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心裁(191)真武汤:经量过多,崩漏,月经后期,闭经,
真武汤
【原文】
1.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伤寒论》(82)
2.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伤寒论》(316)
【组成与用法】
茯苓三两 芍药三两 白术二两 生姜三两,切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若咳者,加五味子半升,细辛、干姜各一两合;若小便利者去茯苓;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二两;若呕者,去附子加生姜半斤。
【功效】温阳利水。
【医案】
1.经量过多
初诊:2005年10月17日。宋某,37岁,平时月经周期正常,6天净,经量偏多,上次月经9月5日来潮,此次月经10月9日来潮,量多,夹有大血块,经色鲜红,至今9天未净,面唇苍白,浑身阵冷,腰痛乏力,头晕眼花。10月16日B超检查提示:子宫肌瘤6mm×6mm,10mm×10mm,宫内节育环位置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西医诊断:(1)多发性子宫肌瘤。(2)失血性贫血。
治法:温阳健脾止血。
方剂:真武汤加味。
淡附片6g 茯苓10g 炒白术10g 炒白芍10g 炮姜6g 红参(调冲)12g 鹿角胶(烊冲)10g 荆芥炭10g 山茱萸20g 艾叶炭8g 仙鹤草20g,3剂。
二诊:2005年10月19日,经水今净,身冷已除,口唇转红,头晕,腰酸。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补气血,升阳气。
方剂:薯蓣丸加减。
淮山药15g 桂枝6g 神曲10g 熟地10g 生甘草5g 党参30g 炙黄芪15g 鹿角胶(烊冲)10g 川芎3g 炒白芍10g 麦门冬10g 柴胡6g 桔梗5g 茯苓10g 干姜3g 防风10g 大枣10个,7剂。
2.崩漏
初诊:1999年8月25日。陈某,45岁,近3个月月经15~20天一潮,现经行一月未净,量少色紫,无腰腹痛,面色苍白,倦怠无力。患者因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置换术之后,一直坚持服用抗凝剂,而不能使用任何止血药物。舌质偏淡,苔薄白,脉细无力。西医诊断:功能性子宫出血。
治法:温阳健脾止血。
方剂:真武汤加味。
淡附片6g 炮姜5g 茯苓10g 炒白术12g 炒白芍10g 阿胶(烊冲)10g 仙鹤草15g 荆芥炭10g 艾叶炭4g,4剂。
二诊:1999年8月28日。月经量减少,舌脉如上。
中药守上方加党参15g,3剂。
三诊:1999年8月31日。月经已净,舌脉如上。
治法:温补气血。
十全大补汤(《和剂局方》)加淡附片以善后。
3.崩漏
初诊:2001年12月3日。杨某,45岁,阴道出血21天,量多,色鲜红,下腹胀满不适,面色苍白,唇淡无华,全身轻度浮肿,四末逆冷,头痛乏力。外院B超检查提示:子宫增大至66mm×58mm×66mm,子宫肌瘤瘤体19mm×15mm,曾肌肉注射丙酸睾丸酮每次50mg,连续5天无效,血色素66g/L。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西医诊断:(1)子宫肌瘤。(2)失血性贫血。
治法:温补脾肾,益气止血。
方剂:真武汤合归脾汤(《济生方》)加减。
淡附片5g 炮姜5g 茯苓10g 白术10g 炒白芍10g 鹿角胶(烊冲)10g 荆芥炭10g 党参15g 炙黄芪12g 仙灵脾12g 巴戟天12g 仙鹤草15g,5剂。
进药1剂,阴道出血明显减少,服药2剂后出血净,服用5剂后康复出院。
4.月经后期
初诊:2006年2月13日。詹某,30岁,末次月经12月2日来潮,至今已停经2个多月未转,平素月经周期27~35天,经量先多后少,7~25天净,经前小腹、乳房胀,经期腰酸,带下不多,纳可,二便正常。生育史:0-1-0-0,使用避孕套避孕。B超检查:子宫三径之和11.4mm,子宫内膜厚度11mm。尿妊娠试验阴性。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妇科检查:外阴无殊,阴道通畅,宫颈中度糜烂,宫体后位,正常大小,活动,质地中等,无压痛,右侧附件压痛,左侧附件无压痛。
治法:活血行经。
方剂:旋覆花汤合当归芍药散加味。
旋覆花12g 茜草30g 葱14条 当归12g 川芎12g 赤芍10g 白术12g 茯苓12g 泽泻12g 川牛膝30g 丹参30g 泽兰10g,4剂。
二诊:2006年2月24日。2月14日阴道少量出血,色黑,见血即净,再次尿妊娠试验,结果阴性。性激素检测:雌二醇、睾酮、泌乳素均在正常范围,孕酮0.3nmol/L。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治法:活血破瘀行经。
方剂:旋覆花汤合抵当汤、佛手散(《外台秘要》)加味。
旋覆花12g 茜草30g 葱14条 桃仁10g 制大黄9g 水蛭9g 虻虫6g 当归15g 川芎15g 丹参30g 川牛膝30g,5剂。
三诊:2006年3月3日。停经3月未转,小腹胀,舌脉如上。
治法:温阳利水,活血行经。
方剂:真武汤加味。
淡附片6g 茯苓15g 炒白芍10g 白术10g 生姜5片 益母草30g 丹参30g 川牛膝30g,7剂。
四诊:2006年3月9日。月经3月7日来潮,经量略少,经色鲜红,无腰腹疼痛。性激素测定:促卵泡生成素1.2mIU/ml(正常值2.5~10.2mIU/ml),促黄体生成素2.25mIU/ml(正常值1.9~12.5mIU/ml)。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治法:活血调经。
方剂: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加味。
桃仁10g 红花6g 熟地12g 当归9g 川芎9g 赤芍10g 丹参15g 益母草20g 泽兰10g 莪术12g 三棱10g 香附10g,4剂。
五诊:2006年3月16日。服药经量转多3天之后减少,今未净,咖啡色,舌脉如上。
治法:温经止血。
方剂:胶艾汤加味。
阿胶(烊冲)10g 艾叶炭6g 熟地15g 当归3g 川芎3g 炒白芍10g 炙甘草6g 仙鹤草20g 荆芥炭10g 侧柏10g,4剂。
5.闭经
初诊:2006年2月10日。张某,33岁,末次月经10月18日来潮,至今近4个月未转,无明显不适,偶有小腹、腰坠胀感。平素月经周期不定,60~120天一潮,经常服用催经药物,经量中等,经色暗,夹血块,无痛经,7~8天净。纳可,寐安,大便正常,小便频数,尿妊娠试验阴性。B超检测子宫内膜厚度7mm。生育史:1-0-0-1。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妇科检查:外阴无殊,阴道纵隔,宫颈光滑,宫体后位,正常大小,活动,质地中等,无压痛,右侧附件压痛,左侧附件无压痛。西医诊断:(1)闭经。(2)阴道纵隔。(3)右侧附件炎。
治法:温阳利水行经。
方剂:真武汤加味。
淡附片9g 茯苓12g 炒白术12g 炒白芍12g 生姜6片 益母草30g 丹参15g,5剂。
二诊:2006年2月15日。性激素测定:雌二醇517pmol/L,孕酮42.6nmol/L,睾酮4nmol/L,泌乳素253.36mIU/L(均在正常值范围)。服药期间两侧乳房发胀,小便频数,舌脉如上。
中药守上方加丹参至30g,加川牛膝30g,5剂。
三诊:2006年2月20日。月经2月19日来潮,经量正常,经色红,无痛经,无血块,舌脉如上。
治法:和气血,益肾调经。
方剂:四物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加味。
熟地15g 当归6g 白芍10g 川芎6g 续断10g 菟丝子15g 延胡索10g 小茴香5g 淫羊藿15g 茺蔚子10g 巴戟天12g,5剂。
6.闭经
初诊:2006年3月27日。任某,26岁,末次月经11月25日来潮,至今停经4个多月未潮。月经史:15岁初潮,月经周期2~7个月不等,经量中等,经色鲜红,伴小腹隐痛,6~7天净,经前无不适,婚后未避孕4年未孕,纳差,二便正常。性激素测定:雌二醇245.0pmol/L,睾酮3.7 nmol/L,泌乳素125.7nIU/ml,孕酮1.7nmol/L,促黄体生成素18.38mIU/ml,促卵泡生成素5.57mIU/ml,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生成素>3。B超检测:子宫三径之和10.6cm,子宫内膜厚度7mm。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妇科检查:外阴无殊,阴道通畅,宫颈轻度糜烂,宫体前位,略小,活动,质地中等,压痛,右侧附件压痛,左侧附件轻压痛。西医诊断:(1)原发不孕。(2)多囊卵巢综合征。(3)慢性盆腔炎。(4)慢性子宫颈炎。
治法:温阳利水行经。
方剂:真武汤加味。
淡附片6g 茯苓10g 炒白芍10g 白术10g 生姜5片 丹参15g 川牛膝30g 益母草30g,5剂。
二诊:2006年4月1日。经未转,舌脉如上。
中药守上方,丹参加至30g,另加山楂15g、鸡内金6g,7剂。
三诊:2006年4月8日。月经4月1日来潮,经量正常,无血块,无痛经,今天将净,纳可,舌脉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