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中踏访歌德故居

又是一个秋雨中的上午,我在歌德故居前留影,终于了却了一桩心愿——但远不止此,还领略了一个“诗与思想的民族”背后所潜藏的文化意识的自觉。

秋雨中踏访歌德故居

撰文/颜光明

说来也有点多情。去过好多次法兰克福,想去看一下这位大文豪的故居都没如愿。不是擦肩而过,就是没时间。因为是公差也就没有理由,老是摆在心里,像是未完成的心愿。

歌德是享誉世界的文豪。十多年前,在协助人民日报老记者林钢编辑《中国记者眼里的外国汽车》这本书时,老林钢特地把他在歌德故居门口的留影放在书稿里作为压题图片。这一细节,让我意识到歌德在中国文化人心目中的地位。之前,我注意到,老先生是一位文学爱好者,也是对艺术很有造诣的鉴赏家,忙于新闻之余,听戏观歌剧,看画赏音乐,样样在行。他曾对我说,记者是个杂家,必须要有丰富的知识和文化的修养做储备,才能使你的报道有文采,生动起来。

也许受此影响,每次去欧洲都很关注人文细节和当地的风俗,对采访受益匪浅。比如,德国人对待汽车,从不自诩文化,而是注重制造、品牌和人物的介绍,尤其是对汽车博物馆十分上心,几乎每家厂商都有自己的博物馆,而且不断地在维护或重建,不惜工本,倾其心血,当作“灵魂”在呵护。

德国有博物馆情结。

在德国,你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博物馆,甚至是私人的。我曾与一家旅行社聊过,德国汽车博物馆资源相当丰富,开辟一条这样的旅游线路想必会有市场。我以为,认知汽车,必须从看博物馆开始并非奢谈。法兰克福不是德国的汽车重镇,但它是会展中心,欧洲的“大码头”,因“渡口”而得名。这里交通发达,又是享誉世界的金融之都。但最值得这座城市骄傲的是歌德——文化的象征。

这也许是冥冥之中的事,也是在一个秋雨的上午。当导游带我从罗马广场穿过几条小街时,就来到了步行街附近。我对导游说,这里我来过,前面就是商业区。导游说,没错,背后就是——歌德故居。于是我就想到两年前,独自来到一个雕塑前瞻仰了许久——后来才知,他就是歌德。导游告诉我,这是歌德广场。

我知道歌德故居就在咫尺。没有向导,语言不通,失之交臂。这次由导游陪伴,我肆意地提出了许多问题,导游耐心向我解惑,并揭秘歌德塑像为何背对法兰克福金融街的故事。他说,看过《浮士德》就会明白。歌德是德国第一个反对发行纸币的人,看透了资本的血腥和龌龊,他鄙视商人。这就令人起敬。

我注意到,在德国的城雕中,歌德的雕像属于超规格的高大,而且传神,他的目光是在俯视。车水马龙就在他脚下川流不息,偌大的广场,唯有他的伟岸身躯像似铁塔伫立着,无论从什么角度看,他的脑袋十分突出,神态总在思索。广场尽头有地铁站,外面玻璃装饰上印有歌德肖像。导游说,这里有歌德大街,都是卖名牌的高档店,还有好吃街,一到夜晚这里歌舞升平,家家酒吧客满,附近有古老的歌剧院和证券交易所……

环顾四周,能感觉到歌德的气场——位于法兰克福的中心。据介绍,二战期间,歌德故居也难以幸免,毁于战火,但战争结束,法兰克福就率先重建歌德故居。在德国人的信念中,“欲兴一国,必先兴文化。”歌德就是重建法兰克福城市的开始。

“人在一生中收获得再多,莫过于得到上天的启示:它如何使物质化为精神,它如何呵护精神之创造。”这是歌德在“席勒圣体遗骸”中写的诗句。在歌德故居里,展现在眼前的不止是日常生活的起居,而是满屋的书,满壁的画,永不消失的气息——书桌上流淌的思想。

这里有歌德出生的证明,有他生平介绍的影像资料,但更多的是书和画构筑起来的他的“思想基座”,以及留下的诸多建筑效果图和手稿的物证,证明这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不仅限于文学,还有科学,涉及到多种学科,正如歌德自己所说的,“使物质化为精神”,“呵护精神之创造”。如果在他的书桌前只想到他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和《浮士德》那是远远不够的,他还有科学的发现和从政的思想……

回顾歌德的文学贡献,是用诗的力量和哲学的思想在写作。所以,读他的作品,可谓“上天的启示”(年轻时读《歌德谈话录》就有这种感觉)。德国人是这样描述的:“歌德之于德国文坛,如同太阳之于大地,虽然天狼星的热度远远超过太阳,但照熟大地葡萄的是太阳而不是天狼星。”道出了敬重这位伟人的理由。

又是一个秋雨中的上午,我在歌德故居前留影,终于了却了一桩心愿——但远不止此,还领略了一个“诗与思想的民族”背后所潜藏的文化意识的自觉。

2015年10月1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