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尔:语词如花

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1889年9月26日—1976年5月26日),德国哲学家。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

语词如花

文|海德格尔

译|郜元宝

  1.诗人让语言说出自己

  但语言何时作为语言说出它自己呢?非常奇怪,我们就是不能为某种涉及我们、牵扯我们、逼迫和怂恿我们的事物找到恰当的语辞。那时,我们把此事存于心中,不说出来,也不予深究,如此,我们便经受到这一种体验:语言本身已经以其本质的存在隐隐约约又倏忽闪现地触动了我们。

  但是,如果问题是要把某种从未被说出的东西诉诸语言,那么一切就将取决于语言是给出了抑或收回了恰当的言辞。诗人面临的就是这样的事情。的确,诗人甚至可以走到某一点,在那一点上,他被催逼着以他自己的方式即诗的方式,把他经受的语言之体验形诸语言。

  2.我们讲的只是不断地追随语言

  我们讲着一种语言,谈论一种语言。我们的讲只是不断地追随语言。我们谈论的东西,语言,总是走在我们的前头。因此,我们总是跟在语言后面跛足随行,而一开始,为了谈论语言,我们本应该先就赶超语言,占有语言。所以,当我们谈论语言时,我们总是纠缠于一种不恰当的讲。这种纠缠使事物不能以其本来面目为我们的思所知。

  3.我们讲话只是为了语言自己言说

  我们谈论语言,但看上去总是仅仅就语言而谈论;事实上,我们已经让语言从语言那里并且在语言之中用语言对我们讲它自己,即:言说它的本质。

  4.语词如花

  语言发音、鸣响、振颤、飘荡。如同语言之被说出的语词,都有意义,都是它的特征。

  语言是人口开出的花朵。在语言中,大地对着天空之花绽放。

  如果我们把荷尔德林对语言的命名,“语词如花”,仅仅看作一个比喻,那就说明,我们还深陷于形而上学的泥坑难以自拔。

  “语词如花”……这里并没有什么被“得出”,相反,语词被置回到它的存在的源头的保持之中。

  5.寂静的轰鸣

  言说作为世界四重性的筑路运动,把万物聚集到面面相对的近处。这种聚集静谧无声,平静的一如时间之为时间,空间之为空间,一如时——空戏剧静悄悄的上演。

  这种无声的聚集,无声的召唤,言说正借它启动世界——关系,我们称之为寂静的轰鸣。它就是:本质的语言。

  6.谈论语言比撰写有关沉默的文章或许更糟糕

  谈论语言比撰写有关沉默的文章或许更糟糕。我们并不想对语言施暴,迫使它落入事先规定好了的观念的掌握中。我们不希望把语言的本质归结为一个概念,好让它充当一个普遍有效的语言观,而把所有更进一步的洞察搁置一旁。

  因此,反思语言,要求我们的是进入语言的说中,以便和语言共聚一堂,即,居于语言的说,而不是囿于我们自己的说话。只有如此,我们才能达于此一领域,在此领域中,一个事件或能发生或将不能发生,那就是,语言将从那里召唤我们,并且把它的本质交给我们。我们把说留给语言。我们不想用其他本身不是语言的东西来为语言奠基,也不想用语言来解释其他事物。

  7.纯粹地被说出的东西就是诗

  语言说话。语言的说是什么样子的?我们在何处能与此一说遭遇?是的,最可能的地方,似乎应是在那被说的东西中,因为在此之中,说才得以完成。但说并不止于说出者。说在说出的东西中受到保护。在说出的东西中,说聚集它持存的方式以及借它持存的东西——它的持存,它的出场。但事情往往而且过于频繁的是:我们仅仅与那作为老早就过去了的一种说的残余说出者相遇。

  所以,如果我们一定要在说出的东西中寻求语言之说,我们就要好好寻觅某种纯粹被说出的东西,而非摭拾一点随口道出的材料……纯粹地被说出的东西就是诗。

  8.寂静并非单纯的无声

  不过,这样的寂静仅以如此方式发生,即:当世界的四重性完成对物的负载时,寂静就这样恩准物,使世界有驻留的圆满性,差——异以双重形式寂静。一方面,差——异通过让事物扎根于世界的恩宠而寂静;另一方面,差——异通过让世界在物中臻于圆满而寂静。在差——异的双重寂静中发生的是:寂静。

  何谓寂静?寂静并非单纯的无声。无声仅仅是缺乏咏吟和发声活动……

  9.日常语言是遭遗忘因此也是被用罄了的诗

  凡人之说是一种命名的召唤,是一种邀请,它出于差异之单纯的一体性,邀请世界和万物前来。在凡人之说中纯粹被呼唤的东西,就是诗中说出的东西。诗从来就不是日常语言一种较高的样式。恰恰相反:日常语言是遭遗忘因此也是被用罄了的诗。从这用罄和遗忘的诗中,很难再有呼唤发出来了。

  10.诗的反面不是散文

  那纯粹被说出的东西的反面,即诗的反面,不是散文。纯粹的散文从来就不是“无诗意的”。它和诗篇一样充满诗意,因而也和诗一样罕见。

  11.语言是在本身既澄明着又隐蔽着的到来

  语言在本质上并非有机体的吐嘱,也非生物的告白。不能根据语言的符号特征,甚至或许不能根据语言的含义特征,来正确地思语言的本质。语言是在本身既澄明着又隐蔽着的到来。


(0)

相关推荐

  • 默然相爱,寂静欢喜。

    " 爱有万千种, 喜欢那种双向奔赴的, 不偏执,不躲避,自然而然, 两个人只需一个眼神就彼此懂得. 你来,我等, 你不来,默默喜欢, 但我坚信,你终会到来. 在一起的时光 赵海洋 - 夜色钢 ...

  • 一日一诗 | 默然相爱,寂静欢喜。

    " 爱有万千种, 喜欢那种双向奔赴的, 不偏执,不躲避,自然而然, 两个人只需一个眼神就彼此懂得. 你来,我等, 你不来,默默喜欢, 但我坚信,你终会到来. 在一起的时光 赵海洋 - 夜色钢 ...

  • 语言的幻象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随看随想 本文是英国哲学家 维特根斯坦 的< 哲学研究 >的节选,维特根斯坦是英国语言分析哲学家,他的名言是"对那些我们无法言说的,我们应该保持沉默&quo ...

  • 海德格尔的两位学生,将批判的“法眼”对准老师

    波考克让我们看到,海德格尔的亲炙学生马尔库塞和阿伦特在不假思索地传承老师的"法眼"后,如何开出一派实践哲学.与此形成对照,施特劳斯和克莱因却将海德格尔的"法眼" ...

  • 一个存在的神话,理解海德格尔

    作者威廉·魏施德 李文潮译 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8 转自哲学王公众号 ID: zhexueking 理解一位思想家时,考虑一下他的出身环境是非常有益的.要了解马丁·海德格尔(Heidegger)更是 ...

  • 中国的为学日益与西方的为道日损——悟解海德格尔存在思想(一)

    ▽ 序篇:我们的非诗意栖居 "充满劳绩,然而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荷尔德林的这句诗,令越来越多的今人神往,此足以印证我们的非诗意栖居. 海德格尔早在1951年关于荷尔德林的演讲 ...

  • 德国哲学选读 张志伟【11】海德格尔哲学

    德国哲学选读 张志伟【11】海德格尔哲学

  • 本体论:庄子和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

    作者简介:徐良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青岛 266071 [内容摘要] 中国古代哲学与当代西方哲学,并不是水火不容.无法沟通和理解的.事实恰恰相反,产生于我国先秦时代的庄子哲学思想,与当代西方 ...

  • 为什么说海德格尔是一位“先知型”哲学家?

    当年,我的老师熊伟先生说: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1889-1976)是一位哲学家.那时年轻,老师漫不经心地说,我们也就漫不经心地听.几十年前过去了,自己教哲学,也有了学生,时常讨 ...

  • 论海德格尔的沉沦思想

    沉沦思想是海德格尔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的目的在于对海德格尔的沉沦思想进行一番分析.作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海德格尔对现代人的生存困境有着深刻的理解.他把人的生活状态分为本真状态和非 ...

  • 浅谈海德格尔的“沉沦”与“本真”论

    大三的时候修了一门现象学导论,先讲讲这个老师,首先这个课的内容枯燥的不行,所以老师也不可能把它说出花来,我记得有一节课他就根据这个我们看到的讲台是否真实存在,讲了半个小时,感觉台下的学生和他都要崩溃了 ...

  • 浅谈海德格尔的异化观6400字

    摘 要:海德格尔在前人的基础上将异化的范畴拓展到人们的日常生活领域来说明西方社会中人的无个性存在状态,为破解这一生存困境,海德格尔通过现身情态畏来使此在发现本真,通过向死而在.良知.罪责.决心这一系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