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丧葬之礼中最高规格的黄肠题凑是怎样一种存在?
黄肠是指材质,即黄色木心的柏木,题凑是指构造方式,即柏木头靠头堆叠在一起,与棺椁垂直排列。黄肠题凑是砖石墓流行前,以木材作为墓室墙壁的一种高规格墓葬,东汉以前比较常见,一般只有帝王及后妃、诸侯王、特旨嘉许的朝廷重臣,才有资格享受这种墓葬方式。
黄肠题凑墓制
在砖石墓流行前,竖穴墓的墓室分割,采用的就是黄肠题凑。材质用黄木芯的柏木,去皮并加工成规则的枋木(矩形截面),正好留下黄色木芯,故曰“黄肠”。堆叠的方式一律头靠头(题)挤在一起(凑),与棺椁垂直排列,故曰“题凑”。
黄肠堆叠,采用自然堆叠方式,不用榫卯,缝隙处可以加薄木片填塞。黄场的尺寸没有定数,一般厚度30公分左右,宽度40公分左右,长度1米左右。如此大的木芯,所选择的树木的直径至少60公分。
黄肠题凑将墓室分割成,前室、中室、后室、耳室和便房等。黄肠题凑所需木材的数量不等,视墓主人的身份而定。在已经发掘的墓葬中,最少的有一千多根,最多的有二万一千多根柏木,至少需要二百亩,长得密密麻麻的森林。
黄肠题凑葬制的演变
黄肠题凑最早见于《汉书霍光传》:“光薨,赐梓宫,便房,黄肠题凑各一具。”直到在石家庄小沿村发现的无名汉墓种,第一次发现了黄肠题凑葬制,才慢慢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
其实,严格意义上讲,黄肠题凑只有在西汉才有,西汉之前只有“题凑”记载,也就是说,材质并不局限于柏木。《吕氏春秋·节葬篇》记载:“题凑之室,棺椁数袭,积石积炭,以环其外。”
西汉以后,以专用的柏木为题凑材质,才有了黄肠题凑葬制。不过,到了西汉末年,其他材质也有所使用。在江苏高邮发掘的天山汉墓,其中有857根木材,端头涂有黄色颜料,就是以楠木代替柏木。
到了东汉末年,又出现了以石材代替柏木的葬制,称为黄肠石。《后汉书·礼仪志》载:“建造陵墓时,方石治黄肠题凑便房如礼。”在河北定县东汉诸侯王大墓中已有实物证明。
黄肠题凑最早是天子和诸侯王的专享,后来逐渐扩展到士大夫阶层,只要受到皇帝的特许就可以使用,比如霍光。
历史上,有个大臣很有意思,生前被特许建造了规格与皇帝等同的大墓,死后却没享受得到。此人就是汉哀帝的男宠董贤。
按史书记载,汉哀帝对董贤的宠爱达到了没有节制的程度,除了生活中的赏赐外,还给他在自己身边建造了陪葬墓。墓制的规格完全逾制,其中就有黄肠题凑。 《汉书·董贤传》: “令将作为贤起冢茔陵旁,内为便房,刚柏题凑。”
汉哀帝驾崩后,太皇太后王政君免去董贤大司马职务,董贤惊恐之下当天就自杀了。董贤死后,家人不敢发丧,悄悄地将他掩埋。
比董贤还要悲催的是汉哀帝的老妈,史称“丁姬”。因为汉代“大礼仪之争”,丁姬被逾制称“共皇后”,以皇后礼下葬。王莽上台后,以礼制不合为由,下令掘了丁姬的墓,按诸侯王礼重新下葬。
2011年在山东定陶县发现的汉墓,据考证,极有可能是丁姬之墓,该墓保留了黄肠题凑的规格。
目前发现的黄肠题凑墓
目前已经发掘的黄肠题凑墓很多,大多为西汉诸侯王墓。
战国秦公大墓:秦景公之墓
长沙象鼻嘴一号墓:西汉谋位长沙王,及其妻子之墓,具体身份无法定论;
陡壁山一号墓:身份不详;
北京大葆台一号墓:疑似西汉燕王刘旦或广阳顷王刘建之墓;
老山汉墓:身份不详;
石家庄市小沿村属诸侯王墓:身份不详;
邙山东汉晚墓:黄肠石墓,主人不详;
高邮天山汉墓:广阳王刘建
徐州土山东汉墓:彭城国王墓,黄肠石墓;
河北定县汉墓:中山简王刘焉;
山东定陶汉墓:疑似定陶恭王妃丁氏(即汉哀帝生母)
黄肠题凑虽然用材奢华,但也有一个弱点,防盗性能差。在已经发现的黄肠题凑墓中,被盗墓贼砍穿,甚至烧毁黄肠题凑的很多。随着砖石墓的逐渐兴起,东汉以后,黄肠题凑这种葬制逐渐消失在历史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