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城外寒山寺:高僧寒山,活了100多岁,一首诗道出为何要读书
人为何读书,读书的意义何在?关于这个问题,有着很多答案。之前网上一直盛传着一句话:你的气质,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这也是苏轼所说的那样吧,腹有诗书气自华。所以,读书是可以改变一个人气质的。当读的书多了,一个人在面对生活的艰苦和磨难时,能够以从容淡然态度,去面对人生,竹杖芒鞋,在风雨中穿行;在待人处事时,虚心通达;在面对诱惑时,能够理性取舍。大图模式广告直击!铭润润滑油,恭祝2021年新春快乐,万事如意!也有人说,脚步走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眼睛看不到的风景,文字可以。是的,读书,能够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我们没走过的万里路,没经历过的故事,都可以从书中领略到。其实,早在一千多年前,唐代有一位高僧,便道出了为何读书的答案,这位高僧叫做寒山。唐朝高僧寒山寒山本是一位官宦子弟,年轻的时候,曾追求功名利禄,但屡试不第,于是隐居在天台山,自号寒山。寒山并没有正式剃度,但是与另外两位著名诗僧丰干、拾得成为了好友。后来,寒山与拾得来到了苏州的妙利普明台寺,寒山更是活到了一百多岁,这座寺院,也改名为寒山诗,那句著名的姑苏城外寒山寺,便是言此。
大图模式寒山的诗歌作品,以及言行举止,皆充满着佛教思想,所以虽然没有形式上的出家,但寒山确实遁入空门,成为了一个僧人。他和好友拾得曾有过一段经典的对话: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如何处之乎?拾得笑曰: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大图模式这段话可谓功德无量,在一千多年来,曾消磨了许多人心中的戾气,令读到它的人变得平和,学会了包容身边人。由此也可以看出拾得的佛性,当然寒山的佛性也不差,不然二人也不会成为好友,寒山存诗300多首,皆是对生活的禅悟,读来令人深思,对于读书,他是这样说的:读书岂免死,读书岂免贫。何以好诗字,识字胜他人。对寒山读书诗的感悟这首小诗,前两句是问句,读书能够免去死亡吗?读书能够不贫穷吗?答案可以是不能,读再多的书,也不能延长自己的生命,和其他不读书的人一样,都有生老病死;同时,读书也不一定就能够不贫穷,寒山自己就饱读诗书,可是他仍然穷困潦倒。大图模式后两句一问一答,那为何什么要读书呢?因为读书则胜过别人。这个理由,看似简单,其实包罗万象,上文所说的提审气质、心境、见识,都在“胜他人”的范围中。绝大多数书本背后,都是作者数年、数十年,甚至是毕生的感悟、阅历、经验,那么读完这本书,我们也就间接地接受了作者寄寓在书中的种种,这些都将变成我们成长的养分。其实,寒山的两个问题,答案也可以是能。古人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通过他人在书中讲述的道理,结合自己的人生,我们会产生新的感悟和思考,将这些再转化为文字,留存世间,通过文字而不朽于世间,活在后世的心中,比如孔子、李白、苏轼等人,又何尝不是一种特殊意义的“免死”呢?
大图模式书中自有黄金屋,从古至今,知识都是改变命运的利器,是成功的阶梯。古代士族阶层,多是十年寒窗苦读而来,如今的成功人士,也多是出身名校,或自小饱读诗书的。当然,读书的目的并非是获取财富,只能说,财富是读书所带来的一项好处。这个答案,亦可以说“识字胜他人”。小结:无论肉体处于何种逆境,但只要捧着书本,精神则得到了解脱。读书可识天地之大、晓古今之变、通处事之理,不为苦悲、不因宠骄,不会盲从、不会孤独。人生的路上,无论何时何地,我们别忘记读书、别放弃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