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批国保--石窟寺及石刻(3)

本篇要目:

******************************************

21大智彭氏家族石刻

明                         江西省安福县

22西天寺造像

南北朝                     山东省淄博市

23洪顶山摩崖

南北朝                     山东省东平县

24圣经山摩崖

金至元                     山东省文登市

25青天河摩崖

南北朝至唐                河南省博爱县

26西明寺造像碑

南北朝                     河南省新乡县

27升仙太子碑

唐                        河南省偃师市

28崇唐观造像

唐                        河南省登封市

29元次山碑

唐                        河南省鲁山县

30云梦山摩崖

宋至民国                     河南省淇县

******************************************

21.大智彭氏家族石刻


大智彭氏家族石刻位于江西省安福县山庄乡大智村,现存16处,散布在大智村旁约1公里长的古道、田垄一带的花岗岩石上,可考释文字六千余个,记载的是明朝正统八年至弘治六年(1443-1493年)官宦之家彭氏家族历史。因此,大智石刻也被文史界称为“彭氏家谱”。


彭氏家族时称“父子四进士”(彭贯和其子彭彦充、彭华、彭礼),显赫一时。石刻内容涵盖彭氏家族半个世纪的升迁、寿诞、丧事等家事、族事。刻石或圆或扁,石刻字体阳镌正楷,大者近尺,小者盈寸,苍劲凝重,颇具古拙刚毅之气。据考察,石刻历时51年,由彭氏三代接力完成。

2006年6月,国务院核准大智彭氏家族石刻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2.西天寺造像


西天寺造像位于山东省淄博市。西天寺是南北朝时期后赵皇帝石虎所建,初名为兴国寺,后改为广化寺,几经兴废。北魏时期达到鼎盛,寺院南北跨度1.5公里,是当时国内寺庙建筑中规模较大、佛像数量较多、香火较盛的一座。明初在广化寺旧址上重新建寺,更名为西天寺。西天寺造像5.6米,是华东地区现存最大的单体石佛造像,俗称“丈八佛”“无量寿佛”。寺内正殿九间,砖木结构,红砖绿瓦飞檐斗梢。正面供高达丈余的铜铸释迦牟尼坐像,旁立佛家众菩萨塑像,两侧序十八罗汉塑像,前殿供弥勒佛像,两庑为执事房,另有僧舍院落多重。

西天寺造像为北魏时期遗物。佛像身高5.6米,宽1.8米,厚1米。造像头饰螺髻,面庞丰满,身披通体袈裟,袒胸赤足,面南直立于高高的莲花座上。佛像面部表情生动,眉清目秀,微含笑意。远远望去,气势雄伟;近前瞻仰,衣纹清晰,威武高大。2016年建大殿保护。

据资料记载,1936年,梁思成曾携夫人林徽因来西天寺对石佛进行测绘,从当时的照片看,造像尚完整,而今不足百年,却口部与手部皆残,惜哉。


大殿以东院落内,有东西并列的圆形塔六座,俗称棒棰塔,为该寺以往主持名僧骨灰葬地。另在寺南约1500米处有塔群,矗立石塔六座。六塔东西排列,除两座较小外,余四座塔基径长约丈余,高约三丈有余,系纯石结构的八棱七级石塔,雕刻剔透玲珑,人物鸟兽惟妙惟肖。今寺系清代重修,悬山式木质结构,主体建筑为25.5米,长19.9米,面积为505.46平方米。有清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的牌匾和明代天顺间(公元1453-1464年)贡生曾观生、曾乃生,清代乾隆丁丑科进士曾西元,乾隆壬戌科进士曾重登以及曾清扬等的题刻木板楹联7对;还有西天净土历代祖师古檀木牌;


一佛二菩萨造像 西天寺旧址出土的北魏佛头像

2006年6月,国务院核准西天寺造像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3.洪顶山摩崖


洪顶山摩崖刻经。自从1989年发现以后,已有不少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慕名而来,观看刻经。它的发现,对解开史学界的“安道一”之谜,对研究这位视史传经体大书法家的身世、经历及中国文字从隶到楷的转变具有关键作用和史料价值。因“安道一佛教”观念是“涅若性空”观,他在此处书刻的是“文殊 若”,“摩诃 若”经等。东边是属名“僧安道一”的“文殊若”刻经。经文出自梁曼陀罗仙和僧伽婆罗译本中。全文共98字,文中以佛主如来与文殊菩萨对话的形式,禅释出僧众如何修成大智慧到彼岸的“性空”思想,在佛经中占重要地位。


南山崖有刻经三处:最东边一处是记述中印度高僧法洪的身世及来东土讲经及经文的大体内容,可以看出,安道一亦是信奉的中印度大乘僧法洪的性空理论。最后纪年是“大齐河清三年岁次……纪年”,这是二洪顶最明确的北齐年代纪年,即北齐武成帝高湛二年,(公元563年),在山东乃至全国是最早的刻经纪年。


中间是“大空王佛”佛名题刻,全高2米,宽1.3米,其书体风格与北崖同出一辙。最后一篇经文与“风门口碑”处所刻“文殊若经”相同,但此处字体大近一倍,全用隶中带楷书写。特别是“无”字,更突出的表现出隶的拙朴道劲,楷的工整严谨,不失为一篇精彩的范文。

2006年6月,国务院核准洪顶山摩崖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4.圣经山摩崖


圣经山摩崖位于山东省文登市区西25公里圣经山巅。圣经山不仅有其独特的自然风光,而且还蕴藏着丰富的道教文化,是中国道教全真派的发祥地。


据史书记载,远在汉唐之际,这里就寺观林立,洞庵毗连,香火不绝。至今,圣经山还遗留下混元殿、三清殿、三官殿、众仙坟、朝阳洞、老君庙、龙王庙、山神庙、东华宫、东华洞、玉皇阁、天门、卧仙石等众多道教遗迹。圣经山主峰海拔385米,其山顶矗立着一块长约15.6米、高约6米的巨石,其上阳面阴刻有《太上老子道德经》上、下两卷,146行五千余字,每字长约10厘米,颜体楷书,略带魏风,圣经山因此而得名。


《文登县志》载:“此摩崖大抵金元诸真人所为”。至今,圣经山还遗留下混元殿、三清殿、三官殿、众仙坟、朝阳洞、老君庙、龙王庙、山神庙、东华宫、东华洞、玉皇阁、天门、卧仙石等众多道教遗迹。 山上巨石“月牙石”长16米,高6米。石上刻老子的《道德经》,上、下两卷,连同附记,共6000余字,字径10厘米,隶书变体,近于楷书,苍润古拙。虽经长期侵蚀,字迹尚可辨识。无年款。山的东南朝阳洞旧有五祖七真石像。七真为金元时师事王重阳的马丹阳、邱处机等七人,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曾建东华宫于此。

2006年6月,国务院核准圣经山摩崖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5.青天河摩崖


青天河摩崖位于河南省博爱县许良乡丹河口东岸系世界地质公园。又名石佛滩摩崖造像。现存佛龛54个、大小造像86尊,多为一佛二弟子。大者高80余厘米,小者约15厘米,大多盘坐于莲花座上。另镶有三块记事石碣,字迹不清。下款为“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年)”。


青天河之水天上来,这里三步一泉,五步一瀑,青山绕碧水,绿树掩古寺,飞泉流瀑,如诗如画。有世界独一无二的天然长城及世界奇观石鸡下蛋;有中原独一无二的高山峡谷湿地景色;有最大出水量每秒7立方米、洞径2.18米的“华夏第一泉”三姑泉及由此泉水形成的长达7.5公里的大泉湖。


这里碧波荡漾,妩媚婉约,水随山势,百转千回;野鸭随水势,掠过水面,水天一色;两岸绿色掩映,猕猴嬉戏其中,湖内行船荡舟,舟移景异,船在画中走,人在画中游,如游漓江,似进三峡,置身其中,您将从生活压力中解放出来,得到最畅快最松弛的休闲。


进入西峡,两岸青峰翠岭,水面一平如镜,杨柳临溪傍水,荆林神韵通幽,古朴小舟伴着暮归的老牛和牧童,一片田园牧歌式的风光呈现在眼前。而游程中,产生于7000万年前至今唯一身上有文字记载的世界罕见天然大佛、距今1500年的北魏摩崖石刻、北魏官道等人文景观,会使你在这静谧的环境中返朴归真,去细细地体味和追溯历史的脚步。

2006年6月,国务院核准青天河摩崖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6.西明寺造像碑


西明寺造像碑,位于新乡市西南14公里,新乡县翟坡小宋佛村西北。该造像建于北魏时期,石刻造像通高4.8米,宽1.65米,背光呈莲花瓣形,正面雕一佛二菩萨,本尊为无量寿佛,两侧菩萨为观世音和大势主,统称“西方之圣”,石刻通体雕刻则细腻,线条流畅,被国家省有关专家誉为“年代之早,行体之大,艺求之精,中原之冠”,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

西明寺造像碑立于新乡县翟坡镇小宋佛村西北隅的新乡县历代石刻艺术博物馆内。造像碑通高4.8米,属单体石刻造像。背光呈莲瓣形,正面雕一佛二菩萨三尊立像。佛像面相清瘦,身着褒衣博带式袈裟,右手施无畏印,左手提香包,身体修长。胁侍菩萨像均头戴三叶高宝冠,身披“X”形披巾,下身着百褶长裙,立于狮子承托的莲台上。


左侧菩萨左手执净瓶,右手握莲蕾;右侧菩萨双手握莲蕾。三尊像身后为火焰背光,雕刻有化佛、飞天。背光双侧上部各浮雕龙纹一个。背光背面线刻一帷幔,菩萨坐于方形莲座上,前有侍女,后有菩提树。佛像基座方形四面刻捐资人题名,下为宝装覆莲座。西明寺造像碑不仅形体高大,而且表现出典型的北魏晚期造像风格,是北魏晚期造像碑中的精品。


2006年5月25日,西明寺造像碑正式被国务院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7.升仙太子碑


升仙太子碑,作者武则天,唐朝女皇帝。位于洛阳市东南约35公里,偃师市府店镇缑山之巅。碑高6.70米,宽1.55米,厚0.55米,盘龙首龟座高1.3米。碑文创作于699年,记述周灵王太子晋升仙故事;共有34行,武则天亲书包括碑额在内的2129字,薛稷题写上下款33字,总字数2162字。


武周圣历二年(公元699年)二月初四,武则天由洛阳赴嵩山封禅,返回时留宿于缑山升仙太子庙,一时触景生情而撰写碑文,并亲为书丹。碑文表面记述周灵王太子晋升仙故事,实则歌颂武周盛世。笔法婉约流畅,意态纵横。碑额“升仙太子之碑”六字,以“飞白体”书就,笔划中丝丝露白。碑文33行,每行66字,

行书和草书相间,接近章草书体。碑文上下款和碑阴的《游仙篇》杂言诗、题名等,分别出自唐代著名书法家薛稷、钟绍京之手。历代书法爱好者都视“升仙太子碑”为书法艺术珍品。升仙太子碑历经1300余年风雨沧桑,依然矗立于河南偃师市缑山之巅,这方武则天撰文书写的巨碑,彰显著这位女皇的雄才大略,饱含著书法神韵。她开草书刊碑之先河,不失为女书之精品。碑额“升仙太子之碑”六字,巧隐十个鸟形笔划,作为唐代飞白书遗存未几中的佼佼者而被书法界推崇。

2006年5月25日,升仙太子碑正式被国务院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8.崇唐观造像


河南省登封市城北书院村。崇唐观始建于唐,现存清代老君殿一座,硬山灰瓦顶。殿内存有唐代石雕造像,像高2.80米。须弥座上刻有“大周隆唐观敬口元始,长寿二年(693年)十月十五日毕工谨记”。观内另存唐代碑刻两通,清代碑刻一通。

崇唐观原名隆唐观,因避讳唐玄宗李隆基而改名崇唐观,位于登封市区北老君洞前的逍遥谷中。老君像,安放在老君殿的中间,通高2.8米。老君坐在须弥座上,神态自如,须弥座上浮雕有五伎,分别为弹瑟琶、吹笛、舞蹈,座上方刻有隶书年号,由年号可知该造像雕造于693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河南最早的道教老君像。

雕于武周长寿二年(693年),石制,通高2.8米,坐于须弥座上,面部丰富,神态丰富,神态沉静,安详自如。座上浮雕5伎乐,自左至右分别为弹琵琶、吹笛、舞蹈。座上方刻隶书。该造像是河南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道教老君造像。

2006年5月25日,崇唐观造像正式被国务院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9.元次山碑


元次山碑,又名容州都督元结碑,全称《唐故容州都督兼御史中丞本管经略使元君表墓碑铭并序》。碑原在河南鲁山县城北青岭元结墓前,现位于鲁山县鲁山一高校园内,外有明代修建之碑亭为其遮挡风雨。


系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于大历七年(公元772年)63岁时为好友元结亲手撰写并书丹的悼文。全文以寸半见方的楷书写就,字迹浑厚雄健,遒劲秀拔,气势磅礴,充溢着宁折不弯的浩然正气。是颜体的代表作品之一,其拓片曾于1972年赴日本展出。


元结碑为青石雕刻而成,碑额缺失。碑身为长方体,高1.9米,宽0.95,厚0.28米,右下角残缺。碑文四面环刻,也称四面碑,正背两面各17行,两侧4行,行字数33—35不等,全文1383字。首行题:唐故容州都督兼御史中丞本管经略元君表墓铭并序”。记述了元结的世系、生平事迹及死葬年月,多处表达了颜真卿对元结的敬慕之情。碑文已收入《颜鲁公论文集》,大部分完好,缺203字。

2006年5月25日,元次山碑正式被国务院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30.云梦山摩崖


河南省淇县城西南云梦山。摩崖石刻分布在云梦山上圣庙、小峰门。共有元明清等代摩崖题记、碑刻约二百品。其中,元代卫辉路总管府判官、新授同知镇江路总管府事开德常、明代御史孙征兰等名人撰书,赞美水帘洞、云濛山仙境和修复云濛山古建筑之事。石刻保存完好。


云梦山摩崖石刻位于淇县县城西南15公里的太行山东麓余脉的云梦山。主要有宋代石窟、元、明、清各代的摩崖题记100余品,明清的碑碣30余快,还有孙膑洞、毛遂洞、道教石塔、石牌坊、三清殿等古建筑,形成了庞大的摩崖石刻群。


五里井石窟位于云梦山五里井距地表约10米高的崖壁上,凿建于宋代。窟门面向东,窟内平面近方形,深2米,宽1.8米,高1.8米,四壁雕有横向排列的小佛像,现存103尊。五里井石窟为佛教建筑。

“重修道院记”碑在云梦山水帘洞口右侧的崖壁上,刻于元大德三年(1299)。此碑就山而凿,通高3.54米,宽1.20米。碑座就山势雕凿一巨形赑屃(龙生的九子之首,形似龟,力大无穷,平生好负重),前爪犀利,曲颈向内,双目炯炯,遥望前方。碑文为当时的文学家王恽所撰,他用精辟的文字生动地描述了水帘洞的自然美景,追述唐代甄济隐居此山的情况和元代全真学者李志和修复云梦山道院的情景。道教石塔,位于云梦山盆地北山庞涓洞下方,明正德八年建造。塔平面呈正方形,边长1.5米,尖顶,中间有层密檐。通高4.22米。塔南面下部中间嵌一块碑铭。这座道教石塔在河南独一无二,为研究道教在云梦山的活动史和我国道教建筑,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水帘洞口上方镌刻着明万历十一年龙门通判(通判是兼行政与监察于一身的官吏)窦文的摩崖题记“水帘洞,鬼谷先生隐处”。书体魏碑,字大醒目。证实鬼谷子隐居云梦山办学。窦文撰写的《诣水帘洞有感》碑,立于水帘洞口,碑文为七绝一首:“天开玄窍授名贤,地涌灵泉在里边。万古水甘帘不卷,有谁读易绝半编。”字体为行草,潇洒流畅,诗文高度概况了当年鬼谷子办学的盛况,

2006年5月25日,云梦山摩崖正式被国务院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0)

相关推荐

  • 历史文化名人与云梦山

    云梦山,又名青岩山,位于淇县城西南15公里的太行山东麓,主峰海拔584米.这里峰峦叠嶂,云蒸霞蔚,泉涌涧飞,险奇秀幽,素有"云梦仙境"之称.千百年来,许多历史文化名人慕名而来,或创 ...

  • 顾吧:大足石刻游兴

    大足石刻游兴 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早有"东方艺术明珠"和"北敦煌,南大足"的美誉.从唐高宗永徽元年(公元650年)在大足尖子山开凿石窟开始,历五代.宋.元.明 ...

  • 穹窿奇峰威远大老君山

    穹窿奇峰威远大老君山 威远大老君山,古称荣德山,是古荣州得名之山,是诗歌文化之山. 穹窿奇峰大老君山,状如丹炉,是一座道教名山.半山有晚唐道教摩崖神龛造像和开元盛世荣州刺史薛高丘立摩崖碑.山顶有老君祠 ...

  • 第六批国保--石窟寺及石刻(1)

    本篇要目: ******************************************* 1千像寺造像 辽                     天津市蓟县 2五礼记碑 唐至宋       ...

  • 第六批国保--石窟寺及石刻(2)

    本篇要目: ****************************************** 11天下第二泉庭院及石刻 唐至清                    江苏省无锡市 12顾渚贡茶院遗 ...

  • 第六批国保--石窟寺及石刻(4)

    本篇要目: ****************************************** 31彼岸寺碑 宋                         河南省漯河市 32刘碑寺碑 南北朝 ...

  • 第六批国保--石窟寺及石刻(5)

    本篇要目: ********************************************* 41潼南大佛寺摩崖造像 隋至清                    重庆市潼南县 42涞滩二佛 ...

  • 第六批国保--石窟寺及石刻(6)

    **************************************** 51孟孝琚碑 汉                   云南省昭通市 52王仁求碑 唐                  ...

  • 第四批国保--石窟寺及石刻

    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石刻及其他 石窟寺及石刻(共10处) 1891.森木塞姆千佛洞 晋-宋                      新疆库车县 190 2.马蹄寺石窟群 十六国-清    ...

  • 第五批国保--石窟寺及石刻(1)

    四.石窟寺及石刻(共计31处) ********************************** 443.    1.大观圣作之碑 宋                                ...

  • 第五批国保--石窟寺及石刻(2)

    本篇目录: ************************************** 451   9.梵天寺经幢 五代                          浙江省杭州市 452    ...

  • 第五批国保--石窟寺及石刻(3)

    本篇目录: ****************************************** 459   17.受禅碑与受禅台 三国                              河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