾是当今非常严重的环境问题,直接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针对这一现象,她以《苏幕遮· 京城一日》记录了京城一天的所见:“恨无穷,霾不尽。大野寒欺,路上人沉闷。口罩遮腮眉一寸。缓缓车流,十里成蛇阵。 冻云深,昏月近。暮想朝思,不得东风信。更向高山深处问。天若有情,许个蓝天印。”此词上片写路上所见到的雾霾景象,描写形象,“不尽的雾霾”真让人“恨无穷”也;换头句以“ 冻云深,昏月近”继续深化雾霾造成的景观,并以“天若有情,许个蓝天印”作结,表达良好的愿望。
关于民生的题材很多,宋彩霞能以独特的视角,将笔触及到社会的各方面,尤其是对底层人们的关注与同情,足见诗人最真切的人文关怀与民本思想。
评者简介
张金英,网名南国英子,笔名英子。女,70后,粤人居琼。好写作,爱诗词,尤喜古诗词鉴赏,著有各种评论五百余篇。诗词作品和诗评散见于《中华诗词》《诗刊》《诗选刊》《心潮诗词》《海口日报》等多种刊物,获国内诗词赛事一二等奖若干。
作者简介
宋彩霞,笔名晓雨。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中华诗词》副主编。
打开如下链接,参看更多英子评诗:
【英子评诗】第71辑:诗从灵性出,情自笔尖流 ——赏评余秀玲诗词
【英子评诗】第68辑·首届中华诗人节作品选评:简评杨逸明七律两首
【英子评诗】第66辑·眼中世界,笔底风云——段维时政诗初探(上)
【英子评诗】第67辑·眼中世界,笔底风云——段维时政诗初探(下)
【英子评诗】第61辑·云帆丁酉诗词选评:赏评范诗银、魏新河词两首
【英子评诗】第60辑·云帆丁酉诗词选评:赏评高昌、江岚诗两首
【英子评诗】第59辑·云帆丁酉诗词选评:赏评抱朴书生、曹初阳诗两首
【英子评诗】第58辑·云帆丁酉诗词选评:赏评陈仁德、段维《蝶恋花》两首
【英子评诗】第57辑·云帆丁酉诗词选评:赏评杨逸明、星汉诗两首
【英子评诗】第56辑·云帆丁酉诗词选评:赏评熊东遨、周燕婷诗两首
【英子评诗】第55辑·云帆丁酉诗词选评:简评刘能英五绝仄韵诗五首(二)
【英子评诗·第54辑】香墨流高韵,清溪发正声——《高溪流韵》赏析并序
【英子评诗】第53辑·云帆丁酉诗词选评:简评刘能英五绝仄韵诗五首(一)
【英子评诗】第48辑·点评曾齐禄、陈治华、修之等云帆诗友作品
【英子评诗】总第45辑:赏评黎山处士《次韵东坡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英子评诗】第34辑:一抹春风欲带香,襟上相思老--品读孙文清词四首
【英子评诗】第十七辑·巧用烘托,英子支招——从花香一扇风《夏荷飘香》说起
【英子评诗】第二辑·张金英:赏评梦醒红尘《天仙子·冬夜有感》
【英子评诗】张金英·难寻最是此中味 ——浅谈林 峰《临江仙·凤凰城》之“三味”
云帆·个人专辑集结号(不断添加中)
作者:张金英;编辑:带月登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