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A086:荏苒几盈虚,有味是清欢——读《时光荏苒,我自清欢》
文/望月听雪
“始知青鬓无价,叹飘零官路,荏苒年华。今日笙歌业里,特地咨嗟。席上青衫湿透,算感旧、何止琵琶。怎不教人易老,多少离愁,散在天涯。”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人生是一条不可追溯的河流,多少良辰美景都无声地从指缝间滑过,我们为什么不能多留心一点,在忙碌之余学会给人生一些时间驻足、倾听,感悟时光中一切美好和喜悦的瞬间。”
《花落的声音》——张爱玲
“早晨,满桌的落花静卧在那里,安然而恬静。让人怎么也无法相信,它曾经历了那样一个惊心动魄的夜晚。”
“玫瑰花瓣即使落了,仍是活鲜鲜的,依然有一种脂的质感,缎的光泽和温暖。”“看着它们脱离枝头的拥挤,自由舒展地躺在那里,似乎比簇拥在枝头更有一种遗世独立的美丽。”
“曾经养过一盆茶花,就是这样触目惊心的死法。”“不知那么温和淡定的茶树,怎会开出如此惨烈的花。”
“只有乡间那种小雏菊,开得不事张扬,谢得也含蓄无声。它的凋谢不是风暴,说来就来,它只是依然安静温暖地依偎在花托上,一点点地消瘦,一点点地憔悴,然后不露痕迹地在冬的萧瑟里,和整个季节一起老去。”
这厢读张爱玲倾听花落的声音,那厢里忆起凄凄婉婉、悲金悼玉的一阙词来,“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两厢里比较,还是张爱玲的雏菊更添清纯的妩媚,更显活泼洒脱、生命如炽。“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无事此静坐》——汪曾祺
“无事此静坐,一日似两日。开眼三千秋,速如驹过隙。”
静,是一种气质,也是一种修养。诸葛亮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心浮气躁,是成不了大气候的。静是要经过锻炼的,古人叫做“习静”。唐人诗云:“山中习静朝观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静,不是一味地孤寂,不闻世事。我很欣赏宋儒的诗:“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唯静,才能观照万物,对于人间生活充满盎然的兴致。静是顺乎自然,也是合乎人道的。“静思往事,如在目底”。下笔的时候,也最好心里很平静,如白石老人题画所说:“心闲气静一挥。”
不喜繁华,不喜喧嚣,静静的坐在一隅,喜欢墨守一段文字,静赏一幅画卷,静听一首音乐。“清风出袖,明月入怀。”“曲水流觞却难醉,墨书千秋孰曾忘。”静守时光,点滴温婉,宁静致远,淡泊明志。
《童年与树》——安妮宝贝
“一串红也是可以吃的,花根出的清露甜得如同蜜水。”“法国梧桐,枝繁叶茂,淡淡的金色光斑从浓密的绿叶里筛洒下来,在柏油马路上跳跃晃动,铺成闪烁的光影。夏天在树下搭桌子吃饭,啃西瓜。”
感慨和自己童年记忆里的何其相似,斑驳的老树皮、晒得黑亮的柏油马路、校园公园里火红火红的一串红,摘一把津津有味地吸。那个年代糖都是奢侈品,如此甜美的味道自然是孩童们觉得弥足珍贵的。童年的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高大的法国梧桐如今难以见到了,只记得南京中山陵的梧桐大道还留有昔日记忆中的模样,极有沧桑感。“一点残红欲尽时。乍凉秋气满屏帏。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这是《读者》集结成册的其中一本,经过亿万读者的阅读传播沉淀而成的美文精华,具有深广的影响力与历久弥新的力量,“中国人的心灵读本”。一半烟火,一半清欢。没有惊心动魄,只有平静淡泊的人生。
兰香泼墨,似火的流年里,喜欢在文字里徜徉。在这里,可以穿山越岭,淌过小溪,听泉水叮咚。可以漫步云巅,赏云蒸霞蔚。可以领略山河,看古今磅礴。在行云流水的文字里行走,恋它的倾国倾城,闻它的悠远清香,爱它的孤寂与美丽,在灵魂深处的梦里翻阅岁月留给我们的痕迹。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一幅画面,一曲笙歌,几滴墨香,几声欢笑,月华如水,美得为之憔悴,刹那芳华间,我自清欢。“我见喜悦,是薄晨中的荷,淡淡飘逸而出,透着人世间的欢与愁。喜悦见我,是一低头的羞涩,是一举手的婀娜。”荏苒几盈虚,人间有味是清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