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秘解.外篇第五》天地篇第七段 泰初有无无有无名
【原文】7
泰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物得以生,谓之德;未形者有分,且然无閒,谓之命;留动而生物,物成生理,谓之形;形体保神,各有仪则,谓之性。性脩反德,德至同于初。同乃虚,虚乃大。合喙鸣;喙鸣合,与天地为合。其合缗缗,若愚若昏,是谓玄德,同乎大顺。
【注释】
閒(jiàn):閒字之古体,今又简化为间,指两物之间的缝隙。
留:滞静,与动相对应。
喙(huì):鸟嘴
缗缗(mín):泯合无隙
【译文】7
万物萌动之前的太初有“无”这种物,此时没有“有”,也没有名字可以称谓。“一”就是自无而来,“一”有了仍然没有形质。万物得以生,就叫做德。“一”是未形成形体时禀受的阴阳之气吻合一体而无一丝缝隙,其阴阳已经成型就叫做命。静中生动,运化自此不停,从而生成万物。万物生成生命的机理具备,这便产生了形体。形体保护道物心神,心神养育统领形体,各有各的职责法度,这心神就叫做本然之性。性修反过来即是德修,德修而同于生之初便为德之至了。同于生之初即一派虚无,虚无才能大,浑然无际大道境界。此时口口相对,喙喙相合,应答鸣合,天地人我不分,与万物合为一体。其合紧密,似愚如昏、无觉无知,此谓之玄德,且与大顺等同。
【要义秘解】(外5 -7)
此段言道物演化及万物生成过程。
泰初,万物生成前,道物未动之时;
无,无名时之道,未动故无有无名,即泰初。泰初指万物状态,未生;无指道物状态,未动;
一,无名动为一,故谓无为“一之所起”。一是道物刚要开始运化,未成物,故谓“有一而未形”。物成方有形质。
德,物因为有德才能生出来。德是什么?德是道物的集合,无一定数量的道物,物也是生不出来的,因为道物极少,还没等物生道即没了,所以必须有德能将道物集合到一起,达到足够数量才行,因此万物无德不生;
命,一即命,道的最原始状态。此时,未成物形,但已有阴阳分别,阴阳虽分然却合一;
形,静动变化,终则物生,物有形质,故谓形;
性,与形对应的是神,神在内,形为外,形保神,神养形,此神即是性。
性即命,命即性,故谓人身性命,实则都是道物所化,故曰“性脩反德”,性修即道修,道物增加也就是德的增加。为道一直修下去,其德越来越进,最后可以至于生之初,即道充德备状态。那时,“同乃虚,虚乃大。合喙鸣;喙鸣合,与天地为合。其合缗缗,若愚若昏,是谓玄德,同乎大顺”。
玄德,与天德对。天德,生之初谓天德,其德天然而有故名;玄德,则非是生之初德,而是通过依法锻炼而来。
大顺,无不适宜、无不相应,无阻无碍,处处通达,这就是完全进入道的境界。
玄德、大顺皆见于《老子》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