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b实验目的、原理和步骤
在做WB实验时总会遇上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WB检测信号弱、检测不到条带、背景深等,其实严格按要求做,控制好实验中的几个关键步骤,分分钟搞定WB~
蛋白样品的制备与定量,好的蛋白是成功的一半
1.提细胞蛋白
(1)消化或刮下细胞至1.5的EP管中,标记,10000r离心2min,PBS洗3遍
(2)吸去EP管中PBS,最好用滤纸吸干里面的水分,加适量RIPA裂解液(RIPA裂解液:蛋白酶抑制剂=250:1),如果你想做信号通路指标还得再加上磷酸酶抑制剂(磷酸酶抑制剂:RIPA裂解液=1:1000)
(3)冰上裂解30min~1h,开4°离心机
(4)4°离心11000r,20min
(5)测蛋白浓度,取上清,加蛋白上清的四分之一体积5x上样loading buffer,煮沸,分装(蛋白质变性)
2.提组织蛋白
(1)研钵中倒入液氮,加入组织块,研磨,加液氮,药匙刮
(2)刮下后放入1.5ml的EP管,加适量裂解液,吹打
(3)冰上放置1h,期间,每隔10~15min吹打一次,开4°离心机
(4)4°离心10000r,1h
(5)测蛋白浓度,取上清,加1/4体积5x loading buffer,煮沸,分装
3.测蛋白浓度(BCA法)
(1)八个标准孔,按说明书先加超纯水,再加标准蛋白液
(2)目的孔,每孔加18ul超纯水+2ul目的蛋白
(3)按说明书配BCA工作液,每孔加200ul
(4)37°放置半小时后测浓度
4.计算上样量,设计上样顺序
上样体积:上样量/浓度x 5/4
上样顺序:无处理,对照,处理;体积最好不要相差太大
经验总结:
如何提高蛋白浓度:首先当然是多种点细胞啦,其次可以少加点裂解液,尽量裂解充分。
如何处理蛋白浓度低的问题:实验过程中发现蛋白的浓度太低,如果上样的话,体积太大,甚至电泳孔都装不下,举例:假设我需要上样40ul才能达到20ug,那么显然按照常规的方法,10孔的梳子只能加25ul左右,我们此时可以取40ul蛋白入EP管中,放置于PCR仪器,变性温度浓缩蛋白体积,这样不断浓缩之后促使EP管中蛋白的水分降低,蛋白量依旧是20ug。
如何保证对照组和实验组蛋白浓度大概是一致的:种植细胞的时候尽量保持铺下去的细胞数接近,收细胞之后观察细胞的多少适当加入几倍体积的裂解液。
电泳
(1)清洗玻璃板,去离子水冲,风干或烤干(一定要以处女座的精神去严格要求自己把板子洗干净,相当重要)
(2) 按说明书配胶。先配下胶(分离胶),一般两块板配10ml的10%的胶(20~80kDa通用)胶的浓度根据你所需要跑的蛋白的分子量大小决定,混匀后灌胶,立即用正丁醇或无水乙醇封,待凝固后倒出正丁醇,用去离子水冲洗,滤纸吸干
(3)配上胶(积层胶),参考说明书,一般两块板配4ml的5%的胶,混匀后灌胶,插板,待凝固。(可4°过夜)
(4)配电泳液(tris3.03g,甘氨酸14.4g,SDS1g,定容至1L)
(5)将玻璃板装好放入电泳槽中,加电泳液,轻轻拔梳。
(6)上样(这是每个WB达人最能装逼的一个环节,高手会告诉你凭感觉加样连孔都不用看)
(7)连接电源,一定要注意红对红,黑对黑,定电压和时间,上胶(90v,约40min,maker分出条带),换压,下胶(120v,2h)。(不要让溴酚蓝跑出去)
经验总结:
想要条带跑的好看点,最好把上胶稍微配高一点。
换电压主要是看溴酚蓝有没有跑到下胶,没有确定的时间点
胶最好现配现用,如果需要保存最好用湿润的保鲜膜包好
转膜
整个WB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
(1)跑到溴酚蓝距离最下缘25px时配电转液(tris3.03g,甘氨酸14.4g,甲醇100ml,定容至1L)
(2)在电转液中剥胶,裁胶,剪膜,膜活化(甲醇1min,去离子水1min,电解液15min)
(3)“三明治”黑板~海绵~三层滤纸~胶~膜(正面朝下,分清左右,与胶对应)~3层滤纸~海绵~白板,夹紧后放入电转槽中。(海绵,滤纸,膜需浸润透,过程中不能干,赶赶气泡)
(4)连接电源,一定要注意红对红,黑对黑,定电流和时间(150mA,1h,若分子量大于90,再加200mA,2h)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经验总结:
溴酚蓝跑到最终的距离是根据你所需要切的分子量决定的,假如你就只需要切一条ACTIN(43Kda)这样的,你完全只需要跑到下胶,看到差不多marker分开了就可以切胶了。假如你要从最上到最下切好多条出来,你则需要把溴酚蓝尽量跑到最下面,这样marker容易被跑开,有利于切胶。
滤纸和PVDF膜的裁剪必须要整齐,干净,标记清晰。
PVDF膜型号的选择要正确。如正常的30~170kDa的分子一般需要孔径0.45mm的膜就足够了。太小的则需要选择孔径为0.22mm的膜。
关于转膜是否要加SDS的问题。SDS带负电,加SDS一般是针对那些分子量大的WB,加入SDS可以增加分子导电性,这样更利于转膜。
关于转膜电流,分子是否能够转过去和转膜时间没有必要关系,而更在于转膜电流的大小。举个例子,200kDa的分子量,你用90mAh就算转一年都转不过去。
免疫印迹
(1)膜处理(甲醇1min,风干(放滤纸上),甲醇1min,水1min)
(2)封闭(用TBST配5%牛奶)1h配摇床
(3)加一抗,牛奶稀释,所需浓度参考抗体说明书,看膜的大小配多少一抗,4°过夜。
(4)室温孵育20min
(5)0.1%TBST洗10min x 3次配摇床(0.1%TBST:tris12.1g,NaCl87.66g,HCl至PH7.6后定容至1L后,加入1ml的TWEEN20)
(6)加二抗,牛奶稀释,一般1:10000,1h配摇床
(7)0.1%TBST洗10min x 3次配摇床
(8)发光(A液B液等体积混合,孵膜1min,正面朝上放入仪器内发光)
经验总结:
封闭液的选取具体得看抗体说明书,有的抗体是明确要求只能用BSA,而且封闭液浓度的选择也是具体得看抗体的要求,但是一般情况5%BSA的效果会比5%牛奶要好。
信号通路一般都是用5%BSA封闭。
信号通路在洗膜的时候用快速摇床5min/次 3次就可以了。
如果你想省时间,一抗可以放在37℃1~2hour,但是一定要封好,以免温度太高而导致抗体干了出现假阳性。二抗可以37℃半个小时。
发光液的选取,如果是一般的抗体,建议用一般的发光液效果会好一点,如keygen的,背景会比较干净。但是一些难发出来的一般建议用灵敏度更高的发光液如FD的或者是MILLIPORE之类的发光液。
结果分析
1.微笑条带
解析:由于凝胶的中间部分凝固不均匀所致,多出现于较厚的凝胶
处理办法:配胶时一定要充分混匀,待其充分凝固后再做后续试验
2.带出现纹理现象
解析:样品不溶性颗粒
处理办法:加样前最好是离心一下样品
3.电泳条带粗
(这是个内参β-actin)
解析:蛋白样品没有浓缩,量太大
4.条带出现好多洞洞
解析:转膜的时候没有把三明治里的气泡干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