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当代经济发展脉络?可以从历史中寻找

想象一下,如果你是古代的当权者,你会怎样来解决下面的问题呢?

如果按照土地来征税,下级官员必定会隐匿土地面积;如果按照人口征税,下级官员肯定会隐匿人口数量。对上瞒报税额,对下他们则会要求征收更多税额,上下之间的差额会去哪里呢?腐败,是任何一个君主都不愿意见到,却都无法回避的问题。

从地方到中央,税收的流转,因为腐败产生损耗,这种情况到底有何种办法可以解决?或者说,有没有一种税收方式替代在财政体系里一层层传递的方式呢?

这个问题如果你感到为难,那可以学学管仲和桑弘羊,他们的答案就是把税藏在生活必需品中。

在古代,这个必需品就是盐和铁。既然家家要吃盐,家家要用铁做针,中央政府只要针对每家每年的食用盐重量,征收对应的每年农业税,不就做到了真正的按人头征税么?地方政府再如何藏匿人口,也不能阻止人吃盐。

看到这里,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从管仲变法到王安石新政,从古至今,中国经历了种种经济变革,当然也给我们留下了种种智慧与启迪。著名经济学家吴晓波就出版了《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试图从历史兴替中为当下及未来寻找宝贵的经验。

本书对中国历史上历次重大经济变法的种种措施和实践作了系统的概述和比照,指明因革演变,坦陈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地总括了中国式改革的历史脉络,又剖析了隐藏在历代经济变革中的内在逻辑与规律。上溯管仲相齐,下迄改革开放,以历代的改革节点为轴,透过照本宣科剧变中蕴藏的共性,为当代中国的发展提供全面的参考。

这本书的起点,是“统一是中国的一种文化”,整本书,就是研究各朝各代在疆域辽阔、人口众多、民俗纷杂的地区为了维持长期的统一,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有产阶层和无产阶层四个利益集团之间的争斗、博弈和妥协。

要知道,横亘在历代统治者面前的,是一对煊赫的矛盾:一边是“发展是硬道理”,一边是“稳定压倒一切”。在这样的对峙下,简政、放权、让利与民生、民怨、民谋之间,难免处于无计消除的长期博弈。在国民经济相对细分的近世,屡次发生的“国进民退”,实际就是博弈的后果。

正因如此,更要从历史的脉络中明辨改革。不仅是历代“改”变的具体措施,更应关注背后沿“革”共性规律。惟其如此,方能洞烛当下正发生些什么,才会理解“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的力量所在。这是在研究了两千多年的经济发展脉络之后,《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这本书最大的贡献。

(0)

相关推荐