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文馆‖刘特《老妈的唠叨》评析
laoma de laodao
我有一个特特特爱唠叨的老妈①。为什么要用这么多“特”呢?请看下面的内容。
当朝阳还未爬出被窝,②我还在做美梦之时,一声惊天动地的霹雷声直冲击我的耳膜,用脚趾头都能猜得出,这是妈妈的“狮吼功”。“臭丫头,快起床!你倒是睡的(得)怪安稳来(唻),我都做了一早晨家务了,你还真好意思啊。赶紧起床,别磨蹭!又不是不知道,八点要上英语辅导班,十点要学钢琴,还有作业没处理完,还有……”我的娘哎,唠叨一旦开始,无休无止啊,除非我服从,且立马服从。于是我只好心不甘,情不愿地起床、洗漱。然后懒洋洋的(地)坐到饭桌跟前③,慢吞吞的(地)拿起一块面包,面包还未进嘴,唠叨声又传来:“刘特,抹雪花膏去!你不知道啊,秋天皮肤最干燥了,你皮肤底子本来就差,如果不涂抹的话皮肤皲裂不说还会过敏啊!洗个脸还偷工减料,你就天天跟我耍心眼吧……”我深知在家时间越久唠叨模式开启可能性越大,于是以最快速度解决了雪花膏又解决了早餐。
一中午的辅导班下来④,头有点晕,眼有点花。幸好回到家看到了满桌的可口饭菜:金黄的鸡爪,翠绿的黄瓜,油亮的排骨……随着诱人的肉香飘进鼻子,精神顿觉一振,火箭般的速度冲过去,抓起鸡爪就往嘴里塞。嚼到一半的时候,老妈的唠叨声从厨房传过来:“刘特,是不是没换拖鞋,没洗手,你知不知道不换拖鞋是对别人劳动的不尊重,你在漠视我的劳动成果,你知道不?不洗手的危害你知道不?你一中午摸了多少脏东西你知道不?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你知道不?打针耽误多少事你知道不?……”好在唠叨声还没完,我就处理完了所有问题。午餐相安无事。
因为下午辅导班路途较远⑤,妈妈亲自开车送我。谁知妈妈的唠叨还能见缝插针,惜时如金地进行,什么上课要认真听讲了,有不明白的问题要大胆问老师了,发言要声音洪亮了……那唠叨声就如滔滔江水般涌入我的耳朵,在我头上盘旋。实在受不了了,我鼓足勇气还击:“妈妈,安全大于天,好好开车,不可一心二用。”本以为这句话会委婉地打垮妈妈,谁知“老妈牌机关枪”仍突突地猛吐子弹,准确的(地)射向我的小心脏:“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我可都是为你好,你看看人家王小妮为什么学习那么优秀,只要听大人的话就会向优秀靠近一步……”捂住耳朵连连求饶,唠叨才勉强宣告结束。
好不容易熬到晚上做作业的时间⑥,终于能安静一会儿了。不过,因为一天的辅导下来体力透支,再加上一天的唠叨干扰,精力有点不集中,一不小心算错了一道题,可为时已晚,唠叨声从后脑勺冲过来:“怎么回事,这么简单的问题都出错?你数学为啥总考98、99,就是考不到100?就是这个原因,不仔细,不用心,这样下去很危险的……”天呐,我委屈的耳朵奥!每天好像钻进了一只苍蝇,不,是一堆,“嗡嗡嗡”,耳朵都快“嗡”出茧子来了。
国庆大假,爸妈突然外出,家中就剩下我一人⑦。我一听立马一蹦三尺高,没有唠叨的日子还不得赛神仙啊,哈哈哈!于是,9点起床,10点洗漱完,11点吃完早餐然后接着午休,谁知眼一睁就到了下午3点了,大半天的时间就这样迷迷糊糊的过去了。猛然间懂得:妈妈的唠叨里充满了爱,我的生活离不开妈妈的唠叨!⑧
评析:我们说有写景、记事、议论、说明等等常规作文种类,那么主要记录人物语言的是不是比较新颖的种类呢?小朋友们,答案是否定的,且不说中国历史上名为“xx嘉言录”的书籍屡屡不绝,单说作为中国文化最早的经典之一的《论语》,就是完全靠记录孔子的言论编成的。只是这种写作方式近代反而不见了。可喜的是刘特小朋友这篇习作忽然恢复了古老的传统,让我们读来甚有感触——句①“特特特爱唠叨的老妈”,到底有多“特”呢?下面我们评析一下。
一、言论编排一般要遵循什么顺序呢?因为有天大的《论语》在上,我们好说又不好说——找捷径的话,可以按照《论语》的顺序来,可是偏偏《论语》没有严格的逻辑线索,检索一下,至少近现代就有几部重新编排《论语》的出版物。然后,再横向参考一下,各种“语录”“嘉言录”等等一般是以内容来划分排列的。那么家庭中“母教”的言论似乎按照“衣、食、住、行、学、游、乐、购”等顺序写起是比较顺手的方法。
实际上呢,小作者采取“一天”的时间顺序,仔细读下来我们发现这是一个很好的顺序,内容好像略有重复,但是恰恰更形象地展现了其妈妈“劳力唠叨”无休无止的状况。你看:句②“当朝阳还未爬出被窝”,句③“坐到饭桌跟前”,句④“一中午的辅导班下来”,句⑤“下午辅导班路途较远”,句⑥“晚上做作业的时间”……当真是全天候覆盖了。
二、这种状况忽然终止会怎么样呢?极端一些,曾经听到一位老师回答“地球要是忽然不自转了会怎么样?”的问题,老师说:“那样地球上的高楼大厦会瞬间倒塌。”地球倒不会轻易停止的,但是现在,小作者的妈妈的劳力唠叨忽然间停止了——句⑦“国庆大假,爸妈突然外出,家中就剩下我一人。”
结果呢,句⑧“猛然间懂得:妈妈的唠叨里充满了爱,我的生活离不开妈妈的唠叨!”也许是小作者在行文中习惯了言语的引用,而忽略了心态的刻画,如果这里有一阵“房倒屋塌”的内心震撼,然后再“懂得”那就更好了。
三、再来解剖一下她妈妈的“语录”吧,我们说“中国的老妈都是一样的,中国的别人家的孩子各有各的不同。”这个“老妈”的话语有三个特点:1、大量的排比叙述,以否定为主;2、大量的疑问、设问,答案也是趋向否定;3、少不了与“别人家的孩子”的对比,比的都是人家孩子五花八门的长处。
当然了,内心深处,“老妈”都是希望自家孩子好的,起码物质生活上处心积虑地满足孩子。慈禧太后原创的“可怜天下父母心”能够流传开来,其厡旨也不过说的就是这层关系罢?——哪位哲学家说过“人类的心智进化是慢的”——无论如何,别嫌袁老师也唠叨:感谢老妈吧,在一个人情社会里谁不是卑微而虐爱地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