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市枳沟镇社区分院:挖掘传统文化 弘扬武术精髓 | 中国社区教育网
近日, “纪念鲁斌修先生诞辰105周年暨第一届白猿通臂拳拳理拳法挖掘交流会”在枳沟镇隆重召开,来自北京、天津、河北等全国各地的白猿通臂拳同门弟子近百人参加了会议。
这次活动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挖掘传统武术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精湛武艺,正确引导广大武术爱好者习武健身,探索武艺和开展武术学术交流活动。
会议由市武术协会会员、鲁斌修先生的徒弟于金奇主持。鲁老的弟子王健康、柳志强等登台致辞缅怀鲁斌修大师为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无私奉献的一生。
最后,白猿通臂拳同门在演练大厅切磋武艺,交流拳法。
鲁斌修(化名),蒙古人,民国二年(1913年)生于北京, 1950年携妻子隐居诸城市枳沟镇西安村后,2000年去世,享年88岁。
鲁斌修先生早年师从通臂拳大师刘月亭,一生酷爱武术,淡泊名利,献身国粹,为白猿通臂拳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习练白猿通臂拳和各种器械以及点穴按摩,涉猎面广,无一不精。他人如其名,崇文尚武,文武兼修,德艺双馨,毕生无偿传授技艺,在当地享有盛誉。
鲁斌修先生所传授通臂拳是我国著名的古传武术流派之一,关于起源历来有白猿、陈抟、韩通等多种说法。
《通臂拳谱》中记载通臂拳源自修武县净影寺之山中白猿,该寺始建于隋朝,此处为太行猕猴的主要栖息地,传说北宋时期净影寺僧人依据山中猕猴编创了此拳,并由净影寺僧人传到了少林寺。这也是通臂拳起源于白猿之说的由来。
目前,通臂拳的起源是不是得自白猿已难证实,但古人“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是从白猿的身上吸取了灵感是毫无疑问的。白猿两臂长而有力,传说白猿的两臂相通,串通如一,可任意伸缩长短,这也正是通臂拳所要求证的功能和境地。拳名通臂,其所追求目标显而易见。
至于通臂拳创始年代,由于目前缺乏史料的记载,难以作定论。明末著名学者黄宗羲在《南雷集·王征南先生墓志铭》的六路歌诀中即有“佑神通臂为最高”的说法。其子黄百家为王征南先生高足,在其《学箕初稿·王征南先生传》一文中,进一步为六路注释:“通臂,长拳也”,说明此拳远在明代就已有流传。
至清末浙江人祁信,始创通臂拳门,又称老祁派。其子祁太昌采各家之长,将流散在民间的通臂单手、击法、练法等柔化合一,继承发展了老祁派通臂拳,形成少祁派拳法。
此后历代皆有传人,清末民初通臂拳大盛,好手辈出。河北、京津一带的刘月亭、张策、刘智和辽宁的修剑痴等均是近代通背拳名家。他们不仅继承了通背拳术,并且不断充实拳法内容,有所创新和发展,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代表人物,为通背拳的理论和技术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枳沟武术文化源远流长,历朝历代,武术豪杰辈出。文革十年,武术的发展道路被严重扭曲,传授与学习武术皆不受待见,鲁先生只能暗中传艺,像他的早年徒弟王健康,王法全,朱健民、于金奇、柳志强、冯坤龙、杨丹青、徐宝忠、孙龙刚、王启利等神神秘秘学艺恐被人所知。
特别是1982年,鲁斌修先生参加《全国挖掘传统武术,抢救武术文化遗产大会》后,枳沟武术文化进入了大发展、大繁荣时期,武术活动广泛受到群众的喜爱,参与武术活动的人员明显增多,武术活动的项目进一步扩大,武术表演和参赛水平也不断提高。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此次此次白猿通臂拳的挖掘整理,通臂弟子相聚共商通臂拳发展大计,切磋技艺,交流了思想,增进了感情,对白猿通臂拳超强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有理由相信,白猿通臂拳的明天将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频共振!
(供稿:陈会联 杨丹青 柳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