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派丹法中的丹道治病法

(摘录)

陈毓照
所谓基础功,自然是今后继续修炼其他各步功法的奠基功夫,所以必须首先炼好基础功。而且在续炼以后各步功法时,都必须先炼本功作为开路。除坐姿有部分要改平坐外,其它始终保持本功姿式。
本功共分五个小步序:
1、坐姿
把右脚底贴近左脚腿,脚跟抵住肾囊。女性则应抵住牝道口,故女性最好能用“跨鹤坐”,即左右两膝盖重叠上下对齐,两脚背分向两侧平放。若遇残疾朋友,可改用卧功、平坐或斜靠椅背,可任取对自己方便的一势,再屈其左腿,把左脚跟放在右大腿上,亦可左右对调。
2、调身
臂部尻骨向后突出,胸前人字骨微向前降(以上是“含胸拔背”之分解姿式),头平正,眼轻闭,鼻对脐,舌舐上腭,耳对肩,放松腹以上的气力,集中气力于丹田气海间,全身放松,任其自然,两手掌重叠向上(男右下左上,女左下右上),或持子午连环诀,放在脐下大腿处。
3、调心
调心,就是调意念,停止所有思虑事务,将两目凝视于天目穴之外,仿佛见一片白光,再两耳回听于鼻孔外方寸之地“通天窍”之息,使光气混合,上下交流,融成一体;再全神贯注,将和合之光气,随意念缓缓集中于丹田(可以以脐为中心,也可以脐下一寸三分),这就叫正念。要求光气凝集,心如止水,一念不生,这是归根复命的调心法。因意念和呼吸本来就依附在一起,是直截了当地将意念从后天呼吸起动处(即“念头起动处”)回向于婴儿在脐带未剪断前的母腹呼吸处,令神归气聚。
4、调息
调息,就是把呼吸调控到悠缓细匀的深长之息。西派丹法的调息和调心一样,必先从鼻孔外之“通天窍”呼吸起动处调起,并且也和调心一样,先把两目之光调融在一起,通称“双瞳抱一之术”。
双瞳抱一后,心念一静,气便下降到通天窍,与耳听之息相协调,呼吸便不控自控,故简称之为“锁鼻术”。将两目瞳神注视于天目穴之外,使之金光闪烁,光辉耀眼,两耳听息片时,使之气息平和,气机盈溢,直到视听结合,光气混融,天目穴外之“虚空”和“通天窍”之“虚空”也自然连成一片,以至忘其何者为穴,何者为窍。再将光气随意念以通天窍为中心向鼻孔吸入,缓缓地把气吸入肺部(即两肋内侧)稍停,意念耳、目、光气三者相依不舍,同行同住,然后像炊烟一样,缓缓地由它自然呼出,不要存丝毫呼的意识(以后凡遇呼气,均以此法为准)。
反复呼吸三次,再把鼻孔外之光气吸入肺底(两肋内侧下端)稍停,然后如前缓缓呼出。反复呼吸三次,再把鼻孔外“通天窍”与两眉中“天目穴”视、听团成之光气,想象成一轮光辉皎洁的圆月或红日(体实阳燥体质想象月亮,体虚阴寒体质想象红日),深长缓慢地视听和圆月一路依持送归肚脐,光明朗彻,让下腹充满光气,并略略施压,使小腹向外凸出,略停片刻,再细细柔缓呼出之,此时小腹向里缩,为完整的一次,为一个循环的“通灵呼吸法”。
反复行之,终而复始,不计遍数。行到后来,在光气进入脐轮后,出去的光气一点也没有了,不复有呼吸入出感。如准备不再加意念呼吸了,便定心、定息,用神意抱住这团圆月或光气不动,这时气机潜伏于小腹之中,光气弥漫渗布于全身上下,并上彻于“通天窍”和“天目穴”之外与宇宙光气融合在一起。这时我的另一个意念也便随光气跟停之于上,上下兼顾,自身的小宇宙也便与天地的大宇宙,陶融成一片,“恍兮惚兮”的进入定境,从而达成调心与调息相互依持的高层次指标。
天乐子诗:
调息须调真息息,炼神要炼不神神。
此重心息相依法,始合夫妻胶漆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